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畬一生有哪些成就?徐继畬生平简介(徐继畲后人文物)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1 18:00

徐继畲是晚清著名的大臣。他被视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先驱之一,《纽约时报》甚至称徐继畲"东方伽利略"。可以说,徐继畲的个人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有远见的。他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商业控制外国人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徐继畲的作品在国外也

很有名。也许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徐继畲。这一次,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看看徐继畲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1)一个在山西长大,却能放眼世界的人。

徐继畲,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东野镇,是一个健康的男人。生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卒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出任福建巡抚。这是一个和很多晋商一样眼光长远的人。让他与众不同的是,在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震撼中,他开始冷静思考,并着手撰写《瀛寰传》。这是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系统介绍西方国家风土人情的科普书,从此打开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窗口。

事实上,徐继畲的文化意识和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源于鸦片战争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屈辱。1837年,困惑不解的徐继畲来到福建工作。面对这个海岸线漫长的省份,面对浩瀚大洋之外未知的新生事物,徐继畲和清朝所有官员一样,沉浸在中国的大国自豪感中,毫无危机感。

然而仅仅三年之后,大清国就被远道而来的英国舰队打败了。傲慢的英军沿着中国海岸线顺利逼近天津港,而沿着海岸线的中国军队却毫无准备。这场战争以满清政府的惨败而告终,并被迫签署了羞辱中国的《南京条约》。这种国耻彻底摧毁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让这些官员和知识分子震惊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广袤大地,居然被几万里之外的外国人给抹黑了;曾经在中原战无不胜的女真铁骑,甚至在洋枪洋炮面前屡战屡败;在紫禁城的正殿里,满清的文官们被从天而降的灾难震惊了,他们对傲慢的外族的要求无可争辩,甚至被裹上了赔款...

所有这些挫折,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未经历过的。那么,这些被中国人称为蛮夷的外族人,是如何练就了漂洋过海、坚船利炮的本领,又为什么会因为一个贸易问题而遇到清兵呢?

(2)《瀛寰志略》对华盛顿和美国的赞誉。

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实行五口通商,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纷纷登上中国口岸。这一年,徐继畲被任命为福建的部署特使,并负责厦门和福州两个开放港口的贸易事务。

道光告诉徐继畲,一方面,他应该学会与外国人做生意,另一方面,他也应该了解西方,弄清楚他们的各种情况。当徐继畲反思战争的后果时,他意识到对西方世界的无知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们要驱逐敌人,就要充分了解西方国家,重新认识变化了的世界。

肩负着历史使命的徐继畲,暂时放下了民族的屈辱,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开始了与传教士漫长的采访对话和交流,不断地收集各国的信息。

他做这份工作已经五年了。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写了《瀛寰简介》。该书共10卷,44幅图片,介绍了各大洲的领土、种族、人口、生活和风俗。这本书向西方制度和人物致敬,尤其是向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致敬。

这里你不妨复制如下:"华盛顿特区有所作为。起义勇于取得胜利,割据政权优于曹流。他既然举三尺剑,开万里,就不篡爵位,也不传给后代。而是创造了一种推荐的方法,这种方法世界通用,是三代人的遗产。他的治国重良俗,不尚武,与他国不同。当我看到他的肖像时,我看起来是壮丽而英勇的。唉,算不上一个杰出的人!密立根,美利坚合众国自以为是国土万里的国家。没有诸侯称号,没有时代规则,民意付费,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太西古今人物,能不能不叫华盛顿第一!"

(3)对思想和制度约束的反思。

在那个时代,仍然沉迷于中国的是"世界中心。、"中国走向王国"在梦里,朝野学者根本无法接受徐把中国定位在世界某个角落的想法;在朝野洋人团结如一的时候,徐甚至用笔墨赞扬美国领导人。

对于当时没出过国的人来说,思维超前,眼界高,简直不可思议,震撼人心!

在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中,道光没有想到茶和米,反思的结论是"总是因为不知道别人的智慧,觉得很惭愧,很讨厌自己"。朝野舆论无非就是"奸臣误国","忠诚与艰辛"都把矛头指向了在战争中接替林则徐的齐山。谁也没想到是自己体制的落后。

总之,皇帝没有过错,但罪在万方,尤其是用人不当,没有人去思考制度的利弊。

徐继畲的认识与魏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放眼世界,全面比较,审视封建专制和皇权的弊端。更让徐继畲担心的是,当时正值清廷专制的巅峰时期,制度观念僵化陈旧,身为朝廷官员,却敢于对外国制度进行宣传和赞美。

他这样做,分明是在向世人宣告,除了大清的天朝和专制制度,还有更先进的制度。

在他的潜意识里,美国民主共和国虽然是原始的,但与中国"三代""在政治上;适度"、"世界是公共的。古道相合,西方民主制度的内涵非常丰富"遵从孔子的遗产"。

华盛顿的天下第一而不为一己私心所惑的精神,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士人难以逾越的道德屏障。这位集政治、精神、道德于一体的现实版领袖,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古代三皇五帝传说中才能看到的典范,而现在在西方遥远的华盛顿的表现,足以让那些满嘴孔孟、满篇道德文章、台前台后两面人"虚假"孩子脸红了。

这种担心很快成为现实。

徐继畲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热情赞扬和他的缓和外交战略遭到朝鲜官员的不满甚至怨恨,他被弹劾了"大张以庆"奏折陆续送到咸丰帝手中。

徐继畲被迫离职回国。

之后,虽然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清朝洋务运动的进程,徐继畲的处境有所好转,成为主管文同博物馆事务的大臣,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所大学的首任校长,但他并没有成功。

不料,1873年,同治皇帝准许他返回"明路宴会"再加一顶礼帽。不久,徐继畲因病去世。

这种待遇对他来说是对个人成绩的肯定还是对制度的反思?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知识分子对"中学"用"西学"争论,已经不可阻挡...

【作者简介】乔永生致力于用现代视角审视历史人物,书写更多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