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是怎么建造的(泸定桥怎么建成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1 08:13

在中国四川中部,盆地西缘,青藏高原脚下,有一个小县城,名叫泸定县。早在汉代就有泸定县,只是当时不叫泸定县,叫于都县。唐代改称嘉良县、大都县等。总的来说,泸定县历史非常悠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千百年来,这里一直被大渡河一分为二。

双方的交流只能依靠滑索或船只,交通十分不便。这种情况直到清朝康熙时期才得以改变。

1705年,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下。当时天下太平,青藏高原的藏民也已经向清廷投降。由于大渡河正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汇处,东部是汉族,西北部是藏族,大渡河成了天然的护城河,阻碍了两地人民的交流。

而且当时两岸的物资运输只能依靠渡船或者滑索,运输量和速度都很小很慢,导致两岸堆积了大量的物资,那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往往就烂在这一堆,不仅影响民生,也不利于清军西征。

因此,为了加强藏民与中原各民族的交流,进一步实现民族融合,巩固清廷的统治,为清廷用军队控制西陲皇城开辟道路,康熙帝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大渡河上修建一座桥梁。

而这座桥就是众所周知的泸定桥,著名的"金沙水搏云崖暖,大渡桥横轨冷"Said "大渡桥十字"我们的桥是泸定桥。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顺利完工。此后在这里屹立了数百年,直到现代战争爆发才被摧毁,被废弃。

1969年,国家决定修复历史悠久的大渡桥。首先要修复的是把200多年前的铁索换成更耐用的。但是当工程师们把原来的铁索拆下来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件非常令人吃惊的事情,就是这根铁索的总重量达到了40吨!

这根40吨重的铁索,现在放起来自然不难,但在300年前放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泸定县本身不产铁,铁路建设很少,负责造桥这么大的工程就更少了。

此外,大渡河位于青藏高原脚下,水位落差巨大,水势自然极快,河宽数百米。即使有足够的铁,如果你想在这条数百米宽的河上建一座铁索桥,你需要的铁也会极其沉重。装船不可能渡过水流极快的大渡河,铁索也到不了对岸。你怎么能建造一座铁索桥呢?

好在我们的祖先还是有很多办法的。没有铁,我们就去几百里外盛产好铁的荥经县,去其他地方铸造、组装优秀的铁匠、造桥工人。铁和施工方案确定后,铁索过河的问题就解决了。

工人们仍然试图用船运输,结果再次证实,这艘船不可能以几十吨的载重安全渡过大渡河。经过头脑风暴,他们想出了一个"索都"的方式。先在两岸拉起重量轻、韧性强的竹绳,然后在竹绳上套十几根竹筒,在竹筒里系上铁绳。然后人们拉着竹筒,用竹绳来承受铁索,但人们只是克服摩擦力,最后一点一点地拉着铁索过河。

铁链过河后,人们将铁链的一端放入已经修好的桥头的深井中,将铁链完全倒入深井中。就这样,铁链过了河,工人们用这根铁链把其他铁链连接起来,登上坚韧的木板,泸定桥就这样修好了。

有了泸定桥,大渡河两岸的居民只需几分钟就可以渡过大渡河,而不用坐船在水上呆半个小时,大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减少了物资和粮食的浪费,利国利民。

泸定桥的建设显示了我们的祖先、劳动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灿烂文化和历史的见证。现在的泸定桥虽然是修复后的新桥,但还是尽可能的还原了历史上泸定桥的荣誉。现在去泸定桥,面对宽阔的水面和壮观的泸定桥,依然能引起人们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