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修自己的陵墓为什么不把孙权墓移开?(朱元璋陵墓和孙权陵墓)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0 18:26

我们知道,古代帝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陵墓,帝王的陵墓自然也是非常豪华的,里面有很多陪葬品,但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有些陵墓被盗墓贼挖走了,有些因为其他的因素被重新发现了。几乎每个皇帝登基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始修陵,很多皇帝都是这样做的。不过皇

帝的墓很讲究,不能随便埋。所以需要一些风水上的探索,但是合适的地方那么多,很有可能前后几个人葬在一起,就像朱元璋和孙权那样。我们现在看到的朱元璋的墓就在孙权墓旁边。既然都找到了这个风水宝地,朱元璋当时为什么不选择移走孙权的墓呢?

1.朱元璋对明陵的介绍

明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府珠穆朗玛峰脚下。东临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中山风景区,是朱元璋及其皇后的合葬墓。因为马史女王的谥号"高皇后",又因追求孝顺,故名"小玲"。占地17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皇家陵墓之一。

明陵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完成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动员10万军事工作者花了25年。继承唐宋陵墓"视山为陵"旧制度,并为新制度创造一个方形坟墓。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范例。

作为中国明清帝王陵墓之首,明陵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雕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500多年来明清20多座帝王陵墓的形制。按照历史进程分布在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是按照南京明陵的规定和模式建造的,在中国陵寝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有"明清第一皇家陵寝"的声誉。

1961年3月,明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十三陵、明英雄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朱元璋为什么不移走孙权的墓?

明陵是开禅寺包公塔的旧址。开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是梁武帝为僧人宝芝所建。传说这件宝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公和尚的原型。他在南京度过了大半辈子,七岁出家,成年后经常赤脚走在市场上,很多预言都应验了,因此深得梁武帝的赏识。

独龙府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冉冉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生机勃勃。再者,平缓的山体,坚实的地基,容易施工,能让建筑长期保持干燥,可谓"永恒"。明朝初年,为了修建朱元璋的孝陵,包公塔迁到了紫金山东麓。据说,当包公铁塔被移动时,和尚宝芝的真身实际上是坐在两个相配的圆筒里。手指爪子转几圈"士兵们无法移动它。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亲自下诏,当场赐金棺银棺厚葬,并另建灵谷寺,赐庄园三百六十顷供香火。

明陵的修建历时32年,先后动员了10万军事工作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陵墓里种了10万棵松树,养了1000只鹿。陵墓前设立了专门的孝陵护卫队,并派出5000名士兵守卫。在修陵期间,一些与朱元璋共同创建明朝的开国元勋,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祁阳王李文忠等相继去世,朱元璋全部"给埋葬"他们在"中山的尹"也就是今天紫金山北麓的王江寺一带,使他们永远自卫。朱元璋本人和马娘娘,两个皇妃,被迫"殉难"宫女100多名,独占中山南坡,最后享受"殷富"。

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它和中国很多帝王陵墓的布局完全不同。明陵从金门开始,再从四方城开始。拐个弯就是石象路,是文武百官的石像。再次弯曲后进入墓区,省去了历代帝王墓葬的对称规定。原因是什么?游客每到此地,往往会听到导游给你讲一个美丽的故事:陵墓修建时,负责工程的李信曾建议将坐落在孝陵城门对面的小山(梅花山)上的孙权墓搬走,但朱元璋不让打。他大方地说,“ldquo孙权也是英雄。给我留着"。

有什么玄机?比较常见的说法是"风水"说,"北斗星座"说等一下。北斗星座"这一理论一度似乎仍然占了上风。然而,上述论点遭到了一位地质专家的质疑。原来梅花山周围的岩石比较坚硬,地质学上称之为砾岩、长石、应时砂岩。以当时的经济实力和施工工具手段,确实很难挖,唯一的选择就是绕道。

3.明陵的建筑价值

明陵是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墓体系不仅继承了唐宋及以前的陵墓"视山为陵"系统,并通过改变方形坟墓到一个圆丘,创造了一个陵墓建筑"前后圈"基本模式。《明陵建陵条例》500多年来一直规范着明清20多座陵墓的建筑格局,在我国陵墓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明陵堪称明清第一皇家陵寝。这座有着600年历史的明代皇陵,以其主人显赫、规模宏大、造型独特、背靠中山环境优美而闻名于世。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陵的修建在朱元璋去世前进行了十几年。朱元璋非常重视,耗费的人力物力惊人。这一切不仅是为了马皇后,也是为了你自己。他对马皇后有很深的感情,在她死后,他没有追封皇后,所以朱元璋会和她葬在一起。

朱迪继位后,特意为其父立了明陵"大明墓圣德碑"。此后,每年年底,皇帝都要去孝陵祭祀,也有皇室成员被送到孝陵忏悔。明后历代皇帝一直将南京紫金山作为明代龙脉的所在地,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嘉靖皇帝将紫金山改名为‘神烈山’,崇祯皇帝还在紫金山竖立了禁止伐木破土的‘禁碑’。

明陵代表了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陵从起点下马坊到地宫所在地保定,深度超过2600米。沿途有30多处不同风格和用途的建筑和石雕。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技术精湛,体现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的才华。

明陵的先锋地位还体现在其蜿蜒的陵墓神道上。明陵的神道石雕是中国帝王陵墓中唯一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与三国时期的孙权墓形成围绕梅花山的弧形,形似北斗七星。从魏岗下马坊到文武坊门的神道长约2400米。

明陵开创了始皇帝陵墓神道为后世陵墓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两侧分布着12对石像和4对石像。石雕造型多样,厚重古朴,将整体的宏伟与局部的精致融为一体,也代表了明初中国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明陵改变了唐宋帝王陵墓的陵区布局,如广场、平台、方墙、上下宫殿、横轴等,首次按宫殿布局建立"去前面睡后面"三进制,创造了陵墓建筑的布局"前后圈"基本格局,并已规范了明清以来500多年间的20多项陵墓建设法规。尤其是在明陵"去前面睡后面"而前后三院的陵制体现的是礼制,但皇权政治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