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为何落幕?(曹雪芹家族最后结局)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9 04:00

《红楼梦》是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贾的盛衰故事实际上是曹雪芹家世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曹雪芹家族曾经有一段著名的历史,四个人担任"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历史上康熙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都住在曹寅家里。那么

曹家是如何发迹的呢?康熙为什么那么信任曹家这个汉人?之后曹家是如何衰落的?

康熙面临的困境

众所周知,康熙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他登基的时候,满清入关还不到二十年。康熙上台后,虽然摆脱了独揽大权的鳌拜,但他还是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在那个时候,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外面有伺机而动的诸侯,里面有别有用心的大臣,民间也有不少反清组织。为了避免激化民族矛盾,康熙甚至不得不慎重考虑官员的任命。

当时坐在龙椅上的康熙,面对的不是风平浪静、养尊处优的生活,而是如履薄冰的生死。

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康熙必须想尽办法,面面俱到。他虽然有能力,但毕竟不是神。所以康熙需要培养自己的心腹,让他们分享一些东西。

那什么样的人值得信任,可以培养成自己的知己呢?

历史上的皇帝为了减少官僚体制对皇权的制约,通常会在朝廷大臣之外发展第三方势力成为自己人。皇帝去哪里找自己的人?民间?知识被贵族家庭垄断,什么都没有。另外,这些人必须对皇帝绝对忠诚。皇帝也知道,在利益面前,忠诚不是绝对的。可以预料的是,他们的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这些人就算自私,也得站在皇帝这边。

那你在找谁?历史上有两种:外戚,即女王家族;还有太监,也就是太监。

配偶?那是在邀请狼进屋。太监?明朝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康熙熟悉历史,绝不会用这两种人。

其实清代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涂料。

包衣,满语叫包衣阿哈,是家奴的意思。在女真社会,涂层主要由贵族占据,少数富有的沈竹也拥有奴隶。男女奴隶都和奴隶主家庭生活在一起,从事生产劳动和奴隶主家务,他们的劳动成果全部被奴隶主占有。女真奴隶的主要来源是对其他民族人口的掠夺,主要是汉族和朝鲜族。明朝和朝鲜有很多关于女真掠夺人民做奴隶的记载。

曹家祖因为涂层身份发了财,在康熙朝得到信任和重用。

曹雪芹的祖先生活在辽东,即辽阳。在明朝和后金的前期战争中,就已经依附于后金,成为涂层。皇太极天聪八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严阵被旧汉军安插在多尔衮的满洲正白旗,担任"带领旗鼓"——一个掌管300人的军官,后来随多尔衮入关,因战功卓著屡被提拔,成为曹氏家族兴盛的开端。

1651年,摄政王多尔衮倒台,原本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被顺治皇帝收编。它与黄征、黄翔合称为上三旗,地位远高于其他下五旗。曹家也因此从皇亲国戚变成了皇亲国戚,获得了未来的起点。

建国之初,清朝采取了试图打压宦官的态度,但这种态度也给皇室本身带来了不便,因为一些原本由宦官处理的事务,比如收租、采购等,失去了主见,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涂氏集团开始取代那些由宦官空缺的职位空走上了时代的舞台。

曹(曹雪芹的曾祖父)的妻子孙氏成了康熙的奶妈。康熙继位后,曹家开始兴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康熙有点任人唯亲。其实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康熙是最后的选择。除了涂,康熙还提拔了一大批汉旗人。

御涂的兴起,既是皇帝的信任,也是历史的选择。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皇帝,建国初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民族矛盾。满族人很擅长骑马作战,但坐天下难免治国难。尤其是当时满族人大多不懂汉语,不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和汉族人打交道很容易产生摩擦。

这时汉军的大褂和旗手就派上了用场。这些人虽然血统上是汉人,熟悉汉人的语言习俗和文化,但实际上在身份上是站在满族一边的。所以当满清朝廷面临严峻的民族矛盾时,这些人得到了被统治阶级重用的机会。

1670年以前,在清政府担任督抚的几十个人中,只有一个是满族人,他在上任的第二年就退休了。其余均为汉军八旗。1644年至1668年间,担任巡抚的汉军不下96人。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皇帝的私奴,三旗的涂层人可以获得大量的肥差。曹先后在苏州和江宁做织女。他死后,他的儿子曹寅继承了他的王位,他还担任了淮北的盐务督察。此时,曹家之盛达到了顶峰。

江宁织造是什么?康熙为什么要用曹嘉?

织是明清时期在江宁、苏州、杭州等地设立专署供应宫廷织物的御用商人,编织各种织物,制作丝绸、丝带、彩带,供皇帝和朝廷祭祀、赏赐。清代织造有三种,除苏州外,还有江宁、杭州。就规模和重要性而言,江宁是三种织造的领导者。

江宁织造不仅专门织造朝廷所需的丝织品,还负责处理绸缎和采购各种皇家用品。除了这些,它还承担许多其他重要任务,如采购铜材和平衡米价。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盛产铜,尤其是康熙初年,米价更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国家最基本的稳定,所以织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1656年到1733年,在上三旗涂层从事三大织造行业的有21人,这些人都可以在满族家谱中查到。也就是说,他们和曹家一样,都是在清朝入关之前就被涂上了。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这是一群非常可靠的人,因为他们在官僚体系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皇帝。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所以从小和你一起读书,这让他和康熙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面对康熙这样一个有才华的皇帝,单靠关系是无法脱颖而出,得到重用的。

曹寅在少年时期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文武教育,娴熟的骑射技能让曹寅在发迹之前有机会跟随皇帝参加狩猎活动。良好的文化修养使他能够结交许多汉族文人。他当警察的时候好像是个真正的满族人,生活和真正的汉族人没什么区别。曹寅以这种方式融合满汉文化的能力并不是每个涂层都具备的。

编织这份工作,说是肥差,就看警察有没有能力让它肥差。因为,这份工作最难的恰恰是资金的问题。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奇怪,皇帝设立的机构怎么会有财务问题。是的,理论上是不能缺钱的。根据1664年清廷各部之间达成的协议,住院部负责筹款,工业部负责准备物资。但户部和业户都属于一个严重的官僚体系,而织布则独立于官僚体系之外。兄弟之间一谈钱就打。一个外人如何顺利伸手要钱?你给皇帝打工,住建部不也给皇帝打工吗?

所以资金来源的不稳定尤其考验编织的运营能力。比如采购或者雇佣员工的时候,你需要小心谨慎,但是节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你还需要进行其他的经济活动来赚钱,比如向政府机关借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拿到外面放高利贷。而且因为织造代表皇帝,所以要特别注意名声,不能急功近利,引起公愤。曹寅能够妥善处理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让康熙看到了他的优秀能力和忠诚。1704年,康熙派曹寅掌管"淮盐与淮河"这是一个更大的脂肪差异。

自古以来最胖的工作——盐政

在古代,食盐由国家垄断,巡盐帝国的职责主要是征收盐税,监督盐商垄断。这两个官职名副其实。

当时,清朝最大的盐场在淮河地区,曹寅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即淮河盐巡。从1691年开始,这个位置就被上三奇长期占据。除去辖区庞大,居民以汉人为主的原因,很明显康熙是在扩大自己的控制。

只有在曹寅参加了巡捕盐帝国的工作后,他才彻底解决了困扰织造工作的财政问题。每年,他都从盐务署拨出一大笔钱来补贴织布。当然,曹寅肯定从中受益。从《红楼梦》对贾府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略知曹家之富,这绝对不是靠工资就能积累起来的家业。当然,康熙知道曹寅的个人财富。毕竟他南巡的时候曾经住过曹操的房子,但是康熙从来没有在金钱上和曹寅过不去。即使曹寅在盐政策空中遭受了巨大损失,曹寅也能找到补救的方法。也许你觉得是因为他们私交很好,但事实是,康熙对很多人都这样。因为,相对于他的能力,他一直很少关心贪腐,康熙也从来不是一个坚持严格区分责任和利益的人。

康熙为什么把脂差给了包衣组?背后是康熙对帝国控制的偏执欲望。

康熙一生六次下江南。但与电视剧中不同的是,康熙来江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游玩。从史料记载来看,康熙到江南视察防洪,但从根本上来说,他的主要意图其实是视察江南的社会稳定。

满清八旗灭南明政权时,在江南遭到激烈抵抗,在扬州、嘉定等地犯下了相互愤慨的罪行。所以从全国来看,江南的反清情绪一直是最高的。康熙1684年第一次南巡,照顾汉人的感受,绕道扬州、嘉定等发生激烈民族冲突的地方,引经据典,塑造自己良好的亲汉形象。

经过多年的经营,到1699年第三次南巡的时候,康熙在行为上已经不需要特别克制了。他又回到了精于骑射的满族形象,一度离开随从,独自与百姓交谈。

但尽管如此,康熙还是没能把民族矛盾抛在脑后。因为他很清楚,无论汉人的反满情绪如何减弱,文化冲突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除。就像政府为了防止汉族文人集会煽动情绪而取缔社团一样,实际上也无法严格执行。还有以宗教为噱头的秘密反清社团,屡禁不止,骚乱时有发生。因此,在1707年最后一次南巡之后,康熙开始让驻扎在南方的上三旗包衣承担政治间谍的职责,其中就包括曹寅。

中国古代自隋唐以来,经济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汉族精英的聚集地。这些汉人精英手握大量财富和社会资源,但作为汉人和汉文化的代表,即使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帮助了清廷,也无法获得满清皇帝的信任。康雍三代时期,文字狱最多的地方在江南。同时,身在京师的康熙始终担心朝廷大臣和家族中的王公觊觎权力,所以织造职位并没有纳入传统的官僚体系。康熙需要皇权的控制,通过忠诚的涂料集团直接到达遥远的帝国经济中心——江南地区,并让这些涂料成为他可靠的耳目。

曹家的兴衰取决于是否能满足皇帝的需要。

作为江宁的织女,曹寅一直是康熙皇帝的耳目,但间谍的职责让他与康熙的关系更进一步。曹寅在1708年当过间谍。他不是康熙的第一个间谍,也不是最后一个。早在1704年的冬天,曹寅就发现扬州高民寺的一个和尚有秘密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很明显,和尚没有评论时政的能力,他能向皇帝汇报的只有官员的言行和百姓的评价。曹寅也是如此。在此之前,他向康熙汇报的都是地方政务和鸡毛蒜皮的小事。

然而,从1708年起,曹寅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康熙开始让他监督和评估政府官员。从曹寅与康熙主仆的书信往来中可以发现,在谈到官员时,康熙的语言相当直白。可以说,从这一点开始,曹寅才真正成为康熙的心腹。

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从雍正开始就是专制集权的,但事实是很多集权手段在康熙时期就已经成型,内奸就是其中之一,雍正将其发扬光大。

曹寅死后,康熙对曹家仍是十分宠爱,不仅对空留下的巨大损失持十分宽容的态度,还让曹家继续担任江宁织造一职,负责政谍工作。但是虎父往往生儿子,曹寅后代的办事能力达不到康熙的期望,尤其是政治间谍的工作更是一塌糊涂。所以对于强调能力高于一切的康熙来说,曹家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但不得不说,念旧情的康熙对曹家还是很宽容的。就算他不满意,也没难为过曹家。但是涂层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师傅。康熙死后,雍正帝与曹操没有友谊。失去靠山的曹家,最终在新朝初的政治洗牌中被劫。

标签

从涂氏集团的崛起及其官职特点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康熙对清朝政局的态度并不乐观。所以他选择了包衣人作为皇权的代理人驻扎在全国各地,可以起到牵制常规官僚体系的作用,因为包衣直接隶属于皇帝,无论是地方法律还是军法都无法制衡。

但是,涂层集体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因是能够满足皇帝的政治需要。古代官场就像我们的职场。人际关系可能会让你得意一阵子,但老板真正在意的其实是你的做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