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哪条河?洪水在哪里?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8 00:39

很多人都知道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在这个故事里,更多的是在向人们传递一种灵活、拼搏、认真的精神。除了这些精神,你知道大禹治水在哪里吗?有人说是黄河的水,没错,但是黄河流域不小。大禹在哪里治理了黄河的洪水?大禹治水的地方现在在哪里?大禹治水用了哪

些方法?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大禹治水是真的吗?

在《山海经》、《夏本纪》等古史中,都有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尧做皇帝的时候,中原洪水连绵不绝,淹没了庄稼和房屋。人们流离失所,许多人不得不四处逃亡。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尧先派鲧治水9年,后派鲧之子禹。用了13年,他三次没进家门。最后他疏浚了九河,成功治水。

这里有一个问题。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一年可能有两三年的大洪水,但持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山海经》中的记述大多光怪陆离,再加上神话传说的元素,总让人怀疑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近年来的考古工作准确地还原了这段历史。

2.大禹治水是在哪里治的?

1999年,考古人员在青海省民和县官厅镇拉甲村系统发掘了一处齐家文化遗址。在三个半地穴的房子里,发现地面和墙壁全部用白灰抹平,圆形的坑里有2-14个人。这个文化遗址被一场大地震摧毁,然后又被洪水袭击。在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14具尸骨,主要是儿童,姿势各异,有的侧卧,有的跪在地上,有的累及上肢。其中,母亲抱着婴儿跪在地上,表现出灾难突然降临时的无助。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当时的面条。

通过对遗骸中碳14的测定,确定灾难发生在公元前1920年前后,距今3940年。地震对其他地区的破坏程度还不清楚,但它在25公里外的循化县造成了山体滑坡。

地址现在是积石峡水电站。这个地方位于黄河的上游"几个"字体的左下角。积石峡,又名梦达峡,长约25公里,两侧山峦高耸,悬崖陡峭。山谷里的黄河从西边奔流而下,水声迅疾如雷。

地震滑坡填平了所有黄河河道,比原河道高出18.5-210米。然后在一个长50km,宽约1,300m的空的房间内,用了6-9个月的时间,形成了一个蓄水量为120-170亿立方米的堰塞湖。地震后第二年雨季到来之前,这个湖终于坍塌了。120亿立方米的水向东冲,沿着黄河的方向,直奔中原。如果与1998年长江大洪水相比,相当于长江7级以上洪水。

与大坝下这个原始古遗址的人们相比,"尽管连续下雨,房子还是漏水。没什么。经过这两次灾难,遗址中的生物和村落都消失了。相应的,黄河中下游的三皇五帝后裔也经历了至少22年的空水危机,造成了中原长达一个世纪的文明灰暗期。

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源头。

3.大禹治水的考古发现。

至于考古中的证据,因为学者的论文不是那么好读的,这里就说几个。

考古中发现了一个30米厚的大型沉积物,证实了上游存在这样规模的堰塞湖。

考古人员通过对滑坡落石坝的模型重建,认为堰塞湖最终会越过坝顶,迅速形成溃坝洪水。事情就是这样。他们在积石峡下游发现了大量前寒武纪绿片岩和紫褐色白垩纪沉积岩的碎片,这些溃坝洪水沉积物本应属于积石峡地区的岩石,却被湍急的洪水冲到25公里外的官厅盆地,沉积在黄河水面以上7-50米的土层中。

通过对沉积物中碳化物样品碳14元素的测定,也证明了下游溃坝沉积物的年龄与上游堰塞湖沉积物的年龄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同一次洪水造成的。而且时间点也卡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喇家遗址的废墟中,还有积石峡决口带来的洪水沉积物,也证明了地震后洪水曾经淹没过这里。

简单总结一下,大约4000年前青藏高原边境地区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后果不仅造成了附近文明的毁灭,还造成了阻断黄河正常流动的山体滑坡或崩塌。而中下层的炎黄子孙因为渭河等支流还有水,并没有发现什么大的异常。直到次年溃坝,湍急的洪水一泻千里,中原原本郁郁葱葱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不得不放弃被洪水淹没的家园,来到山顶,爬上树梢。

原来的文明被一个空冲走,不得不靠记忆重新开始。治水成功后,形成了后来的夏商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