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郭沫若送苏联的这件国礼其实是一件古代发明的“赝品”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7-02 12:00

据了解,1952年郭沫若想访问苏联,他请中科院物理所做了一个新浪作为国礼。然而,中科院的专家们没想到的是,抄袭新浪并不顺利。他们想尽了办法,却发现天然磁铁做的勺子并不是导向器,因为磁勺和底盘的摩擦力太大,磁力无法克服摩擦阻力。即使底座从木托

盘换成青铜。这使得新浪的文案工作异常艰难。

1945年,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论衡》中的记载,考证出新浪应该是一个勺形的引导仪:底座是一个外有内圈、中间有勺状磁铁的盘子。细长的勺柄是S级,扁平的勺口是N级。底座是镜面光滑的青铜板。在这个底座上随意转动勺子,把手指向正南,嘴指向正南。新浪的原理不难理解。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铁的北极和南极分别指向北极和南极。后来出现的指南针也是基于这个原理工作的。在没有GPS定位器的年代,小指南针已经成为西方航海家不可或缺的助手。

最后,工作人员试图将磁勺打磨得尽可能光滑,这"新浪"指向南方。虽然早在1945年,王振铎就声称成功复制了天然磁铁新浪,但后来的专家只看到了相关论文,没有看到实物。看来新浪和东汉"侯丰地震仪",北宋"水运仪图像平台"一样,都是古代"神器"。

虽然司南没有留下任何实物,但作为航海仪器,对中国古代的航海和探险意义重大。它的发明和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且为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参考价值。

同时,新浪的复制过程也说明,虽然古代发明留下的文献非常珍贵,但在实际复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这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古代科技的珍贵和珍贵,同时更加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挑战现有的技术极限,寻求更先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敬畏之心,珍惜和继承古代科技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