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西域有多少军队?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9 12:26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西域都城,相信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都会对这个略知一二。关于这件事,很多人以为是传说,其实不是。1928年,著名历史地理专家黄文璧在巴音郭楞西北(距库尔勒市113km,轮台县58km)的野云沟乡和策达亚乡交界处发现了两处遗址。

根据他的《塔里木盆地考古》一书中的记载。在野云沟村往南约半里处,有一个高高的土堆,表面有很深的沙堆,上面有芦苇,中间有红陶片"。

此外,在这两处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些用来储存谷物的陶罐。黄文璧根据文献反驳和实地考察认为,这里很可能是西汉时期西域胡夫的所在地,这些遗迹很可能是这里的士卒所用。

当然,对于2000多年前的西域都护府到底在哪里,目前还能保存多少,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有很大的争论。

毕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沙,即使遗址还存在,也可能已经被风沙掩埋或者被盐分侵蚀了。事实上,连很多明代建造的烽火台都如此破旧,更何况是两千年前的遗址。

最近,一些考古学家声称他们将很快发现并确认西域都护府遗址,包括:"现在一步之遥了。从种种迹象可以推断,西汉时期西域胡夫的地理位置应该就在这里。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是我们还是要进行考古发掘。只有看到城市的真实面貌,才能肯定这个判断。"

然而,有些人认为"根据我们的调查,这里的盐碱化非常严重,已经严重侵蚀了有机质和陶器,还没有发现指向西域都城的直接证据。我想通过对烽火台的调查来推断吴磊城的位置,但由于烽火台遗址遭到严重破坏,无法确定其最终位置。"

那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域胡夫究竟在哪里呢?其实很难说。学术界最好不要为了自己的政绩或者为了在当地建立旅游点而贸然自说自话,否则很容易成为笑柄。

据史料记载,丝绸之路和西域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0年左右)张骞到达西域后,才真正被西汉重视的。

但由于实力和地域的原因,到了近半个世纪后,也就是汉武帝宣帝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才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并任命骑都尉季峥为西域第一都护府,驻扎吴磊城。

据《汉书·西域传》卷九十六记载,"武磊,110户,1200口,得兵300。城里有一个队长和一个翻译。用独虎治疗。它的南面距离运河流域有330英里。"

据《韩曙关白公卿表》中记载,"所有的西域都受到官方的保护,宣帝节在第二年年初举行。西域三十六国,以骑校尉谏大夫保之。有副将,排名两千石,一个程,两个司马,两个侯,各一千。"

也就是说,西域都护府的实力只有300,西域都护府的官职和地位也只相当于府尹(县令2000石),并不突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域都护府很可能只是西汉派出的一个带着护卫的大使馆,并没有真正对西域拥有实质性的控制。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与西汉的实力有关。

如《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所言,"二年,因使吉护北道,名为都护。.....于是移至屯田,田在北徐铉,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开始镇守。

都督乌孙,康居异国,消息有变。可编,可编;能打,打吧。都是保护吴磊城,到阳关2738里,类似于渠耕田的官。土地肥沃饶,又在西域中部,所以都保护统治。"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隔着戈壁滩太远的西域,几乎不可能得到当地的支援(其实从来没有过),因为后勤没有保障,必须在当地耕种土地养活自己。

而它的职责,现在很多人认为它是治理西方国家之类的,其实从实力上来说,是太高了。

所谓西域四十八国,其实只是一些绿洲城邦的组合。如果只对付其中的一两个,300个职业军人大概就够了,因为这些绿洲城邦就是炸弹的秋千,谁强就为谁服务!

据记载,从季峥保护西域到西汉末年,前后担任西域保护的有18人,名字被载入史书的有10人。除季峥外,还有韩玄、甘延寿、李冲等。这些人可能相当于武装大使级别的人物。

从他们的职责来看,更多的是维护西方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尤其是防止他们与北方的匈奴勾结),此外,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以保护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的贸易利益。

但由于缺少后援,实际上很难考虑西域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事实上,有些独虎不仅没有安抚西方国家,反而被后者杀死了。

比如汉明帝(公元74年)派慕辰为都护府,第二年因燕齐、龟兹叛乱而被杀,汉武帝永初元年(107年),干脆废除了西域都护府。

此后因为内乱,中原王朝再也顾不上西域,西域也不再受中原约束,于是西域都护国公,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这个角度说,西汉控制了整个西域"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将受到惩罚"至少在西域问题上,是明显弱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