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是最合适的太子?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7 18:13

李承干、李泰、李恪、李治都是李世民的儿子,都是历史上的优秀人才。而如果论辈分的话,李承干本身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他早就被册封为太子了,但是谁也没想到,李承干会刺杀李泰,甚至是李世民,最后只会被贬为庶人。但我不得不说,李承干应该是李世民最喜

欢的继承人。所以抛开其他因素,只看他们几个人的能力,谁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1.李承干有成为暴君的潜质。

作为长子,李承干的母亲是李世民敬爱的长孙皇后。可以肯定的是,他成为王子,和他的能力无关。

他的能力呢?不太好!

李承干的人品很差,有成为暴君的潜质。如果他高人一等,估计他就是杨光的弱化版。他没有杨光的英雄主义,但他的缺点比杨光更严重。

杨光的淫荡是真的,但至少她只喜欢女人,但李承干其实有猥亵儿童的嗜好。在皇权制度下,皇帝是世界的典范,如果"不道德"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政治风险。

李承干的娈童癖证明了他有一种荒诞的心理,他更加不受世俗规范的约束。难怪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差点生气,立马拿走了李承干的最爱"满意"把它砍了。

李承干还有一个缺陷: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大人物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可以引发无数人的连锁利益,关系到这个世界。

李世民的反思能力是他跻身贤王之列的关键。反思能力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能力,可以帮助你改正错误。李世民之所以能打赢多场战争,重要原因是他能及时、清醒地观察和反思当时的战场。

对于一个反思能力很强的优秀的人来说,世界如棋,他能举一反三,看清细节。

可惜李承干没有这个能力。老师举报他后,他不想改正错误,反而派杀手刺杀老师。他在"满意"他死后,没有反思自己的荒谬,也没有体会到李世民对他的包容。相反,他在后花园建了一个灵堂来祭奠"满意",真是没脑子。

一个无脑,心理扭曲的人物,其能力可想而知。

2.李泰才华横溢,编著了《括号之书》。

这个人其实很有能力。首先,他可以取悦李世民。关键是他一点也不像李世民。他是个大胖子,军事天赋不多,但文采出众。

关于李泰的另一件事是人们很容易忽视它。其实他的政治能力也很强。最后如果他不是太着急的话,差一点就成功当太子了。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邀其撰写《括号之书》,这是一部极富远见卓识的杰出著作,堪称地理学的杰作。其价值不言而喻。可惜括号之书死于南宋。

现存的一些书籍保留了《括号书》中的一些条目,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编撰这样一部巨著绝非易事。而李泰却能统筹兼顾,组织人才,安排计划,历时四年编纂,共550册,堪称英才。

李泰写这本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取悦李世民,但也不可能说他对这本书本身不感兴趣。既然他对这样的地理山川如此感兴趣,那么他一定会成为皇帝。

但是,他有点残忍,有点虚伪。如果他当了皇帝,恐怕李承干和李治都会死。

3.李治治国堪称牛,武功完备

近年来,很多文章都在吹捧李治,说李治治下的唐朝不仅繁荣昌盛,而且取得了像高句丽那样征服李世民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李志的三明治技能都实现了。他不仅去除了多余的劳动力,还归还了普通人占有的土地,从而实现了"永恒徽章的规则",还要消灭西方的突厥、百济、高句丽。任何战功都远胜于所谓的"石泉老人"甘龙的武术。

虽然李治身体不好,被批评给了武则天太多权力,但说实话,李治给武则天总分还是不错的,一直能压制武则天,控制局面,绝不是弱"软饭男"。

他唯一做错的,恐怕就是低估了武则天的政治野心。他当然不敢相信武则天会废掉儿子,抢走儿子的权力——这不能怪李治。以前历史上没有这样的操作。他该如何防范呢?

4.李恪受到李世民的高度赞扬,但没有事实依据。

很多网友很欣赏他(你确定不是因为电视剧里聂远的颜值?),不过说实话,虽然李世民称赞李克"英国水果是我的。但他应该被高估了。

历史上记载的李恪事迹没有什么亮点。相比之下,李泰取得的成就比他多,但李恪的黑点却一直流传下来: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月,李恪因数次打猎踩庄稼,被钦差大臣刘帆弹劾,太扰民了。

注意关键词:"几次"!

可见他一直霸气十足,真实情况应该比记录的更严重。《新唐书》中记载李恪被弹劾的原因不是"扰民"但和奶妈的儿子赌博,可信度却低。

被弹劾后,李恪被免去安州刺史,并减少了300户被封户,这无疑印证了他的错误。

可以说,除了李世民的高度评价,没有其他事实证明李恪适合做太子。

另外,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李志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是李志装傻低调,还是天生可爱无害?

如果是前者,那么李治是真的深不可测,还是他的叔叔孙昌无极教他的?但是孙昌无极的性格高傲,不懂得收敛。长孙皇后临死前都不信任这个哥哥。孙昌无极有这个水平可以教李志吗?

综上所述,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泰和李治是适合做太子的。毫无疑问,李志的能力最高。他能做到三明治的武功,不仅仅是运气,更是他智慧的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