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被找到在哪?(匈奴龙城发现了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0 21:39

"龙城"这个名字应该很多人都很熟悉,在很多古诗中都出现过,而且都和匈奴有关。这的确是古代匈奴非常重要的城市。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虽然在史书或诗词中经常提及,但其实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就在最近,匈奴单于庭龙城遗址终于找到了,那么龙城在哪

里呢?上面写着"田字·汗"做瓷砖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

1.廷龙城发现匈奴单于。

汉唐文学中有很多关于龙城的记载和诗词,其中"五月,在龙城举行(匈奴)大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在唐诗中,有"但是让龙城飞起来,不要教呼玛过阴山"、"去争龙城恰逢胡兵进攻"等等,汉代的龙城在哪里?该报了解到,蒙古乌兰巴托国立大学18日宣布,经过多年考古勘探,匈奴单于宫廷"龙城"这个遗址最终在蒙古中部被发现。

该大学的伊德尔·杭盖博士最近宣布了该团队的最新考古成果。他带领的项目组在蒙古后汉盖省考古调查中有了重要发现,发现"田字·汗"字瓦当,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以西约470公里,应该是匈奴的地盘"龙城"。

这次公布了新发现的瓦片,其中一个碎片上写着"田字·汗",而另一块碎片上的文字被解释为"天子汗不是一千万岁"。"天空没有柱子"是汉代瓦当上的常用字。如果如《史记》和《汉书》记载的在此得到证实"龙城"遗址,毫无疑问,这将是第二个汉朝"冉彦·明山之后蒙古的又一重大考古成果。

据历史记载,"龙城"是匈奴宗教祭祀的中心,汉代匈奴传有云"五月,在龙城举行(匈奴)大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2017年,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该地区发现了大型民间祭祀建筑台基遗址。

瓦当的发掘,意味着匈奴建筑很可能是利用中原的技术,或者直接雇佣汉代的工匠建造的。

考古研究小组负责人、乌兰巴托大学考古系副教授伊德尔·杭盖博士当天对新华社记者说:"考古队对匈奴王朝的政治中心进行了十多年的跟踪调查。我很高兴我们已经发现并开始系统挖掘这个“龙城”遗址。"论匈奴人的宫廷孤独"龙城"遗址,也就是匈奴的统治中心和重要的祭祀场所,很多文献都没有记载,只知道大概位于今天蒙古的杭爱山一带。伊德尔·杭盖说:早在2017年,我们就在后杭盖省的埃尔兹特县发现了这个城址,但由于项目资金不足,直到今年才开始发掘。"

伊德尔杭盖博士说,随着考古发掘的逐步深入,专家们惊奇地发现,汉字"田字·汗""与天无绝人之路,万岁(秋)"巨型瓷砖,其中"田字·汗"瓦当首次在蒙古被发现。"这足以证明我们发现的遗址是‘龙城’遗址。这座城市离中蒙联合考古队共同发掘的三连城遗址不远。"

据报道,该地点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约470公里处。

有分析认为,此次发现的龙城遗址可能不是汉朝大将卫青出征胜利的遗址。匈奴是游牧民族,龙城不一定总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甚至不一定在一个以上的地方。

2.蒙古有很多匈奴遗迹。

多年前,中蒙联合调查组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力格尔汗盖苏木境内对一处中国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了史书记载的冉彦明山石刻。这个悬崖位于蒙古戈壁省西南稍偏处,在向西南突出的杭爱山的一个分支上。本地名称是"InilHairhan "海拔1488米,摩崖石刻宽1.3米,高约0.94米。

发现这块摩崖石刻后,调查组开展了拓片、拍照等工作,并对石刻的文字进行了仔细的核对和鉴定。最后对摩崖石刻20行约260个汉字中的220多个汉字进行了确认,确定摩崖石刻为东汉永元元年班固所撰《冉彦明山》。这是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登上杨希嫣南麓,立下赫赫战功的摩崖文字,反映了东汉与北匈奴最后一次大战的内容。

《冉彦·明山》全文收录于南朝刘崧叶凡的《后汉书》和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中。据后汉窦宪传,此地已达"三千多里"也就是说,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边界。汉军撤兵回朝后,国内很少有人能够体验到那个地方,并对它充满期待。时间久了,这个石雕的具体位置就不为世人所知了。此外,这种古代铭文不是"自古以来"有浓厚的兴趣。既然这个“冉彦·明山”已经在《后汉书》和《文选》这两部通俗著作中出版了,人们就不会特别注意原始石刻了。

1954年,在内蒙古包头的墓中出土"可汗从天而降"瓦,泥质灰色,直径17.1厘米,圆形,带宽边轮,还有一部分管遗存,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3.天子为可汗瓦当是什么意思?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前端的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其前端的花纹部分。它是古建筑的组成部分,起着保护木飞檐和美化屋顶轮廓的作用。先秦两汉"瓦当"它是古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代出现了瓦字,多用作篆书。按词的内容可分为宫、官职、祖坟、宅、吉祥语、编年史等。汉代建筑瓷砖的内容有"长乐未央"、"永生并没有结束。、"向天承诺"等等,还要注明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

"可汗从天而降"在瓷砖中"Drop "这是一个多音字。"Drop "有两层意思:读jianq,出世,出世;念项,降服而驯服。有专家考证,汉代以前,数百种古籍中的几千万字,有近百种"天堂"在一起使用的句子中,"Drop "只读"江"。"可汗姜",是匈奴神灵信仰的表达。

一些历史专家认为"可汗与秦"、"可汗从天而降"是古代民族和解的意思。汉前元帝纪:"恒(胡)汉爷为可汗,不忘恩情,崇礼仪,恢复朝贺之礼。希望要塞的无尽边界被保留下来,不要有军事革命"。

但是,在汉代,瓦当"四个野蛮人被完全征服了"但瓦当的出现,让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瓦当意味着当时的各类蛮夷向汉朝投降。同样,"可汗从天而降"或者让可汗向中国投降。通过这个蒙古"田字·汗"瓷砖的出现,"可汗从天而降"还是读江。

西汉初期,匈奴不时入侵内地,掠夺财物和人口,威胁汉政权的稳定。汉武帝国力强盛,经过十余场大战,击退了匈奴。此后,汉朝用兵对付匈奴,取得了对匈奴的优势。

东汉初年,匈奴一分为二,南匈奴建五原要塞(今内蒙古包头),隶属东汉,汉光武帝置于河套地区。汉朝派匈奴中郎将领兵保护,每年给参军的南匈奴一定的粮食、丝绸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