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对抗时,东吴为什么不多次惩罚魏?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6 22:52

说到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真的很有意思。谁也没有输,三足鼎立的局面真的持续了很久。所以有人要问了。事实上,当曹魏对抗时,吴也曾出现投降并击败曹魏,但结果以失败告终。于是也有人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吧!

三国时期

,魏、吴之间有战争,多以曹魏主动进攻为主,吴主动进攻较少。

226年(黄武五年),曹丕病死,孙权乘机攻下江夏,却不能归还。

233年后,孙权三次主动攻魏,还是失败了。

其中,孙武发起的唯一胜利是228年的石婷之战。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馥给魏国曹秀写了一封信,说打算带着鄱阳郡投降魏国,要曹秀出兵迎敌。

曹秀中计,率十万骑兵到安徽迎击周福。魏明帝曹操又命司马懿向东朝江陵、贾逵方向进发,三军同时行军。

孙权率军进万口,同时派鲁迅、朱环、全聪三万兵迎击曹秀。此时,曹秀虽然知道自己被骗了,但并不打算退缩,试图依靠多人击败吴军

最终双方在石婷大战,鲁迅等三名吴军同时进攻曹休的军队。最终曹秀大败,吴军斩首活捉魏军一万余人,缴获战马、骡马、车辆数万辆,以及几乎所有的军事装备。

石婷战役一年后,日出因地震而闻名。

石婷战役属于诱敌深入。再加上曹秀轻敌,倚仗人多,吴大获全胜。

吴对魏的多次进攻都是徒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吴国的国力弱于魏国。

战争讲的是国力,三国中以曹魏最强,这也是吴与结盟抗魏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是人口、士兵数量还是经济实力,北方的曹魏都有一定的优势。这也使得始终以防御曹魏为主,而吴长期与山越人作战,更是不敢轻易两面开战。

正是防御性的国策使得曹魏对吴的多次主动进攻有了化解应对的能力,但主动进攻都是徒劳的。

石婷之战后,著名的东吴名将鲁迅三次出征魏国。虽然取得了小胜,但最终还是退守吴郡,这些战争都是在鲁迅不主张主动进攻的前提下取得的。

而且孙权主动攻击曹魏的时机也值得注意。第一次,他利用曹丕的死,看到了新皇帝的初心,想得到一些好处。石婷之战就是利用山越人让曹休相信周福的假投降。

此后几次,孙权都变得狂妄起来。

当然,国力也包括军事。孙权在前线的军队主要是水军。指望水军进攻曹魏强大的军队就更不现实了。

第二,各国政治抱负的差异

曹魏拥有北方中原,自曹操开始有吞并南方,统一天下的野心。而孙权却想着割据一方,占领江东。这从孙权的父亲孙坚回江东发展三千兵马换取圣旨就可以看出来。

两国的政治抱负或国家目标不同,这使得吴栋不会像蜀汉一样忘记北伐和收复中原。吴栋认为你不必和我对抗。偶尔几次主动挑战也是为了图谋一些实际利益而不是灭魏。

吴栋只想拒江自守,所以北伐自然是由蜀汉来做,让两国互相厮杀,消耗对方国力,吴栋也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