中国马鞍山古墓出土后为什么会惊动整个日本?(中国马鞍山古墓)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2 19:39

说到中国的马鞍山墓,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这个墓的发掘对中国的考古界影响很大,但其实大家也应该很清楚其中的原因,因为这一次的墓葬发掘涉及到了日本,也震惊了日本全国。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秘这些事情,看看具体情况!

中国的马鞍山墓

让日本震惊的不是墓主人,也不是墓中出土的钱币,而是一双木屐,这对于一直以木屐为传统文化而自豪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颠覆和扫脸的事情。

1984年,三国古墓被大雨暴晒,后被发现。墓的主人是三国时期吴栋的一位将军朱然。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从墓的规模来看,朱然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墓室的布局是一个砖坑,整个墓室朝南,墓道在南面,墓室在中央。地面铺两层人字瓦,墓墙三顺一顶。朱然墓是目前发掘的吴栋墓葬中主人地位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大型墓葬,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在被发现之前,该墓已被盗多次,但出土了300多件三国时期的文物和6000多枚三国钱币。另一件事是打扰日本木屐。日本电视台两次来到朱然墓前拍摄大型纪录片。

这双木屐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其实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至少有3000年了,只是没有实物证明。这双木屐的发现证实了木屐不是日本发明的,而是中国出现的,然后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传统服饰之一。

据《庄子》记载,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曾经制作过木屐。《庄子·艺苑》云:“介子推树焚死,晋文公伐之以制之。"介子推掉了他的大腿肉来满足晋文公的饥饿,但他过着隐居的生活,并遵守他的诺言。最后,他抱着树,点燃了自己。晋文公非常懊悔。他不时做木屐来提醒自己,木屐发出的咔嗒声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足下”也成为人们的尊称。

后来,木屐变得越来越普遍。据说孔子当年穿过木屐,他的木屐被盗为"异宝"存放于图书馆"。《太平玉兰》卷六九八引《论语隐义注》:“孔子到蔡,定居招待所。晚上,他拿走了孔子的一具尸体,小偷把它留在了被盗的房子里。孔子身长一尺四寸,异于常人。"

木屐在汉朝成为一种时尚。在首都洛阳,还有一个流行的习俗:新娘出嫁时,嫁妆里一定要有木屐,品酒师还会在木屐上涂上五颜六色的丝绳。如《后汉书·五行志》和《英绍风俗通义》中说:“在颜夕,京城的长辈都穿木屐。女人开始嫁人,画来画去,五颜六色。"

这种木屐就是朱然和妻妾合葬墓中出土的那种。应该是朱然妻妾的随葬品:木屐小巧玲珑,木平上凿三个较小的孔,全身彩绘,底部有两颗木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屐是最受欢迎的,不仅用于旅行,也用于家居。例如,《世说新语·于芬捐赠》中记载人王澍在吃饭时不耐烦,用筷子捅了一个鸡蛋。刺未断,大怒摔在地上,蛋团团乱转,王叔更是“下到地上,用獠牙磨。"

中国古代的木屐在东晋小说《搜神记》中有所描述。以前是木屐,女的圆头,男的方头,做的男女不一样。在日本,木屐多为方形,女性也使用圆头木屐。

南朝诗人谢灵运过去常常穿着一种可移动的木屐在山里游泳。这种木屐利用榫头、镶块和两个活动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称为“鞋”。李白《梦登天目山》:“我穿谢钉靴,登青云梯。"后来被普通人模仿,成了习惯。由于它的许多优点,这种木屐很快就传到了南方。

宋代以后,木屐多用作雨靴。木屐被称为“Niwa ”,雨天也经常穿。

木屐传入日本,在那里被称为木屐。木质鞋底通常由泡桐或杉木制成。有齿与齿之分,齿的下颌是指舞台前后两个相同齿的木屐。只有一颗牙齿用于在山路上行走,这可能起源于谢。

日本四面环海,雨水很多,穿木屐很方便。木屐在日本发展得很好,至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