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是为了帮关羽报仇还是为了拿回荆州?(刘备伐吴仅仅是为了报仇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2 18:39

关羽被杀,荆州失守,这对刘备来说有点致命。毕竟一个是他最好的兄弟,一个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土地。刘备攻打吴国是一时冲动还是经过精心策划?事实上,刘备攻打吴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夺回荆州。毕竟荆州对蜀国来说太重要了,但是刘备在夷陵大败,最后蜀国国力越

来越弱,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狄咸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年底,关羽战败,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连荆州也落入孙权手中。这不仅是对刘备集团的重大打击,也断送了刘备跨越景宜、统一全国的宏愿。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结果刘备在夷陵大败,刘备集团的实力进一步削弱,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确立。

刘备为什么要发动征服吴栋的战争,是草率的还是深谋远虑的?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做了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记录。第一个出自《三国志·赵云传》,引用《云别传》:

孙权攻打荆州,先主大怒,欲谋权。云剑说:"奸臣是曹操,不是孙权,先灭魏,吴取之。曹操身死,子丕篡位。如果大家都有心的话,就应该早早规划好关中,住在河上游和渭北,以免发生激烈的叛乱,关东右派会骑着粮食去迎接王师。魏不可放,吴先战;战争结束了,你也解决不了。"第二条记载出自《福琴传》:"先主既然称你为爵位,就东侵吴国,杀了陈也没用。他坐在监狱里有幽闭恐惧症,然后被放了出来。"

这两个记录表明,在刘备决定征服吴栋之前,刘备集团内部就有相关的讨论,出现了赵云、福琴等反对的声音。赵云的劝谏时间不详,而福琴的劝谏时间是在刘备称帝之后,即彰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之后。这说明东进的决定是经过两年讨论才敲定的,可见并不草率。

据《三国志》、《祖传》记载,《魏书》记载:"听说曹公死了,他派韩然去挂一本书,送给他一份礼物。文帝因丧而恨之,遂毁荆州使命。"这个时间是在关羽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狄咸延康元年(公元220年)。

刘备此举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清楚,他是想借悼念曹操之名,与曹魏交好。目的是消除曹魏对东征的威胁。可见刘备一早就已经在为东征做外交准备了。

《三国志传》中也有记载:"彰武元年夏四月,大赦天下,改年号。诸葛亮是丞相,许婧是司徒。设百官,立祠堂,祭祀下面的皇帝。五月,武则天成立,子产为皇太子。"这个时间是公元221年,同年7月,夷陵之战正式开始。这说明在开战之前,刘备并不着急,而是有条不紊地处理好自己的内政,才发动了东征。

从公元219年关羽失陷到公元221年刘备征服吴国,历时一年多。在此期间,刘备集团不仅进行了内部公开讨论,还做了各种准备。可见这场战争并不仓促,而是有备而来。

刘备讨伐的目的是什么?许多人受文艺作品的影响,认为他们是为关羽报仇,打算消灭吴栋集团。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从蜀汉东征的总兵力来看,区区四万多兵力不足以发动全面战争,其目的只是夺回荆州,恢复战前版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讨伐是深谋远虑的结果,不是为了轻举妄动,不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而是为了让隆中对跨景宜、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得以继续实施。虽然讨伐以刘备的失败告终,但这是战术上的失败,而不是整体战略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