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子与辛追夫人和海昏侯的死有何关系?为何他们死前都吃过很多香瓜?(吃香瓜去世的辛追夫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1 22:52

现在爱吃哈密瓜的人应该不少吧。不管是作为水果还是作为菜肴,哈密瓜的味道还是很受欢迎的。不过说到哈密瓜,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两个人都和哈密瓜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是马王堆的辛追夫人,一个是海后刘贺。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近,不在同一时期,但他

们的死都和哈密瓜有很大关系。考古学家在它们的体内发现了大量的瓜子,经过检测,它们的死亡确实与哈密瓜有很大关系。发生了什么事?

1.贵族吃什么瓜?

江西靖安东周墓葬四十七人,死于成熟季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辛追夫人,死于瓜熟时节;西汉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死在瓜熟蒂落的季节;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考古学家从它们的遗骸中发现了香瓜子:刘贺的肚子里有40多个,辛追夫人的肚子里有138个,推断它们是在瓜果成熟的夏秋两季刚刚死去的。

这很有意思。为什么这些古代贵族对哈密瓜情有独钟?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极其纠结的"选瓜难"那时候还不存在。因为距离是真实的。瓜世界大战"离大幕升起还有很长时间。是的,当时"古阿古阿贵族"只有一种瓜可以选择,那就是甜瓜。后来瓜业中带柄的西瓜,被学术界公认为五代才有。

《新五代史》的史料来源是胡焦的《困陆记》,记述了他在契丹七年(公元947-954年)期间的所见所闻:"然后去了平川,那里有很多植物和树,开始吃西瓜。云起丹破入回鹘,得此种。这里种了牛粪,盖了棚子。它像中国冬瓜一样大,很甜。"

甜瓜是因为它的"顺其自然"它的性格也使它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它的起源只能大致勾勒为一条线索:从北非的埃及向东延伸到西亚、中亚,甚至印度北部。其中有一个厚皮的瓜部落,来到了中亚,包括中国的新疆,扎下了根。

公元6世纪的梁书记载:"玉田王国(今和田)...西山市有房子,有水果,有瓜菜。"但进入印度次大陆的瓜部落逐渐进化分化,形成薄皮瓜家族,随后一路北漂至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在浙江湖州前山阳遗址,出土了两枚至少距今3900年的甜瓜外壳,证明甜瓜很早就来到了东亚。

甜瓜是薄皮甜瓜的俗称。其植株和果实虽小,但皮薄而脆,不耐贮藏。但是哈密瓜也有明显的优势。它们能适应温暖潮湿的环境,抗病能力强,可粗放经营。于是乎,中国人吃瓜的历史翻过了一页。七月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七月吃瓜,八月破锅,九月采茶,吃我的农夫"

七月吃瓜,八月摘葫芦,九月摘麻子...吃瓜成为当时田间农民常见的风俗画。不仅如此,瓜还是王公贵族祭祀祖先的佳品。《诗经·潇雅·新南山》:"中田有鲁,战场有瓜。剥皮祭祀才是皇帝的祖宗"。

瓜的大规模种植应该是在汉代以后,梁楚边境种瓜的故事说明,在西汉时期,农民就开始种植瓜果了。农民种瓜,贵族吃瓜。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马王堆新追还是昏迷的刘贺,都有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吃瓜自由"。刘翔新序杂四:"大夫宋亮是个县令,他是楚国的邻居。良楚边亭都种了瓜,梁婷下大力气灌溉,瓜很漂亮"

基本上是到了唐朝才确定名字"甜瓜"这句话,出自唐代方干的《隐士住在悬岩》:"蒲葵细编一把团圆扇,树叶铺满鲜花。但是,他用水把青梅打成莲花,把凉井泡在红薯里。"关键是这里出现的内容"甘瓜"“甜甜”二字不离家,可见唐朝的名字和现在差不多,甚至直接叫瓜。

简单梳理一下瓜业的历史,基本明白两点:第一,五代唐以前,提到的瓜都是瓜。其次,汉代的农民和贵族吃的是哈密瓜,哈密瓜是瓜的分支。

但是,"哈密瓜虽好,不能多吃"如上所述,至少有三种情况,都在考古发掘的遗迹中有神秘的痕迹。但到底是因为吃瓜,还是另有隐情?但这件事关系到哈密瓜的声誉,一定不能忽视。

2.江西靖安春秋墓

此墓为大型土封坑墓,年代为春秋中晚期,距今约2500年。最奇特的是,这47口棺材都是一次性埋在同一个墓坑里的,而且除了G47是单棺并出土了高级金器外,其余的单棺形墓都是为其殉难而设的。

我们关心的瓜子,并没有出现在墓主人的G47里,而是出现在这11口单棺里:G2/6/8/11/12/15/17/19/26/29/34。有趣的是,在这些人类遗骸中可以检测到的个体都是女性,都是十几岁的女孩,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

网上说这些女的都是吃了毒哈密瓜同时死的,现在看来还不够严谨。在12块人骨中确实发现了绿色晶体,检测结果显示它们是亚铁形成的晶体。报道还说,如果是中毒致死,要么是有机毒物,要么是无机毒物。

如果是有机毒物,经过两千多年,少数有机物会分解,微量有机物很难分析,所以不考虑;但如果是无机毒物,仅限于砷汞中毒死亡。从数据来看,回填泥样和棺材相关泥样的砷(As)含量差别不大。汞(Hg)含量虽高,但却是墓主人衣服上的朱砂彩绘所致。

结论:首先,这个瓜子没有明确说是香瓜子;另外和烈士死因关系不大。这锅,瓜不抬。

3.马王堆新追

对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研究很有意思。得益于古尸的良好保存,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疾病检测和病理研究,这也为我们揭开真正的死因和瓜是否是罪魁祸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材料。

根据马王堆一号墓的考古报告,辛追夫人身长154cm,可能已经缩水。现有体重约34.3公斤,专家根据女尸形状和皮下脂肪分布推测,辛追夫人生前应该肥胖。粗略估计她的体重可能有70斤,这个数字需要重点关注,后面会测试。

至于疾病和死因,专家认为应该是因病死亡,主要是某些急性病或慢性病的一次急性发作所致。消化道和胃里的甜瓜子是重要证据,证明辛追夫人是在吃瓜后不久死亡的。

那么,她怎么了?

检测报告显示,辛追夫人生前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三分之一几乎完全闭塞。此外,还有严重的多发性胆结石,主要结石一个在胆总管下端,另一个在肝管交界处。

嗯,这呼应了她超重的事实。我们知道冠心病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所以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的光滑内膜上,一些脂质样物质会堆积成白色斑块。这些塞状脂质会造成血管腔的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心脏病发作。

当然,也有证据表明,许多中草药,如辛夷、毛香、花椒、干姜等。,在马王堆墓中已经出土。根据《黄帝内经》记载,这些都是治疗寒痹所需要的,但在古代它被称为"寒痹"其症状与现代冠心病非常相似。

冬瓜本身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但吃多了容易腹胀或腹泻,尤其是身体虚弱或脾胃虚寒的人。辛追的死亡时间应该在夏天。很有可能是他吃了凉瓜后胆绞痛,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结论:辛追的死亡极有可能是由于大量吃瓜导致急性发作而导致死亡。这锅,瓜有背。

4、海昏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王堆辛追墓里的香瓜子确实可以算是"罪魁祸首"是的。比它晚100多年的海昏侯墓呢?

《汉书》中关于刘贺死亡的唯一记载是"后丘"“Kloc-0”一词并没有明确记载其死因,所以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刘贺的遗体保存得不好。侯寅墓考古发掘现场只发现了几块蜂窝状的腿骨和几颗牙齿。但考古人员在棺椁中的刘贺腹部、肛门、食道中发现了大量瓜子。

一般来说,人在胃里吃东西,等到全部进入十二指肠消化道,大概需要四到六个小时。这叫做"胃输出量空time ";从刘贺体内瓜子的分布来看,可能是猝死。讽刺的是,"突然"几乎是他人生很多重要转折点的共性。

那么,刘的死和瓜子有关系吗?

显然,刘贺的政治环境要比辛追复杂得多,不排除有人篡改其粮的可能。但如果把毒药放在哈密瓜里,这些哈密瓜籽在刘贺当场死亡后最多只能留在胃里,不会遍布消化道和下面。

而如果时间过长(超过12小时),就会被刘贺排出体外,体内不太可能再有,所以专家推测刘贺很可能是吃了七八个小时哈密瓜后死亡的。那么,会不会像马王堆辛追夫人因为哈密瓜引起的某种急性病而猝死呢?

但毕竟辛追夫人年老体弱。刘畊宏他年纪轻轻就这么脆弱吗?

文献记载,刘贺二十五六岁的时候,脸黑,眼睛小,个子高,走路不方便。这时,刘贺的身体真的很差。他面色黝黑,大概说明刘贺肝脏有问题,一条腿不稳(偏瘫),说明他还有心脑血管堵塞的问题。

另外,体质人类学专家分析后也表示,刘贺可能有一些肠胃问题或者痢疾,长得茂盛但是营养不良。而刘贺墓不仅出土了一座名为"医务工作者五禁汤"漆盘中还出土了治疗肾虚的五味子、一大盒冬虫夏草和两个铜臼。一边吃药,刘贺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所以刘贺的死因和他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作为北方人,来到南方江西这种潮湿的地方,难免会对水不习惯。就像刘贺最喜欢的哈密瓜,春夏两季成熟,潮湿闷热,有害细菌滋生。很有可能是刘贺突发急性肠胃炎,导致脑血管疾病爆发,六到七个小时后死亡。

小香瓜虽然甜,但往往隐藏着致命的危机。辛追和刘贺虽然都是贵族,但在哈密瓜死前都是平等的。虽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会死,会吃瓜"但有趣的是,这似乎反映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好还是吃吃喝喝,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