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要将省会从青州迁往济南?(明朝哪个王爷在青州)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2 16:39

现在在山东,如果有人从青州拍着胸脯说:"我的祖先曾经很富有。。其他剧情只能静静的看这个。他安装了X..虽然今天的青州只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是你要知道,青州是明朝初年山东省的省会。从那时起的1500年间,青州大部分时间都是山东省

的行政首都和军事中心。

不言而喻,大禹时期分为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刺史部,其中青州刺史部就驻扎在今天的青州,负责今河北南部和山东北部的巡察和监察。

西晋——具体来说,公元311年,青州刺史署、琦君郡、临淄郡,三级政府机关全部集中在青州"光谷城"在里面。没有"省会"这个概念,但青州实际上是山东地区"省会"这座城市。

稍后,"五湖十六国"在燕国南部,青州光谷城是都城。在中华帝国的两千年里,一个城市就能成为国都,青州在山东省所有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

隋唐时期,无论是青州总督府、青州总督府,还是平陆自清驻地,青州依然是该地区的中心城市。省会"状态。

宋金时期,产生了一个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叫做"路"这其实就是今天"省"雏形,无论是北宋的JD.COM东路、晋代的山东东路,还是元代的山东东西路宣慰司,无一例外都设在青州。

明初继承了"预订省内线"系统,山东省驻地是青州。

总之,青州作为"省会"至少一千年了。

经过1000多年的积淀,青州有光县、光谷市、南阳市、东阳市、东关巍子市、蕲城六大古城遗址。青州博物馆拥有国家一级文物142件,是全国所有县级综合性博物馆中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出过800多位进士,12位状元。当然,这个数字不能和江南宫媛相比,但在整个北方地区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在孔孟之乡山东,这个成绩也是"学霸"水平,特别值得夸耀。

问题是,那么,山东省的省会是怎么迁到济南的呢?

01山东"乌克兰"

因为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东欧很多地名和文字都来源于蒙古语,比如"乌克兰"其实就是蒙古语"边塞"的含义。

1986年,济南压下了古运河城市聊城和齐国古都临淄"红砖绿瓦,碧海蓝天"青岛作为山东城市的代表,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济南早已是"边地",可以说是山东"乌克兰"。

这话怎么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商朝晚期,皇帝已经征服了甲骨文,而"Long "该词指的是济南的趵突泉,是关于济南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个观点暂时存疑。但毫无疑问,西周开国功臣姜太公被封在齐国,晋安被称为"洛依"、"丽霞",一直是齐国西部的边陲小城。

历史,从春秋时期开始-

军阀争齐,多在历上。

如果你经历了许多事情,你会有危险。

历史上著名的例子是-

池活了下来,王建伟倒了。

田光历经战乱,韩信得以收之。

后来在东汉光武帝刘秀口中,济南就是"水陆四通"、"三个都应该"土地。如果比如济南之于齐国,大概就相当于函谷关之于秦,绝对重要,但是这样的城市适合做"省会"真的吗?

因此,从刘秀、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济南城的名称和行政级别不断重复,但从未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直到宋朝,事情终于有了质的变化...

02后来居上靠政策:大基建大红利。

唐宋之间,乱世五代十国。由于大运河的水运便利,五代中有四个把汴梁(河南开封)作为都城。周世宗柴荣在任时,也是因为水运的需要,疏浚河道,从汴京向东北引入水浒,再将北清河(后称大清河)通海。从此开封通过山东通往渤海。汴梁城通往这个方向的河流就是所谓的"五丈河",也就是广济河。

"想发财,先修路"粮食运输是那个时代的高铁和高速公路。大清河口岸济南成为连接东京首都与山东乃至航海出海的重要交通枢纽,经济迅速繁荣。

更有利的是,从宋代开始,中国北方就有了大规模的煤炭炼铁工业。济南附近的泰安、淄川、莱芜等地有很多煤矿,而临淄、莱芜等地则有丰富的铁矿,通过便捷的官道与济南相连。一时间,济南不仅有水陆交通的地理优势,还有丰富的煤、铁、矿产、冶炼钢铁等资源,火的一塌糊涂。此后,济南府和济南市也保持了悠久的重工业传统。

宋徽宗时期,周琦(旧称济南)升级为济南府,辖历城、虞城、章丘、长清、临猗五县,辖历城,比今天济南的辖区还要大。虽然按照宋的制度,州府是平等的,但是"傅"事实上,它的地位要高得多。北宋有200多个州,但是"傅"只有十几个,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城市或者计划单列市。

以上,就是所谓的"谁住在济南"的历史起源。

济南真正后来居上,应该是在金元时期。

金朝整治济南洛河,东挖小清河入海。此后,济南泺口成为繁荣的水陆码头和盐业中心,济南的水运效益更加丰厚。元朝切割、拉直隋唐大运河,济宁-聊城-临清-德州段在山东境内,成为新的经济大动脉,由大清河、小清河、济南组成的水网交通系统济南,获得政府重大基建的红利。

据《元史·粮货志》记载,济南府每年仅盐业收入就有12752锭,相当于60多万两白银。这么说吧,仅一个城市的盐税就超过了北宋联盟所承诺的两倍。据学者考证,至少在元代中期,济南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已经超过青州。

元末乱世,红巾军,元军,徐达北伐军...各路势力在省会青州争夺了几次。青州被战争破坏的很大,而济南元军是一座城,城基本没被破坏。与此同时,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即将到来...

03世界春城和明府城

公元1376年,也就是明洪武九年,朱元璋改地方行省为政事大臣,位列全国十三省之一。山东布政司从青州迁到济南,济南府、历城县、山东盐运厅、总督军门等各级军政机关也迁入。此后,山东省会由青州迁至济南,直至今日。

明代济南府辖泰安、德州、武定、滨州四州二十六县,是济南划分史上最大的一次,比今天的济南大得多。

早在洪武四年(1371年),政府就开始在济南进行大规模的城市重建,将金元的夯土墙全部换成砖石结构。如果从那时候算起,济南"明福成"它已经延续了640多年,比北京的故宫还要古老。明朝还采取免税、移民等政策,大力恢复地方经济。今天济南的很多人都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山西洪洞的国槐"接下来,移民到这里。

改造后的砖石城墙下部用方石砌筑,上部用青砖砌成,高9至10米,截面下宽上窄,约10-12米。明府城最大的特点就是"北门不开,四门不对"。

在中国北方平原,一般来说,城市都是棋盘式布局,街巷笔直,最典型的是唐代的长安城。按照等级规定,省会的首府城市应该是方圆九里。但是济南以"世界春城"大量的泉水和水池不规则分布,街巷无法像其他城镇一样笔直。尤其是城北泉水汇聚的大明湖,面积广阔。所以济南府城墙长度超出规定十二里,城内道路也很不规则。

方门的设置是因为水势:

北门(汇博门)其实是大明湖北侧的一个水闸,用来调节水量。根据湖岸地形,位于北城墙以东,平日不常开放。

西门(罗源门)在西城墙南段,所以是趵突泉涌出后古洛水的航运码头。

为了避开古的位置,南门(顺天门)略偏南城墙中心以东。

东门(七川门)位于东墙以北,是为了避开朝东的茅岭山和盐池山,承担通往东三府(登州、莱州、青州的总称)的官道。

这就是所谓的古代黎城县志:

南在中,东在北,西在南,北在东。

西到南,东到北。

相传四门是错的。

这种设计在民间风水中是聚财纳气的象征,但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交通不便。开一个省会,却没有一条贯穿东西或者南北的路。西门大街往东,东城墙脚下没有路。东门街往西,直入大明湖。到了大明湖南北路就堵了。

为了改善交通,清人终于忍不住了,开始了新一轮的拆建...

04芬子城墙的拆除与建造

拆除城墙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清朝末年,为方便交通,在明政府城城墙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各开了一个新门,符合八卦方位,分别称为源氏门、李勋门、干监门、坤顺门。

然而,由于财政拮据,四个大门没有建成。

济南城建于洪武年间,直到1860年,为了防御捻军,才开始新一轮的大规模扩建。在明城墙外面加了一圈夯土墙,后来俗称"芬子墙",也叫篱笆墙。

谁都知道土墙不如石墙安全,但也是因为缺钱,才不得不分期重建。后来大部分土栅栏也改成了石栅栏。然而大清已是西山落日,大清外城的粉子墙比明府城的城墙还要矮,还要薄。

在济南,还有"南威门外大街"、"东尾根街"等等,街名就是从这一圈粉子墙来的。

清代的外墙门在济南的地名上还是有一些痕迹的,比如吉安街就是以外墙西北门命名的"吉安门"海晏门大街因东北门"海燕门"。

1904年,济南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埠通商的城市。为了连接新建成的商业港口区和旧城区,一个新的"Plymen "、"林祥门"。

今天济南最高的建筑被称为"泉城之根"格陵兰普利中心是以"Plymen "。而人民商场曾经是"临湘南街"还有"往西不远;临湘大厦",都是以"林祥门"。

济南解放后,古城墙被陆续拆除,只留下一些残迹和一些相关地名。此外,除了建于清代的巍子城墙,还有一圈护城河,俗称苇子沟和苇子壕。现在,有许多保留下来的西段和南段,如济南市的顺河高架桥和顺河街,在那里"River ",是西苇子沟。泉城路和大明湖之间还有少量传统民居,就是著名的"明福成"历史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