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十四史中只有《子同治鉴》是帝王之书?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0 19:39

中国的史书很多,最有名的是二十四史,但是二十四史中,只有一本叫"皇帝之书"这是紫同治剑。《资同治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编年体史书。然而,这部史书并不只是记录某个朝代发生的事情,而是从周威烈到五代以后的周世宗,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

可以说是非常长的时间。然而这样的史书却被称为《帝王之书》。为什么?

1.司马光为什么要编《子同治简》?

《资同治鉴》是北宋名臣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成书于周威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结束于其后的周世宗显德五代六年(公元959年),涵盖了1362年16个朝代的历史。

《资同治鉴》的历史地位极高,许多人将其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史家的杰作。自《紫同治剑》问世以来,它就成为历代帝王、将军和军政要员的必读之作。清初大学者顾评价《子鉴》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曾国藩称子为建"圣贤之书"。

《子同治鉴》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司马光作为该书的主编自然功不可没。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光为什么要花十九年的时间写出这部巨著?

司马光是北宋最有影响的官员之一,也是公认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在台谏部工作多年。作为一个著名的官员,他孜孜不倦地给皇帝写信,提出各种意见。但是皇帝有他自己的考虑,所以司马光的很多建议没有被完全采纳。于是司马光开始写一本总结中国历史上朝代盛衰的史书,让皇帝以史为鉴。

宋英宗登基后,司马光向英宗赠送了一部新形成的史书——《通志》。宋英宗对历史很感兴趣,看了司马光的作品后,赞不绝口。唯一的遗憾是内容太少,他无法欣赏。于是他下令书店设在崇文书院,命司马光继续编史书。

不久,宋英宗去世了。他的长子赵勇继承了宋神宗的王位。宗申知道司马光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大臣,就问他对目前的形势有什么看法。司马光揭示了当时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宋神宗非常高兴。于是宋神宗打算让司马光主持变法,没想到司马光告诉皇帝他没有空。然后司马光告诉皇帝,他在写一本记录历代盛衰的历史书。后来皇帝会通过这本书的指导知道如何治理天下。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先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至于改革这件小事,可以交给别人去做。

宋神宗知道司马光的个性很固执,强迫别人这样做是不好的。为了表达对司马光作品的肯定,宋神宗把他的作品命名为《子同治简》。

司马光拒绝了宋神宗的邀请,于是宋神宗请王安石负责这项工作。但司马光不得不强烈反对王安石的各种变法主张。结果,司马光被逐出京城,在西京洛阳担任闲职。现在他终于有足够的时间来编纂《紫同治剑》。

2.为什么《子同治简》是《帝王之书》?

因为司马光的《子同治鉴》的目的是给皇帝以治国的参考指南,所以他在选择题材时往往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子简》的开头写于周威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当时威烈王任命、和魏思为诸侯。在古代,礼仪等级森严。皇帝统治三国,三国监督诸侯,诸侯控制卿大夫,卿大夫统治庶人。只有全社会上下各尽其责,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春秋时期诸侯虽多,但碍于礼仪制度,无人敢逾越。

司马光认为维护礼制是皇帝的天职,而周威烈自己却打破规矩,让汉、赵、魏三大博士成为诸侯,这是战国时期礼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毫无存在感的公元前403年,在司马光眼里却成了极其重要的一年。

像这样的例子在《子同治简》中有很多。比如汉明帝的马皇后,在历史上并不是特别有名,但是司马光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马皇后是如何成为皇宫里的楷模的。但是历史上很多比马皇后更有名的女人在《紫同治剑》中却没有提到,因为那些女人虽然有很多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但是司马光认为这些东西没有意义,所以不值一提。

很多人认为《资同治鉴》是一本帝王之书,对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资同治鉴》中的许多案例典故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真正读过《紫同治鉴》的人才会明白,这本编撰于900多年前的史书,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职场、商业有着如此多的启示。

3.《子同治简》内容简介

《子简》记载的历史有限,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全书分十六个朝代,即《周记》五卷、《季芹》三卷、《汉纪》六十卷、《吉炜》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戚迹》十卷、《季梁》二十二卷、《陈纪》、《隋纪》十卷。

《子同治鉴》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以及对经济、文化、历史人物的评价上,目的是通过对关系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写来警示后人。

书名《子同治简》的由来是宋神宗认为这本书"鉴于过去,我们有治理道的资源",而秦给起了这个名字。由此可见,《紫同治简》之名既是史家经营历史的自觉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历史为政治服务的自觉表现。

《子同治简》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历史事件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往往用叙述和结论的方式来说明,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清晰的印象。其内容主要以政治、军事史实为依据,以展现历代君主、大臣治乱、成败、安危的痕迹,作为历史参考。描写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