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平民出远门要用一年的积蓄?为何古人出远门成本那么高?(古代出远门要什么手续)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2 02:13

对于现代人来说,远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其实在古代,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古代的交通和现代相比还是很落后的,但是你知道如果古代的一个平民要去很远的地方旅行要花多少钱吗?你可能不信,但很难想象他们要花掉一年的积蓄。为什么古代人旅行的费

用这么高?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道路曲折,城市之间的人口往来一般仅限于就近往来,而在截然相反的道路上很少有平民南下,因为它所耗费的成本是巨大的,那么究竟有多大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以唐代北京到沈阳的距离为例,全程700公里。唐朝最昂贵的旅行方式是马车。马车虽然颠簸,但速度是有保证的。按照马车在官道上的标准速度,马车每天可以行驶35公里左右。如果乘客行李不多,那么司机每50公里收100文。

当然,如果乘客行李很重,每50公斤行李会多收100美分。假设马车匀速行驶,走700公里需要20天,加上旅途中的休息时间,至少25天。司机过路费1400文左右。如果加上这25天的住宿费,就得准备两两银子,够了。

按照唐朝的购买力,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四千块钱。在唐朝,a "北漂"如果你想回到700公里外的老家与亲人团聚,从幽州到深州旅游,如果你想尽快到达,选择最快的马车作为出行方式,那么你要准备相当于今天4000元的东西。

现代从沈阳到北京高铁只要300人民币,飞机只要600多人民币。而且才过了四五个小时所以,古时候的人不是不想旅行,而是说不出苦。

古代人们出行非常不方便,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但当时的人们没有高效的交通工具可以使用。通常人们不会去很远的地方,但如果有人想在新年期间逃离或探亲,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过去,一些官员经常因为职位的变化而去不同的地方工作,漫长的旅程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

有很多身体不好的官员,在漫长的旅途中磕磕碰碰,最后死在半路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交通工具是非常必要的。有个寓言说,很多穷人出门只能走路,没有马车或好马可以代步,而富人会坐四匹马拉的马车出行。似乎自古以来贫富差距就非常明显。大家应该都背过庄子的《逍遥游》,其中庄子说平民出行不远,只需要带一天的干粮。

如果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需要带一个月的干粮。如果去1000里外的地方,至少需要带三个月的干粮。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平民走了之后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它,我很难坚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成年人每节需要吃两两粮食,一天下来就是六两,三个月需要带的粮食一共是54斤。现在有人做负重锻炼,也只是带一些10斤或者20斤的沙袋锻炼自己。

如果你带一斤干粮,那就太重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抓紧时间。那时候没有路,只有一些土路和一些他们经常走的路,而且只是简单的修了修,走起来还是很吃力的。而且那时候的鞋没有现在的好,大部分都是农民做的。最早的时候是草鞋,后来有了布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战国时期的苏秦。他经常游历中国的山山水水,但早期穷得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买不起。

书中还专门记录了他的旅行方式。在《战国策》中,他被形容为“回马枪不停歇”。这句话大概意思是,他出门的时候,连桑木和干草做的马车都坐不下,只能背着竹草编的书包,自己走。这个形象大概类似于《西游记》里唐僧的本来面目,或者宁里书生的模样。除了干粮和一些必需品,他还有一样东西是必须携带的,那就是楤木。

在古代,腾腾在拼命离家的时候,除了观念和需要的钱,还得背点什么。虽然是不起眼的抹布,但是作用很大。经常走路的人都知道,如果走得快,对腿的伤害很大。时间长了会觉得小腿酸痛,脚底磨出很多血泡。而且在古代,由于封建制度的剥削和压迫非常严重,很多老百姓并没有多少闲钱。如果他们多耽搁一天,他们就需要多花一天的钱住酒店和吃饭,所以他们会继续走下去。

想尽快到达目的地。如果用一块布托住小腿骨,可以防止走路时腿部过于酸痛,还可以有效防止路边野生昆虫的叮咬。不小心撞到路边的荆棘杂草,不会受伤耽误。所以,他成了古代的人。好像我才是我最需要的。没有它,基本上没有人能坚持长期的长途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