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走了几条路线?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9 08:00

我们都应该知道郑和西洋。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期间游历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最大的一次航海探险。但是有人会问,这"西部"它指的是什么地方?从郑和的航线来看,他从西太平洋穿越到印度洋,最远的行程到达了东非和红海。那么这

一次,我就简单给大家讲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意义。让我们来看看。

"西部"这意味着什么?

"西部"起初,有一个具体的参考。在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总经理马欢所写的《瀛雅胜览》中,当时明朝人所知道的是"西部",特指"那不是李阳"也就是今天称为印度洋的海域。

整个印度洋是空丝绸之路的房间。自古以来,印度洋就是东西方交流的聚集地。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洋孕育了其中的三个。印度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尼罗河流域文明分别位于印度洋地区的东、中、西部。今天我们知道,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它有重要的边缘海和海湾,如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曼湾、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在古代,印度洋贸易将亚洲、非洲和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古以来,印度洋的商业贸易一直繁荣发展。在印度洋西部,印度人、阿拉伯人和埃及人活动频繁,希腊罗马时代的商业活动已经发展起来。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厄立特里亚海之旅》是一部描述印度洋沿岸东非、西亚、南亚海上贸易的著作。"厄立特里亚海"翻译成"红海"但它不同于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红海。希腊和罗马地理学家使用的这个术语不仅包括红海、阿曼湾和印度洋,还包括孟加拉湾。中国的《汉书地理》记载了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前1世纪从徐闻、合浦到城步(今斯里兰卡)的航海路线,表明中国早已与印度洋有了贸易往来。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人统治了印度洋。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从西汉张骞到东汉甘英"开辟了南海航线;从西海看大秦"由于波斯湾的阻隔,东西方交流的重心长期设置在亚洲和欧洲。直到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中国人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下西洋,陆海丝绸之路全面贯通,而连接的连接点就在印度洋,随之而来的是古丝绸之路由陆地到海洋的重大转折。

探索印度洋

从全球历史的角度来看,郑和七下西洋,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印度洋时代。通过七次全覆盖的下西洋可以知道,中国在15世纪初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度洋。"郑和的陨落从古代就开始了"当年的古里就是今天喀拉拉邦的卡利卡特。从见证下西洋的马欢和费信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古里为中心的五条航线:

1.古里到胡鲁穆斯(在波斯湾出口,在今天的伊朗霍尔木兹海峡);2.古里到祖法尔(在阿拉伯半岛阿曼祖法尔);3.古力到阿丹(在今亚丁湾西北岸,濒临红海和印度洋的出入口);4.古里到拉沙(古语是在今天索马里西北部的泽伊拉地区,被认为是阿拉伯语Ra & # 39s的反义词意为岬,即也门沙威恩角);5.从古里到阿拉伯王国(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几乎囊括了印度洋周边所有重要的地方。重要的延伸是东非航线。根据郑和等人的说法,“天妃精神应该是”的纪念碑上有全部的木骨,也就是现在的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跟着费信的西游诗"古力连着西域,山青水秀,千奇百怪"在当时的明人眼里,西方的尽头就是西域,这是明人对西方与西域联系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郑和的国家海上外交行为全面贯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地点在印度洋,为古丝绸之路从海上划了一个圈。与此同时,印度洋互动贸易网络的建设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顶峰。从此,明朝人把欧亚大陆上的萨马汉称为"西部干旱",葫芦休姆的定位也来自"西域"我们到了。西部"明人与海外世界互联互通的观念在这里凸显。

郑和七下西洋,把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非、欧洲等广大地区连接成一个文明互动的共同体。政治上国家权力整体上升,经济贸易资源互通有无,文化多元认同交融。永乐二十一年,出现了所谓的"西古里、克孜、嘉义勒、刘珊、李楠、苏门答腊、阿鲁、马拉加等16个国家派出的1200名使节;所有的国家都来韩国。盛况是通过下西洋把中国秩序的理念付诸实践,建立一种"分享和平的祝福"新国际体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