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车实用性怎么样?为什么后来战车消失了?(古代战车为什么那么厉害)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9 19:39

古代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一般是马和马车,但在战场上,战车是由普通马车演变而来的,有时用于瓦解地方队形,或者进攻城市。但是,战车也需要穿重甲。战车的实用性如何?其实我们在影视剧里并没有看到很多战车。可能大家都是骑马更可靠,更容易控制。战车也在现实

世界中消失了,估计实战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被发现了。

手握宝剑,身穿西皮甲,战车交错,剑与刃。

敌人啊,旗日如乌云,箭在弦上。

犯了我的职务,践踏了我的队伍,左亲戚死了啊,右亲戚被刺了。

昙两轮,四马,玉鼓。

天空变暗,众神愤怒的威严,残忍的杀戮,尸体抛弃了叶原。

不归,不归,平原朦胧,路很偏僻。

身披长剑,手持强弩,身首别离啊庄辛不改。

勇敢无畏的你是最。你至死都坚守岗位。

身体已经死亡,精神将永远不死,你的灵魂是英雄的鬼魂!

——屈原《九歌·国丧》

与其他诗歌的浪漫情怀不同,《国殇九歌》描写了当时一个激战的场景。当敌人威胁要进军时,楚军的所有士兵都奋勇争先。但是,有一辆主战战车冲出了战阵。这辆原本的四马大车,虽然左边的悍马已经被箭射死,右边的悍马已经被砍伤,但是它的主人,楚军总司令,依然无所畏惧。他把战车的两个轮子埋在土里,把缰绳关在笼子里,却举起木槌敲打行进的鼓点。当时战意杀了萧,导致天道跟着魏怒。

这是典型的先秦时期的战斗场景。当时的中国家基本都是以战车(又称战车、装甲车)作为战争的主要武器。马车在先秦时期的战场上驰骋了一千多年,车战一度成为中原战争的主要形式。

贵族之战

从商朝开始,战车成为中原战场的主要武器。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战争中,敌对双方一般将军队分为左、中、右三队。各队将战车排列整齐,每辆战车后都有弟子跟随,配合战斗。车上的武士,一个驾车,一个用弓箭,一个用长兵器,除了长兵器有了变化,出现了戟之外,都和更早的商朝一样。春秋时期的戟是矛和戈的结合体。矛是刺的器具,戈是钩杀的器具。用起来比简单的矛或者葛合成一个可以刺可以钩的武器方便多了。

河南安阳殷墟的车马坑。在商代,可以确定战车已经登上了中国的战争舞台。在商代晚期的殷墟中,已经发掘了30多个车马坑,出土了几十辆车。

早在周武王攻打周的时候,周的主力就在太(姜子牙)的指挥下。有300辆战车和3000名武士",而反商军阀的士兵将在木叶,更有战车多达四千乘。毕其功完成的牧野之战,周军以17万(70万)大败商军,战车大显神威,这从《诗经·大雅·大明》对战车的赞美就可以证明:"木叶恢弘,檀香车恢弘。彭彭是老师也是父亲。年轻的时候会很酷。砍掉大企业会让事情更明朗。"至于《诗经》中其他一些描写西周战争的诗歌,几乎都是关于车战的。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当时小规模的车战是几百次,大的是几千次。最大的一次是周宣王的南征,派出了三千辆战车。这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赫梯人以前使用战车最多。据说他们在公元前1372年与埃及的战争中使用了2500辆战车。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西周时期使用战车的次数比其他国家都多。

春秋时期,《左传》在一个隐年中说:郑庄公"人生就是把帅车封了200次割北京"这是春秋时期有记载的第一次车战。此后五霸兴盛,战乱不断。汽车大战的规模愈演愈烈。公元前666年,楚伐郑,共出动战车600辆。在公元前634年的城濮之战中,春秋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金和楚为了争夺霸权而对峙。晋文公一次投入700辆战车,就以压倒性的交通击败了楚军。就连中小诸侯国的军事行动也不例外。607年前,在郑宋大战中,郑曾经缴获过宋的战车"四百六十次"。到《左传》春秋末期相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郑以七百辆战车伐陈,相当于战争时期金城普治的战车数量。春秋末期,郭玮在与齐国伐晋时,也派出了500辆战车。

山东临淄侯莉马坑于1990年被发现。一号坑有10辆车,32匹马。车的青铜饰品和马具在出土时并未拆除。由于这个马坑保存了最完整的原始状态,对于研究春秋时期汽车的行驶和牵引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图为山东临淄侯莉一号马坑殉葬车综合修复图。

毫无疑问,战车上的军人就是战车的战斗力。战车上的三个士兵排列成左中右。左边的军人持弓射主射,为一车之首,名为"汽车左转",也称为"一个头";右边的军人手持长矛(或矛),负责为战车扫除障碍,称为"车权",也称为"参加"这是因为古人和今天的人一样,大多习惯右手用力。所以在左边射箭更方便,左手拿弓,右手拿箭;车右手持戈、矛、戟等长兵器刺杀,发力也很流畅。"汽车左转"还有"车友"各司其职,使用不同的武器,大大提高了效率。至于中央控制战车的御者,他只随身携带匕首,负责战车的操作。

战斗打响,双方战车一进入对方弓箭射程,两位首领就开始互相射击。自然,目标首先指的是战马,其次指的是御者和战士,因为战车是军队战斗冲锋的核心,战马是战车的动力源,所以削弱敌人战斗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攻击战马。如果射击无法阻挡对方前进,则在两车交叉的短时间内(两车相互冲锋,无法面对面击中对方,所以会绊倒,所以会从右侧错误的枢纽交叉),同时挥动戟与对面对手战斗。这个时候战车车辆的设计就是针对这种对抗的。战车没有引擎盖,车辆比较低,适合军队挥舞戟戟,还有一些车。挥舞的长柄葛和姬,不仅能碰到右边的车手或教练,还能碰到中间的骑手。这时候两车除了互相攻击,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司机,因为司机没有武器,无法分散自己防身的注意力。如果对抗未定,双方将回到车上重新开始。事实上,在大型车战的混战中,能冲过一辆又一辆敌方车而不被击毁,并有能力回到车上再战的人,无疑是这场战争的赢家。

可想而知,无论是负责战斗的左右驾驶员,还是驾驶战车的驾驶员,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协调的严格训练。这也使得战车军事成为贵族(国王、公职人员、清官、医生、学者)的专利,在诗中称之为周南"贝奥武夫"For "宫后甘城""侯爷的心"。事实上,当时贵族的每一个男性成员都要服从孔子所说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培训。其中,射击(射箭)和骑术(驾驶技能)是车武士的必备技能,甚至是他们乐"武术"练一整套方阵队列也是军训。六艺中,射箭是古老的"史"最重要的练习。据《左传》记载,郑国大夫的妹妹是个美女,引起了和子南的追求。两人同意公平竞争,让女生自己选择。晏子衣着华丽,温文尔雅;齐南是"容入,左右射之,策马而出"。结果当然是美人爱英雄,姑娘最后嫁给了紫楠。

战车时代的终结

在春秋晚期战车达到全盛时期后不久,形势急转直下。自战国以来,战车不再是战场的主角,战车不再在战争中发挥核心作用。

这是因为战场的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与步兵相比,战车在冲击力和速度上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但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差。毕竟,一辆战车无论是驱动四匹还是两匹马,都是一个庞然大物。车身虽然不算太重,但由于面积较大(9平方米),只能在空旷的地面上疾驰。水网、丘陵、林莽和沙漠地区不利于车辆战争。所以,刘涛说,"汽车,你知道地形"书中总结了十种车战"死亡"如地势险要、道路塌陷、边上有河流、地面低湿、地面积水、坡度太陡、土壤粘稠、杂草丛生等。,不适合开始车战。丘陵、高山、森林或水乡是战车的绝地。就连种庄稼的田埂方向,也对战车的运动有影响。比如公元前589年,齐国战败求和的齐晋鞍马之战,就是晋国提出的"把齐国的印盖在东边所有的土地上。就是要求齐国把境内所有田地的道路都改为东西走向,以方便晋战车从河北向东进攻。

但随着中华文明疆域的不断扩大,战争已经突破了中原狭小的范围。从草丰林长的塞北,到河流纵横交错的江南,山川河流都成了两军交战的战场。当战争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这些不利的地形上时,战车过去快速机动的优势就丧失了,它的作用不仅越来越弱,有时甚至会阻碍战斗的进程。

因此,在公元前541年,当晋军将领的战车部队和的步兵在山西山区作战时,他们不得不"毁坏一辆汽车是可以的。放弃车战,转步战。地处江南的吴国,直到公元前584年,晋国的巫臣向吴国派遣使节,才学会了射击、防御和战车作战。饶是如此,未来吴越还是以步兵为主,而不是依靠战车。吴王阖闾入侵楚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有一支轻甲先锋队,由500名大力士和3000名擅长奔跑的能人组成。长途奔袭让楚军追得没了呼吸空 gap。岳步兵的战斗力也很强。李泽之战,越军与吴军隔河对峙,越军以两翼步兵佯攻掩护越王主力偷渡,一举击溃吴军。在这场战斗中,越王的中国军队有6000 "私人典当"步兵部队。

战国以后,诸侯兼并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不得不招募大量人员补充军队。各国军队的数量增加了十倍,“ldquo战国七雄"他们各自的军队往往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比如苏秦对魏势力的估计是"二十多万大军,二十万人头,二十万打击,十万弟子"。这些士兵都是农民出身,平时没有接受过车战所必须的长期系统训练,各国根本没有能力将如此庞大的军队训练装备成战车兵。所以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一定是步兵。此外,随着城市战略地位的提高,攻城灭国成为大国合并的直接目标,对立双方争夺堡垒的行为越来越频繁,这就更加需要大量轻捷的步兵,而不是打硬仗几乎无用的重型战车。

从商朝开始,战车就成为中原战场的主战武器。战车上的武士,一个驾车,一个用弓箭,一个用长兵器,都和早期商朝的一样,只是长兵器变了,有了可以刺和钩的戟,比单纯的矛或戈用起来方便多了。

同时,骑兵的出现打破了战车在战场上的垄断地位。古代中原战场没有骑兵的原因一般有三:骑马不如骑马容易训练;马具简单,没有马鞍和马镫,很难驾驭马匹;中国人穿大衣骑马不方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大胆改革,"胡夫骑射",从而使中原有了历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战国中期,赵几乎称霸北方,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胡夫骑射"结果。赵骑兵的建设和运用是当时骑兵发展的一个缩影。战国初期孙膑的《孙子兵法》盛赞新兴骑兵的优越性:"老公车友可分可合,可散可聚。百里之外,千里之外,进进出出。"骑兵既有疾而猛的战术特点,又有战车所不及的优势:轻便灵活,受地形限制少;其体积小降低了中亚的目标,设备简单。一匹马可以武装一个骑兵,四辆战车一辆车可以武装三辆战车。骑兵消耗少,战斗力强,能满足各种战术需求,使古代战车相形见绌。

汉武帝时期最终把战车赶出中国战争舞台的是骑兵。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的几次战争,都是骑兵获胜。其中,元寿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一场战争中,汉军出动了10万骑兵,"私信马"十四万匹马。在中原军事史上,一次性出动这么多骑兵是史无前例的。以此为标志,战争的历史不再是军队的丰碑,而是新兴步兵和骑兵的伟业。曾经赫赫有名的战车不再成为作战武器,而沦为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