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骨人是干什么的?是什么意思?(捡骨人电影)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0 02:52

中国古代一直有很多现在看来很奇怪的习俗,比如迁坟。其实迁坟也不是很奇怪,但是一般来说,只有在不得不做的时候才迁坟。但是,有些地方会在先人入土多年后才举行迁坟仪式,并不是因为要迁坟。由此诞生了一个职业,叫捡骨人,或者也叫捡骨人。那么剔骨工到底

是做什么的,又是怎么剔骨的呢?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剔骨器是做什么的?

台湾省民间仍流行土葬,选择墓地强调风水。

"捡骨头"这个习俗,俗称"拿起风水",也称为"第二次埋葬"就是第一次葬礼的时候比较简单,墓碑没有正式竖立。五到七年后,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打开坟墓,将遗体接回,再次正式下葬。完成这一仪式的专业人士是拾骨者。

在台湾省的西南海岸,"捡骨头"属于专门的行业。所以,就有了所谓的"在台湾省。九葬九迁,十葬万年"俗话说得好,越多越好。

mainland China人在迁坟的时候也会请人捡骨,但是没有台湾省的捡骨人专业。在北方,都是他们尊敬的老人邀请的。

2.剔骨的过程

捡骨移坟很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去做。"被埋是安全的,破土是凶猛的"请谨慎对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在岁月流逝的时候,捡骨头往坟墓里搬。如果非要迁坟,一定要找专业的师傅查看指点,选择运气最好的。

遇有下雨打雷的天气收骨,要保证遗体凉爽不潮湿。破土捡骨之前,要先拜庙、拜地、拜亲戚、拜祖先,然后通知祖先搬迁,再进行。

剔骨存在于福建、台湾省和广东的农村,也叫"拿起风水"、"第二次埋葬"以此类推,即第一次葬礼操作极其简单,有的甚至不立墓碑,只用编号作为标记,然后在五到七年后选择一个吉日开墓,拿起尸骨重新正式安葬。要完成这个仪式,必须由专业的剔骨师来完成。

遇有下雨打雷的天气收骨,要保证遗体凉爽不潮湿。破土捡骨之前,要先拜庙、拜地、拜亲戚、拜祖先,然后通知祖先搬迁,再进行。

前三铲土一定是我们祖先的长子长孙挖的。如果你没有子孙,你需要"全福人"替换。当祖先的遗骸即将出土时,祖先的女儿或孙女必须撑起一把黑色的伞来遮挡阳光。别让太阳把骨头晒出来,免得祖宗被吓得魂不附体,不能转世。

所有拾骨者,包括拾骨者,都必须戴红色手套,不允许空直接触摸骨头。和祖先有矛盾的人,最好不要参加剔骨迁坟仪式。

这听起来很奇怪,但边肖认为这些都是封建迷信,表达了古代人纪念祖先的一种形式,现在这种仪式已经逐渐消失了。

3.客家人的剔骨葬

剔骨葬又称二次葬,是过去客家人古老的丧葬习俗,如今已退出历史舞台。一般是亲人去世后,挖个坑,尸体放进去。然后,身体腐烂之后,就是好日子,时间选好了。然后发现风水宝地,将尸骨放入陶坛重新安葬。这种带骨头的坛子,客家话叫吉囊。

客家人是流浪汉族中经历流浪最多的人。这些中国人在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在移民的过程中,他们有着深厚的落叶归根之情,有着终有一天会回到故土的信念。所以后人会把祖先的尸骨用陶罐装起来,希望有一天能带回故土安葬,或者安葬后回来把陶罐拿出来带回故土安葬。自古以来,客家人在中原地区就保持着尊重祖先的传统,所以对祖先的葬礼特别重视,所以把剔骨作为祭祖的重要事情。

除了客家地区,历史上其他汉族地区也有剔骨葬,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和台湾省。当然,古代北方也有,这也为客家人从北方南迁提供了历史依据。据相关考古发现,六千多年前关中地区的Xi半坡文化遗址和中原地区的罗征仰韶文化遗址都有二葬的习俗。所以,剔骨葬大概是过去客家人保留下来的中原古老习俗和生活礼仪。

中原古籍中也有不少记载。最早的剔骨葬记录见于《墨子》。节日葬礼。有句话说:"如果楚国南方有个国家,他们的亲人死了,腐肉弃之,然后埋骨"。此外,从客家墓碑上也可以找到证据。客家人对祖先的称谓,男性祖先的墓碑称为"男"女性被尊称为"Ruren "。这是古代中原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