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坚持要拆掉北京古城墙?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9 18:52

现在自然要保护古城墙等建筑,还要进行修缮管理,保存好。但是几十年前,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有一段时间,郭沫若坚持要拆掉北京古城墙,但林和梁思成自然强烈反对,于是林病倒了,卧床不起。为什么郭沫若坚持要拆古城墙,现在看来很不对?

1.郭沫若为什么坚

持要拆古城墙?

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元朝、明朝、清朝都在这里建都,北京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如今,北京的古建筑越来越少了。事实上,建国之初,北京的古城墙和许多古建筑都保存得很好。梁思成、林等人都主张保留古城墙,但郭沫若等人却极力主张拆除古城墙,这也导致了这些百年古城墙的拆除,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遗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被选为首都。作为首都,北京原有的城市格局已经有些落后,北京必须重新规划。当时中苏关系非常密切,城市规划少不了苏联专家。苏联专家规划的北京只不过是莫斯科的翻版。然而两国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北京的古城墙和许多古建筑将被拆除,这使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林和中国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感到非常难过。

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选址的建议》,被称为"梁晨方案"。他们认为北京城的规划绝对不只是拆掉古建筑,也不是要保留北京所有的古城。梁思成建议将北京行政中心放在西郊,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空空间,避免大规模拆迁。这绝对是一个古今规划方案,即使在现代也很高明,只是最后没有被采纳。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受封建社会压迫的人们无法理性思考古建筑的价值。就连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极力主张古城墙无用论。他认为工厂远比古城墙有价值!那时候大部分人都一样。毕竟这些古城墙满足不了自己。一向理智的主席也认为,为了把北京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推倒古城墙是理所当然的。周总理也认为,新中国就是要彻底改变老北京的面貌。

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证明,政府当时的决定确实值得商榷,但不能说主席、总理、郭沫若都错了。毕竟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只能说,可惜梁思成的计划没有实现。作为一名学者,梁思成看到城墙被拆除时非常心痛,他的妻子林甚至哭了。他悲伤地说:"50年后,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

2.梁思成对林的坚持

为什么要拆北京古城墙?那一年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有人说可能是发展新经济,推进工业化。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一直致力于保护北京古城墙。他提出了很多计划,但是国家不支持。古城墙的拆除,从现在来看,是文化的巨大损失。梁思成先生的坚持是很超前的。但是反对拆除古城墙的声音并不是很强烈。比如中国著名作家、研究学者郭沫若,就觉得拆古城墙是对的。

郭沫若认为,北京的古城墙代表了一种古老的文化。既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有必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推旧城墙是现代化的需要,所以他建议国家拆除古城墙。此论一出,林和梁思成大怒。林夫妇一向热爱历史文物,是特别有远见的人。

他们知道,如果把老城墙拆掉,将会失去大量的历史研究实体。这些墙上的每一砖一瓦都是后来的宝藏。为此,也生了一场大病。古城墙最后没有保存下来,林夫妇伤心极了。

不过,郭沫若的提议也不无道理。现代化开始后,大量的新人口涌入北京,原来的小内城容纳不了这么多劳动力,所以非常有必要拆除旧城,扩大建筑范围。按照梁思成的规划,北京现在面临的堵车问题会更严重,甚至无法解决。但无论如何,古城墙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3.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真,本名唐定,本名吴尚,本名文保,笔名莫若、梅肯、郭、、、高汝鸿、杨溢之等。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作家、历史学家,新诗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1930年,他写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1949;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协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第一历史研究所所长、日本保卫世界和平人民委员会委员长、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