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其实都是跟别人学的(刘备白帝城托孤说的话原文)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7 22:00

说到"拓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三国时期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将儿子刘禅许配给诸葛亮的故事。后来诸葛亮也投身蜀国。但实际上,刘备的托孤并不是他自己的创作。他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他了解到的情况是,东吴的孙策临死前把一个孤儿托付给了张昭,连说的

话都差不多。那么,孙策的托管呢,张昭是怎么做的呢?

刘备临死前信任诸葛亮,说如果可以的话刘禅会支持他,但是诸葛亮可以代替他的位置。一般认为,这是刘备为了让诸葛亮对他的信任而使尽浑身解数的策略。其实这是刘备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在他之前,东吴的孙策已经用过了,他托付的对象是张昭。

据李悟说,孙策临死前对张昭说"钟某不伺候,你自己去拿。"后来,刘备临终前向诸葛亮求助。继承人能补的,就补;如果他不称职,你可以自己承担。"(《三国志·舒舒·诸葛亮传》)简直是孙策的粉丝。不过两人的结果都不错。诸葛亮致力于西蜀,张昭致力于东吴。

孙权刚接手父亲和哥哥的遗产时,年仅19岁。孙策手下很多人都对这个小男孩不服气。张昭亲自帮孙权上马,并安排孙权视察。他们看到张昭如此敬重孙权,也纷纷效仿。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张昭在吴栋大臣和士兵心中的地位。

有一次,孙权和大臣们在武昌钓鱼台喝酒。孙权喝多了,让人往大臣们身上洒水。他还说,他做的一切都应该喝到他掉进水里。张昭对孙权酒后的言论很不高兴,就出去钻进车里。孙权知道张昭不高兴,就派人把张昭叫回来。他还说,如果大家在一起很开心,你为什么要生气?张昭以亡国之君商纣王为例,说纣王在酒池里摆了一夜的酒席,就是为了取乐。孙权没有说话,挥了挥手,打消了酒宴。

公元232年,公孙渊在辽东与魏作战,投降孙吴,要求内外合作,共同攻打曹魏。孙权很快答应了公孙渊的橄榄枝,但张昭反对。他劝孙权,公孙渊目的不纯,怕曹魏征讨,才让东吴来帮忙。如果公孙渊变心,不仅我们的使者回不来了,还会被世人耻笑。

孙权一心要北击曹丕,却听不进张昭的规劝。就这样,张昭越劝,孙权越受不了。最后,他抓起刀,强忍住怒火,但还是生气地对张昭说,吴国的士人进宫拜我,出宫拜你。我对你的尊重已经到了极致,我真的很怕我会不小心伤害到你。

张昭看了孙权很久才悠悠的说,我知道我说的不好听,但是我还是要说出来。我忘不了太后的遗愿!说完,张昭放声大哭,孙权扔下刀,跟着张昭哭了起来。

后来,孙权派人去了辽东。张昭生气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就待在家里,不再去打官司。一怒之下,孙权让人把张昭的房子用土封起来,表示以后再也不用出门了。张昭毫不示弱,用土从里面把门堵住,表示绝不出门。

孙权派往辽东的使者被杀,孙权后悔不已,知道张昭的预言是正确的。他几次派人邀请张昭上朝,张昭都不肯来。孙权爱面子,下令烧了张昭的房子,逼他出去。但是张昭还是不出来。孙权百无聊赖,又让人把火扑灭了,而他则在张昭家门前站了很久,再也没有离开。后来,张昭的儿子再也受不了了。他甚至帮助父亲走出家门,与孙权讲和。

张昭如此固执,大概也是他没有当上东吴丞相的原因。但是,即使不是丞相,他在东吴的实际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职位,只要他为国家奉献,他就会永远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