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郭子仪万兵力怎么就败给了史思明的万?(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最重要的一战)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7 03:13

说到安史之乱,大家应该知道,当时郭子仪实际上有将近20万大军要去镇压叛乱,也就是史思明,也就是开始打仗的这些人实际上只有5万大军,但是最后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郭子仪战败了,所以也有网友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继续分析这个

问题,揭秘一下!

这场战争非常奇怪。郭子仪没有时间部署。于是,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树木被连根拔起,瞬间天地一片灰暗。然后双方退出,唐骏回到各个地方,寻找自己的母亲。造反派方面,史思明领兵进邺城,顺便杀了安清绪的黎姿。表面上看,号称60万的唐军是因为这股怪风被史思明的5万大军打败的,但实际上,唐军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

公元758年9月,命令、李光弼等人(、、、许、、李、、季、、崔广元、董钦)率兵20万攻打安清绪。唐军十月攻下潍州,杀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绪,在邺城附近杀了三万多叛军。可以说,一开始,唐骏是很牛逼的。然而,当安庆绪退守邺城后,郭子仪和李光弼下令攻城,并引水灌城。安清绪只好派薛嵩(薛的孙子)去找史思明帮忙。为了说服史思明出兵营救,安庆绪答应给史思明让路。于是史思明带着十三万兵马从范阳出发,去营救安庆绪。

史思明并没有直接对唐军开战,而是在十二月攻占了潍州,然后在潍州坚守阵地,直到二月,唐军已经包围邺城四个月,军队疲惫,士气低落。三月,双方开战。李、王、徐、陆四人最先与史思明交战,双方伤亡相近。后来,郭子仪领兵来了,还没来得及部署,就刮起了大风。随后双方大惊退兵,但我唐军大部分兵力直接退回地方,而史思明则集结兵力进入邺城,杀了安清绪,顺便接收了安清绪的部队。唐骏就这样败了,莫名其妙,理直气壮。

下面四位姑娘就来分析一下唐骏失败的原因:

首先,唐肃宗给了反对派重整旗鼓的时间。756年,恒力成为皇帝。九月,他派李煜和郭子仪去讨伐叛军。直到次年十月,安庆绪带着几个兵逃回襄州,安禄山早已被儿子杀死。当时唐朝已经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如果继续追击安清旭,应该能很快平定叛乱。但是唐肃宗在这个时候停了下来。他没有时间处理叛军的事务。第一个任务是欢迎李隆基,皇帝的父亲,并巩固他的权力。于是他等到一年后的九月,再次讨伐安清绪。此时,安清绪的实力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投唐的史思明也再次作乱。

第二,唐肃宗没有元帅。郭子仪、李光弼率领九节度使加一军兵马率领二十万大军讨伐叛军,随后大规模增兵,但唐肃宗没有设元帅,没有统一指挥。《唐二书》中唐肃宗之所以没有设元帅,是因为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勋相近,很难有人统帅军队。先不说这个理由,实在是牵强附会。更有甚者,唐肃宗居然让宦官于朝恩做武官,监管各路军队,这就成了实用"元帅"让一个门外汉来干涉专家的战争。759年正月,李光弼建议分兵攻打在威州观望的史思明。结果余朝恩拒绝了,他就再等两个月,等史思明找到合适的战士。

再一次,错过战斗机。如上所述,于朝恩拒绝了李光弼的建议,让军队继续围攻邺城。邺城久攻不下,将士早已疲惫不堪。哪里来的士气,士气不稳,动荡不断?而且史思明在二月准备进攻唐军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切断了唐军的粮道,没有粮食,战斗注定不会长久。

综上,一阵风过后,我唐军直接撤到地方,史思明成了最大的赢家。战后,于朝恩在唐肃宗面前诬陷战败是因为郭子仪。遂唤郭子仪回京,取其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