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竦是忠臣吗(历史上夏竦结局)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7 02:52

历史上,夏松很有才华。12岁写《故宫颂》,17岁写《摆渡》,诗歌才华出众。大家看了《清平乐》这部剧,对夏松的印象肯定不好,认为他不是什么好人。夏松的人品确实是被人诟病的,但是他在任职期间也做了一些事实,这一点我们还是要从两面来看。今天,我要

告诉你夏松的生活。只有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才能对他做出评判。让我们继续看。

1.才华横溢的文学天才

夏松从文学起步,4岁开始学习,年轻时就成名了。他的诗词歌赋华丽,卓尔不群,他正直,敏捷,卓尔不群。《宋史》记载夏松"敏感好学,从经典到历史,从百家争鸣到阴阳阴阳,从法律到历法,从佛道书籍"。

12岁时,有人考夏松写《宫人赋》,他是借助钢笔写的,没有加任何字。其中"凤凰被送到单笔,新月被送到第六宫。夜雨未归,云落帘上;秋风破晓时,迷路的燕子在屋里"换句话说,让它浮现出来,大家都惊叹不已。

17岁时,夏松在通州狼山和父亲一起写下了《渡口》这首诗:渡口人瘦黑,登上夕阳依然快乐。残云倚未央(今江苏扬州)树,远赴南方,造叶(今江苏南京)舟。山引乱,猿啼古寺,电驱雨过闲田。嬴稷死后,没有回头客,河上的栖木也不值钱了。北宋王弼时说:夏宫的《摆渡》诗之后,摆渡上的诗再也没有超过他的。

夏松的诗在当时很有名,很受重视。

天盛三年(1025),宋仁宗命夏松为契丹侍奉。夏松因为父亲死于契丹入侵,拒绝去拜见契丹主,坚决不肯去。他的手表被认为是"四六(骈文)双重完美"。

2.从吴到文

你可能不知道,从文学开始"下庄公"夏松,上任之初,是一个小小的武官。正因为文采出众,他才能把武侠变成文学,显示出他毕生的抱负。

原来,夏松的父亲夏是宋朝的一位军事统帅。宋真宗景德镇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中原,夏率宋兵抵抗契丹。不幸被流矢所伤,战死沙场。朝廷授予夏松"三班使者"那个小武官。

夏松不甘心做一个在宋朝不受重视的武官。好在他文采出众,在宋代那个社会也算是春风得意。以文为天"王朝,他还是有出路的。

经过一番策划,有一天,夏松拿着一本自己创作的诗集,在等待丞相李陵从朝鲜回国的路上,看到李陵的一群人,于是拦住李陵的马头,跪拜下来,恭恭敬敬地把诗集献给李陵,李陵念了诗"山破,溪分鸠尾"我很感激。继续读。整卷都是好诗。

第二天,宰相李陵上朝,把夏松的诗献给宋真宗,说夏松父亲去世,家里穷,请改他为平民。于是真宗任命夏松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郡主簿。

从此,夏松过上了开放的生活。

3.知人知人

夏松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识人用人能力也很强。夏松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的时候,宋瑶和宋祁还年轻。有一天,夏松命令他们写落花诗。宋玉做了一副对联:裴失守寒江,金谷楼危。宋祁做了一副对联:飞多为回舞,已落为半面妆。夏松说:"吟诵落花二话不说,大宋(宋玉)必是状元,改日必是丞相。宋(宋齐)是你力所不及的,但你必须严格(近臣)。"

果然,1024年,宋玉和宋祁一起商议,同时考上了进士。宋瑶不仅考了第一名,还考了第三名(乡试、中考、殿试第一),当上了宰相。宋祁的官做得略低,但也做了工部尚书。夏松的预言成真了。

夏松主政黄州时,有一天他的部下庞吉卧病在床,以为他的病好不了,就让夏松代为处理后事。夏松亲自来见他,对他说:"你死不了,以后当穷丞相,长命百岁。这个病会好的,不用担心。"后来庞吉确实当上了丞相。晚年退休后,他写诗说,"农村穷宰相,有钱秀才。"夏松的识人能力可见一斑。

还有一件事。宋仁宗上任伊始,范仲淹就陷入了派系之争,日子过得很不愉快。当时,夏松被派往边境与西夏作战。夏松知道范仲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推荐范仲淹做他的副手。范仲淹很感激夏松,叹道:"他只是山野的材料,他是由一个副英雄推荐的。"

4.任政有自己的声音

电视剧《清平乐》中,由于角色的原因,介绍了夏松的文采、心机、敛财、享乐,但对其政绩、升迁等却提及不多。其实夏松也有济世救民的天赋,有着不为人知的功绩。我们来看看夏松中几个有影响的事件:

救济人民。宋真宗天禧三年,夏松调任襄州(今湖北襄樊)为年号。这一年香洲闹饥荒,百姓开始流亡,盗贼趁机行窃。夏松打开公共粮仓给灾民分发食物,但公共粮仓远远不够灾民食用。

这时,夏松没有选择像一般朝臣那样给皇帝写信,问道"中央"他伸出援手,试图说服泉州的富人拿出余粮,并筹集了10多万胡帮助救灾民众。由于夏松的积极努力,全乡地区有46万多人在饥荒中幸存下来。后来巡抚蒋尊上书皇帝,讲了夏松的事迹,皇帝给了他一本褒奖书。襄樊人民感激夏松,把圣旨刻在石碑上留作纪念。从这件事的处理来看,夏松并不是一个平庸的人才,而是一个能够尽力解决困难,帮助灾民的有能力的军官。

5.破除迷信

夏松任洪州(江西南昌)时,当地百姓信鬼信巫。当时,瘟疫在张羽流行,夏松命令医生向人民分发药物。医生说:"虽然药给了人民,但恐怕也是白给了。"夏松问为什么。

医生说:"江西的习俗是信鬼信巫。每当有疾病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要吃药。"夏松说:"如果是那样的话,死了的人会很多,鬼巫是禁不了的。"后来他下令禁止。仅仅一年时间,洪州就有1900多名巫师或转行务农,或学习针灸,他们请求下令禁止。

6.建万年桥。

山东青州有一座万年桥,原名南阳桥,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桥。每年六七月,山河暴涨,水与柱斗,常损桥,州以为苦。在宋朝明道时期(1032-1033),夏松被任命为青州知府和特使。为了防洪,他筹集了许多资金,做了许多调查,才在河两岸竖起巨石加固,把原来的梁柱木桥改成了无柱单拱木桥。用几十棵大树互相交叉,框架是一座飞桥,看起来像彩虹,所以叫"虹桥"。它是中国第一座木制虹桥。

据专家考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最突出、最美丽的虹桥是以青州南阳河上的虹桥为原型的。

7.从严治军。

夏松在关中时,镇守边关的士兵不守纪律,公然违反民不聊生的规定,带头掠夺边郡百姓的财物。当时的地方官拦不住,百姓苦不堪言。这件事被秘密报告给了夏松。

夏松深知军纪严明的重要性,如果手下留情,肯定会让人苦不堪言。于是夏松来到军中,他召集士兵盘问,几乎将掳掠者一网打尽。此后,军队发生了大地震。夏松虽然以军纪严明著称,但如果一个士兵病死了,他也"偶数"抚慰人心,体贴入微,所以在军中也有威望。

8.友谊

电视剧《清平乐》中,夏松等人与韩琦、范仲淹等忠臣将领不和,爱恨分明。颜姝和韩琦比较干净,几乎不理会夏松。翻阅史书,我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东西"小事"。

宋元年(1041年),西夏首领元昊率军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宋仁宗任命夏松为宣惠南院使、陕四路使,管理安抚招募,韩琦、范仲淹为使。韩琦任命任福通迎击元昊的西夏军。

韩琦在仁孚出发前就明确表示:从怀远城经德胜村(今宁夏西吉东南)到杨木龙城(今宁夏西吉西北),出敌后进攻西夏军。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埋伏在敌后,敌退就打。出发时,韩琦一再催促。

任父违抗命令,在濠水川与西夏军交战。元昊佯装战败,引诱任福军进入濠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落入元昊设下的包围圈。在杨木龙城(今西吉东南)附近,他消灭了宋军,杀死了任甫,西夏军伤亡惨重。历史上称为好水川之战。濠水川之战宋军战败后,韩启贤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夏松派人收拾了宋军的尸体,在仁孚的衣服里,拿到了韩琦嘱咐众将的公文。所以上表说好水川之战的责任不在韩琦。所以仁宗皇帝只降韩琦一级。

南宋洪迈在《容斋四论》卷十二"夏英公的好处"写入"英国公众在这件事上是明智的,只是后来士大夫们可能不知道,所以表现出来了。"

可见夏松在对待同事的时候还是比较方的,不然也不会得到一个"西安"字!

9、总理的遗憾

众所周知,夏松成就了北宋副丞相一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经是很高的位置了,又有多少人已经"羡慕、嫉妒和仇恨",但对夏松来说,这还不够,他自负,想要的是"一人在万人以下"首相的职位。说起来,这真的是夏松心里的一个疙瘩,就像夏松自己在电视剧《清平乐》里说的那样——很难理解。

原来,在宋真宗景德镇年间,夏松才二十出头,就认识了翰林学士杨惠芝。看他年纪小,以诗出名,杨惠芝邀夏松说:"不知道很久了,但是喜欢诵经,祝乞丐有好文章预测他未来的志向"。并拿出武陵毛巾,在夏松面前摊开。夏松年轻,所以兴高采烈,一时冲动写了一首诗:"幕布里,明天穿衣服,庙前挥龙蛇。落笔纵横三千字,不斜丹。"杨惠芝点头称赞道:"多好的总理啊!"

此后,夏松一直认为自己有宰相的才能,与一般"刘清""能臣"。在夏松看来,皇帝需要的不是眼里一粒不能揉的沙子"陈晨"、"建议部长",却能解决问题,揣摩皇帝的意图,于是他广泛接触,在许多方面钻营,甚至不惜结交大臣。终于在仁宗七年(1047年),夏松62岁被封为宰相。但很快,朝中许多谏官、御史纷纷上书,认为夏松不适合当宰相,于是宋仁宗改夏松为枢密使。于是,丞相一职成了夏松的心头之患"永恒的痛苦"这成了他一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夏松去世后,时任宰相宋瑶写了两首《宣惠台·郑伟·龚婉慈》以示哀悼。宋瑶高度赞扬了夏松的才能和成就,并哀叹夏松没有成为一名宰相来展示他管理国家和帮助人民的才能。

10.他写了很多。

夏松好学,勤奋。在他担任宋军高级官员期间,他忙于战争和军事事务,从未停止阅读和写作。在睡觉等休息时间,我还用手指学了古文字。

仁宗三年(1051年),夏松驾崩,宋仁宗赐国子监刺史令、刺史令,以及文采。夏松著有《文选》100卷、《策》13卷、《札记》3卷、《古文四韵》5卷、《韵图》1卷,其中《文庄集》36卷收入《四库全书"《古汉语四韵》一书至今仍是现代人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参考。

作者: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