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刘备为什么还要派人吊祭(刘备称王曹操为什么大怒)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0 21:00

曹操和刘备一直是两股敌对势力。无论是在三国历史上,还是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曹魏、蜀汉始终是对立的。刘备还活着的时候,曹操先死了。按照一般的逻辑,这个时候刘备不应该表现出任何善意,但是刘备派人去悼念曹操。为什么?为什么刘备死后要派人悼念曹操?

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1.曹操死后,刘备派人去吊唁。此时,它没有被记录在反思的文本中。裴松之注中引用了《舒威》和《典略》的相关记载,其言论是在刘备称帝之后。然而,这两份文件记录了对曹丕完全相反的反应。舒威声称是曹丕杀了刘备派来的韩然,断绝了与刘备的外交往来,而《典略》记载韩然到了尚勇后,生病让尚勇把刘备的信送给曹丕,曹丕给刘备写了回信。刘备得到曹丕的回复后,当上了皇帝。

《三国志传》:舒威说:听说了曹公的旗号,派韩然去挂书,送给他一份礼物。文帝因丧而恨之,遂毁荆州使命。暗号简短地说:准备派兵策划韩然书的绞刑,进贡锦布。冉说自己有病,活得平庸。尚勇导致他的书,它最终会遭受,会有奖励导致它。准备报纸,所以叫制度。

据记载,这件事发生在曹操死后,刘备称帝之前,韩然的路线是从三峡向东,进入尚勇境内。

尚勇原本属于曹魏。汉中之战后,关羽派孟达从荆州出兵攻打尚勇,刘备派刘封从汉中出兵援助孟达,共同攻占尚勇。关羽兵败而亡后,刘封被杀,孟达主动向曹魏投降。曹丕也让他继续镇守尚勇。尚勇是一个县。刘备主政的短暂时期,行政上隶属荆州管辖。孟达投降曹魏后,曹魏也归曹魏荆州管辖。

因为孟达曾经是蜀国的大将,韩然作为刘备的幕僚,可能相互认识,所以韩然进入尚勇后,孟达把刘备的信送到了朝廷。所以这两个记录不一样,但都有道理。舒威称曹丕让荆州刺史杀了韩然并拒绝再与刘备来往,《典略》称曹丕回信试图"由",也就是想让刘备称臣。

刘备和曹操虽然正义上是敌人,但基本上是同一代人,有过交情。朱培引用王灿《群英会》的话说:在灵帝末年,他准备在京师尝一尝,后来随曹公回到沛国,招贤纳士。惠玲崩了,天下大乱,军队准备去讨董卓。

刘备起兵讨黄巾后,因功被封安溪县尉,使他不堪忍受杜佑的羞辱。鞭笞杜佑后,他挂上皇冠,闯荡江湖。后来,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说明刘备的去向,但在何进准备杀死十名常侍的时候,刘备确实在都城洛阳,他奉命在东方招兵。据《三国志传》记载,刘备此行是由何进派来的校尉吴陪同,而王灿的英雄们则说刘备此行是由曹操陪同,因为曹操也回老家招兵买马。

从此,刘备和曹操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本传记并没有记载刘备苦苦哀求董卓,而《英雄》一书却声称刘备也参与了讨伐董卓。但是,无论如何,灵帝死的时候,曹操已经三十多岁了,刘备还年轻。虽然刘备的社会地位不能和曹操相比,但他的英雄气质应该是曹操所欣赏的。

3.后来刘备脱离徐州,被吕布伏击,走投无路。他投靠了灭吕布的曹操,刘备跟着他回到了许都。他们交往甚多,留下了童年英雄的故事。这期间,也应该是两人接触最密切的时期。至少曹操看起来对刘备挺好的,而刘备却因为参与王子福等人的圣旨,最后不得不想办法逃走。

祖传:曹公出东去,助祖在下邳围布,产禽布。我已故的主找回了他的妻子,他答应从左贡。会议桌的始祖是左将军,礼越重,出门越多,坐下越多。袁术欲北出徐州投奔袁绍,曹公遣太守朱令、赵露去攻。不到则亡。

之后刘备先后依附袁绍、刘表,都是曹操的敌人。到了赤壁之战之后,他成了一股很大的分离势力。曹操晚年接连夺取益州、汉中,又派关羽攻打襄樊,成为曹操的敌人。曹操一直将刘备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也是出于对刘备的了解。生活在篱笆下的刘备自然不会欣赏曹操,但长大后也会说刘备"喜欢曹操;愚见"互相欣赏的感觉。

所以曹操死后,刘备一方面欢喜,恐怕另一方面也觉得故人散了。派人去吊唁也是合理的,至少在礼仪上是这样的。

4.曹操少年时与袁绍关系密切。各自割据后,曹操的疆域与袁术相邻,而袁术当时与袁绍同为皇帝,所以曹操与袁绍也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袁术。袁绍也在很多关键时刻帮助过曹操,尤其是曹操被吕布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这是在陈琳为袁绍起草的《魏春秋》中为曹操的战役所引用的话:

幕府曾经是鹰派,横扫蛮夷,凶悍无比。董卓侵官暴国,举剑挥鼓,命东夏收功臣,弃其瑕。于是就咨询曹操的策略,说他是鹰是狗,爪牙可用。愚昧短视,轻进易退,伤了洋人,坏了事,几个师徒都丢了。幕府不得不大幅分兵,补完之后又做了关于董军提督和兖州刺史的声明。被授予虎纹太傅、铜柄,并赏赐秦氏一克。而曹操仗着京城骄横,手段残忍,伐袁,害善。所以九江太守,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天下皆知。他直言不讳,积极向上,不谄媚。他是被萧县害死的,骨灰归罪于他的妻子。自然,士子们又气又痛,民怨很重。一位女士勇敢地举起双臂,大声疾呼。所以弓断于徐方,地夺于吕布,犹犹豫豫于东。幕府只坚持强弱之分,不属于叛逆者一方。所以幕府在燕土人身上没有德行,却在曹操身上有了丰功伟绩。

但曹操和袁绍分别扫除周边割据势力后,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两股势力,危在旦夕。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失去了威胁曹操的能力。几年后,袁绍去世,两个儿子相争。曹操得以借机介入,先后消灭了袁尚、袁谭、袁等势力,占领了袁绍的全部地盘。之后曹操还亲自去找袁绍献上祭品。

《三国志·武帝纪》:公访邵墓,泣之;赏你老婆,还她家的宝贝,给她杂群吃。

5.自从拜袁绍为老朋友后,曹便"哭着流鼻涕"曹操死后,刘备以老朋友的身份发来慰问电,仪式上也没什么不妥。而且赤壁之战之前,刘备撤退,曹操追击的时候,孙权派鲁肃渡河打探刘备的消息的时候,也是以吊唁杀父之仇,之前没有联系的刘表的名义来的。刘备和曹操虽然政治上是敌人,但毕竟有过私交,哀悼一下也很正常。

而舒威却说,曹丕以为刘备此时派使者来吊唁,是"为丧求善"这个判断也是成立的,没问题。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刘备此时派出使节,更重要的目的显然是为即将到来的东征吴国做准备。

孙权攻打荆州捉拿关羽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暗中派人与曹操讲和,并不惜放弃吴栋一直坚持的忠于汉朝的立场。东吴夺取荆州后,曹丕与孙权的关系仍在发展。孙权继续臣服于曹丕,曹丕也派人追封孙权为吴王,赐他九锡。这个时候,大体格局是曹孙联盟,共同对付刘备。因为汉中之战后,刘备的势力达到了顶峰,直接威胁到了曹魏。如果关羽成功攻下襄樊,下游的孙权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孙权攻下关羽后,刘备一方的上升势头戛然而止,而刘备在失去了老师,失去了土地之后,正准备大砍吴。兵马未动,外交先行。刘备的意图是在事先与孙权僵持不下的情况下,阻止曹丕进攻汉中或者直接在荆州进攻刘备。那样的话,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建安十九年,孙权攻取三县后,刘备率军出川,欲与孙权决战。正是因为曹操进攻汉中,才不得不紧急撤退,他和孙权只能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

然而,刘备的外交努力似乎并没有取得多少有价值的成果。如果能和曹丕达成某种协议,曹丕就不会急着篡汉,刘备也不会马上称帝。对于刘备来说,如果曹丕篡汉室,那将是一个死局,刘备将不得不自称皇帝以延续汉室,这就是自称汉中王的意义。如果曹丕不篡汉,刘备可以不称帝,双方关系还有缓和的空间。但是,曹丕称帝后,汉朝徐雨自称的刘备,自然没有理由再与曹丕讲和。

6.从曹丕的角度来看,如果曹操死后不夺取皇位,而是继续以王维的名义行事,对他来说是有很多政治风险的,因为作为权力的继承者,他不仅要面对曾经忠于汉朝的人的潜在威胁,还要面对曹操亲信内部的反对势力。于是,篡位者韩称帝,这样就可以马上定下一尊,消除内部分歧。而且此时刘备和孙权在荆州问题上已经陷入僵局,没有明显的来自曹魏的外部威胁,曹丕也可以做到。

曹丕在登基之前,政治经验并不丰富,反而有所欠缺。所以很明显计算的不够彻底,只考虑了内部问题,没有更多考虑三国之间的平衡。所以孙与刘为敌虽然对曹魏有利,但曹丕并没有从夷陵之战中得到任何直接的好处,随后曹丕发动了对孙权的战争,也是失败的。如果曹丕不称帝,刘备不称帝,刘备攻打吴国的时候或许还能帮上忙。现在曹丕篡汉,刘备走投无路,双方自然是同病相怜,没有办法再合作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却一直没有称帝,而是宁愿继续当丞相。正是因为他不自称皇帝,才能给刘备和孙权的纵横联盟留有余地。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曹丕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他的算计不够周密和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