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哪个军团最强?扎玛之战是怎样的?
古罗马哪个军团最强?其实这个很难比较。因为古罗马有很多军团,每个军团就相当于一个诸侯国,实力绝对不会说比其他任何一个强多少或者弱多少。他们的存在是为了相互制约。但是,如果硬要拉出最强的罗马军团,边肖个人的意见是打败迦太基汉尼拔的罗马军团,西
庇阿军团。如果说汉尼拔是项羽,那么西庇阿就是韩信,他摧毁了曾经威胁罗马生死的迦太基最后的力量。扎马战役发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著名的罗马大西庇阿打败了一些西方国家所谓的"战略之父"迦太基将军汉尼拔迫使迦太基与罗马签订和约,第二次布匿战争以罗马胜利告终。
丹尼森在《骑兵史》一文中说,西庇阿带领罗马人在骑兵中使用恰当的战术,使罗马骑兵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达到顶峰。
罗马在非洲战场上的胜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努米底亚部落领袖的立场。西帕克斯,西努米底亚人的国王,这些年背叛了罗马人,和迦太基人成了朋友。但是西庇阿找到了一个像马西尼萨这样的盟友,一个年轻有才华的东部努米底亚人的国王,也是西帕克斯的死敌。诚然,一开始,马西尼萨只能以少数骑兵部队帮助西庇阿,但后来他的帮助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一,双方的实力对比
西庇阿攻入迦太基后,两军在扎马附近交战。罗马和迦太基各有4万人左右。骑兵的优势这次在西庇阿,因为马西尼萨带了4000骑兵和6000步兵,而汉尼拔只从他的朋友西帕克斯那里得到了2000努米底亚骑兵。汉尼拔的步兵核心是他的老兵,汉尼拔完全信任他们。马可军队里的雇佣兵很弱;利比亚人和迦太基的民军是最不靠谱的部分。
在前线,汉尼拔放置了80头战象。第一战斗行列由雇佣兵组成,第二行列是利比亚人和平民部队,退伍军人作为预备部队。因此,西庇阿不得不对付迦太基军队的80头大象。他放弃了罗马人通常布置的棋盘阵型,而是把第二、第三战线的队伍直接安排在第一战线的队伍后面。
这样做是为了让大象能够通过。他用轻步兵填补了前线的空隙,命令他们放开行动。如果被战象的冲锋逼退,有时间撤退的人就直接退到全军后方,而两翼的部队则在前线之间的空隙向右侧或左侧的敌人发起攻击。两翼是由马西尼萨和勒留斯指挥的强大骑兵。
第二,西庇阿的兵力分配
西庇阿将他所有的旅排成纵队,这样他的骑兵就可以穿过他们。在每个旅之前,他让一些人手里拿着很重的木桩。大部分木桩的顶端都填满了铁,这样它们就可以像弩车上的石头子弹一样射向狂奔的大象。他命令这些人和其他步兵避开这些动物的冲击,只是围着它们跑,不停地向它们投掷标枪,一有可能就跑出去割断它们的腿筋。西庇阿就是这样安排他的步兵的;但是他把努米底亚骑兵安排在两翼,因为他们的马习惯于看到大象的形状,闻到大象的气味。意大利的马不常遇到战象。他把罗马骑兵放在最后,准备在步兵停止战象的第一次攻击时,穿过步兵的间隔,攻击敌人。指定一些随从跟随每支有许多标枪的骑兵,准备用这些标枪击退这些动物的攻击。
他这样安排他的骑兵。利利奥指挥右翼,屋大维指挥左翼,他和汉尼拔都占据中心位置。为了相互关注,每个人都带了一队骑兵,以便向需要他们的地方派遣增援部队。汉尼拔有四千骑兵;西庇阿除了在西西里武装的三百名意大利人之外,还有二千名骑兵。
波利比乌斯记录:"迦太基人想要的是自己的生存和统治利比亚的权利。有人能不关心这个事件的报道吗?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经过战斗考验的士兵,也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幸运的战术统帅;命运从未预言给战士们如此珍贵的奖赏。胜利者不仅会获得利比亚和欧洲的统治权,还会获得世界上所有其他我们现在才知道的国家的统治权。"
第三,后备队的使用
汉尼拔意识到骑兵不可能取胜,所以他还部署了一支可以在步兵战线后方使用的预备队。和Canny里一样,这个预备队还是由最优秀的部队组成,只是他换了预备队的位置。在坎尼,他把预备队排成纵队,分在步兵战线的两翼,准备向前推进,从侧翼攻击罗马人。但是和西庇阿交手太明显了;所以他把预备队部署在前方,后方,与步兵主力阵线平行。汉尼拔打算用预备队包围罗马步兵阵线来取胜,因为步兵占优势。
第四,战斗开始了
根据波利比乌斯的记载,战象最早开始战斗。他们穿着可怕的全甲,骑在他们背上的人用棍子赶着他们前进。但是努米底亚骑兵在他们周围不停的飞来飞去,把标枪刺进他们的身体,直到他们受伤逃跑,因为他们失去了控制,大象骑手带着他们远离了战斗。
两翼的大象就是这样,但是中间的大象却踩在了罗马步兵身上,因为他们不习惯这种战斗,同时也因为他们的盔甲很重,无法轻易躲避或者追击。直到最后,西庇阿带着意大利骑兵上来了。他们是卫兵,只带了一点武器,命令他们从惊慌的马上跳下来,跑来跑去,向大象开枪。他自己第一个跳下马,伤到了前面的大象。他的例子鼓励了其他人,他们从各个方向攻击大象,所以他们撤退了。
这些战象在战场上被消灭后,只有步兵和骑兵在战斗。利利奥指挥的罗马军队的右翼击败了反对他的努米甸人,马西尼撒用标枪击倒了努米甸人的王子马撒西斯,但汉尼拔很快赶来援助他们,恢复了他们的阵线。
屋大维指挥下的左翼和驻扎在那里的敌对的克罗特和利古里亚都遇到了困难。西庇阿派军团将军德莫斯带着精兵在那里增援,但汉尼拔重整左翼,迅速跑去支援那些克罗特人和利古里亚人,带起了迦太基人和非洲人组成的二线。
当西庇阿看到这一点时,他调动了他的另一支军队,与汉尼拔的军队平行。当两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将军在肉搏战中相遇时,双方的士兵互相争夺,并对他们的将军表示尊重。两军都是满腔热情,一边战斗一边热情激动地欢呼。在汉尼拔和马西尼萨的指挥下,他们的骑兵互相猛烈攻击。马西尼萨用长矛刺穿了汉尼拔的盾牌,汉尼拔伤了对手的马。
马西尼萨被甩下马背后,徒步向汉尼拔冲去。努米甸骑兵向他投掷标枪,但被他的盾牌挡住了。他拔出盾牌上的标枪,向汉尼拔扔去,但没有击中汉尼拔,只击中了汉尼拔身旁的一名骑兵。他在拔出另一支标枪的时候手臂受伤了,所以他暂时退出了战斗。西庇阿知道后,很担心马西尼撒,急忙去帮他,却发现马西尼撒已经包扎好了伤口,已经在另一匹马上开始打斗。
然后,罗马和迦太基的重装步兵被迫参加战斗。与此同时,罗马和努米底亚的骑兵已经将汉尼拔的骑兵赶出了战场。他们没有转向步兵,而是远离战场追赶敌人的骑兵。
这在战斗中经常发生。指挥官控制不了自己的骑兵,骑兵自然会追击战败的敌人。在Canny中,汉尼拔纪律严明、力量强大的职业骑兵立即折返攻击罗马步兵的后方,但在Zama,罗马及其盟友的骑兵未能立即实施这一关键机动。
骑兵全部离开战场,汉尼拔开始纯步兵作战。他迅速行动,利用他在步兵数量上的优势和预备役老兵提供的良好配合。他把后面的步兵编队调出来,拉长其战线,准备包围罗马步兵的两翼。然而,西庇阿及时发现了这一动机,并利用其后方战线的储备来扩展其战线。这样,两军步兵就不得不交织在一起,进行一场胜负难料的正面战斗。
后来,步兵战斗进入关键阶段,罗马人及其盟军骑兵重返战场,开始攻击相对较弱、正在全力作战的迦太基步兵的后方。这一行动决定了战斗的结果。
五、战斗结果
迦太基被杀的约有一万人,被俘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罗马的损失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汉尼拔带领一小队骑兵逃跑了。
罗马骑兵在扎马战役胜利中的作用,说明罗马已经接受了亚历山大体系。但双方都用上了预备队,并以出色的配合实现了,说明此时的兵法已经超越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西庇阿都没有直接参加战斗,但他们都处于指挥整个战斗的地位,并在关键的地点和时间使用预备队。这是亚历山大预先计划的战斗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同样,没有预先分配任务的特种预备队的概念,以及步兵协同性的提高,使预备队可以在战场上机动,也是亚历山大之后的进步。罗马军队出色的配合非常重要。它使西庇阿能够指挥战场上的所有部队,而不是像亚历山大那样只指挥部分部队。
最新留言
YooZ电子烟真伪鉴定指南随着电子烟市场的快速发展,YooZ作为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其产品也面临着被仿冒的风险。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购买到正品YooZ电子烟,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鉴定YooZ电子烟的真伪。包装检查正品YooZ电子烟的包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包装盒印刷清晰,无模糊或错位现象。包装盒上应有
Yooz柚子电子烟官方旗舰店:专业解答与购买指南内容在当前的电子烟市场中,YooZ柚子电子烟以其高品质和创新设计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消费者,了解如何在YooZ柚子电子烟官方旗舰店进行购买,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关于YooZ柚子电子烟的一些专业解答和购买建议。YooZ柚子
YooZ烟弹是什么?详细解析与使用建议YooZ烟弹是一种电子烟的消耗品,专为YooZ品牌的电子烟设备设计。电子烟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烟草产品的设备,通过加热烟弹中的液体(通常含有尼古丁、香料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蒸汽,供用户吸入。YooZ烟弹因其便携性、易用性和多样化的口味选择而受到市场的欢迎。YooZ烟
Yooz电子烟:创始人与合伙人的故事Yooz电子烟,作为中国市场上的一个知名电子烟品牌,其背后的创始人和合伙人的故事颇具启发性。了解这些关键人物的背景和他们在Yooz电子烟发展中的角色,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品牌的发展历程,还能从中学习到创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经验。创始人的背景与愿景Yooz电
YooZ迷你与一代电子烟的通用性解析在探讨YooZ迷你与一代电子烟的通用性之前,我们需要了解YooZ电子烟的基本情况。YooZ是一家专注于电子烟产品的品牌,其产品线包括多个系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中,YooZ迷你和YooZ一代是两个不同的产品系列,它们在设计、尺寸、电池容量等方面存在差异。Yo
Yooz一代与二代烟弹的区别及选择建议Yooz作为电子烟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其产品线包括了多代烟弹,其中一代和二代烟弹是用户经常讨论的焦点。了解这两代烟弹的区别,对于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产品至关重要。以下是对Yooz一代和二代烟弹区别的详细解析及相应的选择建议。设计与尺寸Yooz一代烟弹在设计上较为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