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能灭吴蜀最大原因是什么?只怪诸葛亮孙权后继无人(魏灭蜀吴国在干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20 01:26

古代各个国家的人才储备直接影响到你的国家能走多远。魏、吴、蜀是三国,但最后都逃不过魏国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因为吴和蜀缺乏人才。诸葛亮和孙权死后,就开始不断斗争,不希望魏国在没有曹操和司马家族的情况下,站出来主持大局。因此,兀术的毁灭几乎是不可

避免的,这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可能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

三国后期,魏、吴、蜀并肩作战的局面因三股势力的大起大落而逐渐瓦解。其中,自封为魏帝的曹睿死后,齐王曹芳称帝,大权落在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掌权。一方面,司马氏父子大力消灭曹氏势力,网罗士族,几经废帝事件,准备自立为魏;同时,他们还注重广纳贤才,移民实边,延续曹操之法,普及垦荒,兴修水利,使魏在司马师的控制下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相比之下,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佐朝廷。他们遵循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内部团结,不轻易用兵。一度,蜀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上台,多次与魏作战,消耗了国力。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变得更加无知,沉溺于享乐,而忽略了国家大事。宦官黄浩趁机厚此薄彼,玩弄权术,为了私利结成小集团,连姜维也因怕被杀,自请到土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至此,蜀国的根基已经大为动摇。此时,孙权死后,吴国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对魏的多次攻击也以失败告终。吴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了。

魏之所以能灭蜀,是因为前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均优于后者,但战场上的胜负与双方的指挥和谋划直接相关。这样三国中,司马氏统治下的魏国最强大,有条件灭吴灭蜀,一统天下。

262年,魏元帝曹桓,是魏国的执政大将,,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蜀国已“厌学旧民,削之如指掌”,决定采取“今当先取蜀,三年后,因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的灭政策。为此,魏将为镇西将军兼关中统帅,准备攻打蜀国。同时扬言先攻吴,迷惑蜀。姜维闻讯,报与刘禅。他建议派兵把守阳安关(即陕西省宁强县西北的阳平关)和尹平桥头堡(甘肃省文县西北),做好准备。但昏庸的左只宠信太监黄浩,相信鬼魅之说,以为魏军不会进攻,而刘禅对姜维的建议想当然,置之不理,甚至不让大臣们知道。

靖远四年(263年)夏,魏“四面招兵十八万”,分三路攻蜀:大将邓艾率三万余人从滴道(今甘肃临洮)至(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和塔中,攻驻守此地的姜维;永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从岐山(今甘肃礼县岐山堡)向吴洁(今甘肃成县西北)、尹平桥头堡进发,切断姜维后路;镇西将军钟会率十余万人从顾颉(今陕西省眉县南)、洛古、伍兹谷(今陕西省xi南)进军汉中。

蜀后魏军真的来攻了,就冲过去打。右将军廖化正忙着派一队人马去接应姜维。骑左辇将军张仪,辅国将军董爵,另引一队至阳安关,守汉中外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