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与波斯有什么联系?(古代波斯和中国发生过战争)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6 15:39

2020年,美国使用无人机暗杀了伊朗圣城军司令卡西姆·苏莱曼尼。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舆论和关注,美国和伊朗的关系突然到了窃窃私语、急转直下的地步。暗杀风波尚未平息。伊朗驻华大使馆宣布对中国免签,并邀请朋友到伊朗过年。中伊关系持续升温。事实

上,在古代,两国通过丝绸之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古代双方有什么联系?

两国交往历史悠久。

伊朗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伊朗高原,海拔900-1500m,总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116万(2017年)。主要城市包括马什哈德、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和阿巴丹。伊朗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

《史记·大宛列传》中首次提到易朗:"安息在千里之外的月亮上。"司马迁的描写涵盖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土人情。《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时期,与古代伊朗的安息王朝(公元前256年-公元224年)重合,表明当时两国已有接触。

在公元6世纪,舒威记录道:"波斯,苏里之城,在努米斯,古支国也。"波斯是指伊朗的萨珊王朝(公元226年-公元651年),波斯是中国除伊朗之外对伊朗最熟悉的称呼。此后,中国与伊尔汗、帖木儿、萨法维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伊朗也有与中国有关的作品。在伊尔汉时期(1258-1335),历史学家拉斯特的代表作《史记》和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历史》都描述了中国。大约公元1180年,从伊朗锡拉夫港出发的商人苏莱曼也在游记中详细描述了他在中国的经历。

1506年,伊朗商人阿里·阿克巴尔·哈塔伊在中国游历百日,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生活做了系统的记述。哈塔伊游记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帖木儿王朝的沙哈茹国王曾派遣使节访问中国,使团代表之一的哈菲兹·阿布鲁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了《沙哈茹出使中国》,对研究明代世俗社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四大宗教向东传入中国

祆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在中世纪传入中国。北魏时,明教被称为"胡天"。在长安等波斯人聚居的地方,修建了三座庙宇。《舒威·胡伶·泰传》载:"废除所有寺庙,胡天申不在其列。"说明明教在北方有一定的影响力。

摩尼教东传至回纥,一度成为当地国教。燕载元年(公元694年),由于唐朝与回纥关系良好,波斯人傅等人在唐朝传教,在长安、洛阳等地建立了摩尼教寺院。唐已经"贞元十五年四月,又长又早,使摩尼祈雨"记录。在官方的认可下,摩尼教的规模不断壮大,直到明朝。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京派教徒开始在长安传教。在高宗统治时期,景教寺庙在各州建立。玄宗、肃宗对景教很感兴趣,大力推动景教的发展。玄宗还为景教题词。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朝廷禁教,景教也被禁,从此一蹶不振。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尔汉王朝的记载曾经承认中国十二省中有八省有穆斯林。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影响,大批波斯人被迫东移至中国。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与中国其他民族不同,许多人与其他民族通婚,逐渐形成了穆斯林"回族"这个民族仍然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科技交流各有亮点。

与宗教相比,两国古代科技交流更为深入。丝绸之路通往伊朗,它必须经过埃尔布和苏莱曼山脉之间的山谷。通过贸易,地方当局掌握了大量东西方贸易信息。公元550年,两个波斯僧人用竹签携带蚕卵,将丝绸业引入欧洲。

现在伊朗人管瓷器叫"秦妮",意思是中国或者中国。许多博物馆都收藏了明代的瓷器珍品。一种产于波斯卡山夸姆萨村,名为"马谡李青"钴材料和瓷器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举世闻名的"袁清华"。此外,《史记》对雕版印刷的记载准确而详细,表明这项技术在13世纪就已经传入伊朗。当时的伊尔汉王朝是仿照元朝"至元宝钞"在大不里士,发行了印刷纸币。

"四大发明"其中三个在伊朗的传播下影响了世界。尼禄之战战败后,一些被俘的唐军官兵将造纸术带到伊朗,促进了造纸术在中亚扎根。11世纪,指南针随中国船队进入伊朗港口,有幸成为第一批通过海路传入伊朗的物品之一。唐朝中后期,制盐术传入伊朗,当地人称之为"中盐"。在伊朗蒙古统治时期,人们在制造硝酸盐的基础上学会了制造火药。

伊朗的科学技术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元初七年(公元1270年),天文学家贾丸鼎向元朝朝廷赠送了浑仪、方位仪、斜纬仪、横纬仪、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七种天文仪器。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年表"万年历"。中国的建筑还吸收了砖石结构、拱顶形式、琉璃瓦等伊朗风格,丰富和美化了中国的古典建筑风格。

文化交流相互影响。

两国文化艺术交流频繁,丰富多彩。参考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万年历",已确认"计时日历"。当时波斯语被列为继汉语和蒙古语之后的第三种语言。明朝建立的四溢阁培养了大批波斯翻译家。伊朗古代医学中一半的药方来自中国。此外,独特的微型绘画在吸收了中国工笔画的特点后,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

伊朗中国也无处不在。据专家考证,中国铠甲的金属鳞甲和马饰与安息王朝关系密切。流行于唐朝宫廷"Polo ",也起源于伊朗"马球"。中国元明时期的音乐有一部分是伊朗古乐。元世祖·忽必烈汗"晒衣服"这个传统也与伊朗有关。"优质阳光"在中古波斯语中,有"皇家服装"的含义。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一次与伊朗建立了联系。中国和伊朗的政治联系受到战争的影响,经贸和文化交流从未中断。在伊朗流传着一句波斯谚语: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只有中国有两只眼睛。"说明伊朗对中国的感情很深。在全方位交往的背景下,双方产生了强烈的向心力和认同感,这是伊朗对中国释放巨大善意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