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用什么写字?商朝时期有毛笔吗?(商朝用什么写字)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6 14:13

毛笔是古人使用的书写工具,也很常见。在现代,很多学书法的人都用毛笔。毛笔的历史其实很悠久,但是虽然有传说认为毛笔是孟田发明的,但事实证明毛笔的诞生和使用远在孟田之前。我们知道商代的甲骨文基本上是刻在龟甲上的,但是商代人用什么来写呢?他们有毛笔吗?

今年是甲骨文发掘120周年。前段时间,记者跟随"健康快车"亲子参观团来到安阳殷墟博物馆,感受三千多年前中华文明的神秘与魅力。

在殷墟博物馆,甲骨文的元素随处可见。在博物馆的入口处,有一块石刻的甲骨文"傅"字,通过字形,可以猜到"傅"字的本义:一个人拿着酒杯,祭祀祖先。在早期文明中,酒器常被作为重要的礼器,参加庄严的祭祀仪式。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有一半以上是酒器。

时间回溯到120年前。

1899年的一天,住在北京的铭文师王从一家药店买了它,并称之为"龙骨"药材。他无意中"龙骨"发现上面刻着一个类似于篆书的符号。凭着多年对石头和古物鉴定的敏感,他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古文字。所以他把所有的硬币龙骨"我都买回来了。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王认定"Rain "、"日"、"山"、"水"后来发现了几个商王的名字。因此,他断定这些刻痕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文字。

虽然王去世多年后,才由罗振宇(后来"甲骨四殿"一)确认这些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岸边的小屯村,但此后,"一块甲骨触目惊心"小屯村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不仅从这里挖出了更多的甲骨文,从而形成了壮观的甲骨文研究,而且还发掘了一个商朝都城遗址:殷墟。即使是现在,殷墟的考古发掘还在继续。

在殷墟博物馆的甲骨文展区,有一件非常特别的文物:朱书语阁。在一件带有士兵和士兵造型的白玉物品上,隐约可以看到几个微红的字。仔细观察,这些文字和甲骨文几乎出自同一种文字。根据专家的解释,渔歌上的这些文字表达了以下意思:有人在赵迪抓到了一个人,然后向他的上级提供了一个囚犯或礼物。

讲解员认为,这件文物说明商代的文字已经非常成熟,甲骨文并不是商代文字的全部。当时人们在其他场合使用的文字比甲骨文还多。另外,玉阁上的字是红色的,说明是用笔蘸朱砂,先写后刻,写字的笔很可能是毛笔。

三千多年前就有毛笔,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观点。那么商朝有毛笔吗?

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书法家杨频。他说,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一种毛笔是战国时期的,但毛笔的使用肯定是很久以前就有了。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发掘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把毛笔。考古学家先出土了一根竹筒,后来清理时发现竹筒里有一支保存完好的毛笔。这把刷子的笔杆是竹子做的,刷毛是细兔毛做的。在笔杆的一端裂开几道裂缝后,笔就被夹在笔杆里了。

"毛笔虽然在商代没有发现,但在商代以前的文明阶段确实有使用,只是当时掌握文字的人比较少,使用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统治阶级,而且很难长期保存,不容易找到实物。"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彩陶作为早期文明的代表,上面有一些图案,有使用毛笔的痕迹。它们呈现的图案和线条与树枝等硬物绘制的图案和线条不同。

杨频补充道,“怎么样?书"、"Code "等等,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是竹简的形状,"这说明商朝的法令、法律条文、贵族之间的契约都有可能写在竹简上。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当时的简牍书写频率大概比甲骨文还要高。"这也和朱书雨哥展示的信息一致。

杨频介绍,殷墟发现的甲骨上仍有少数用朱砂书写但未刻上的文字。这也说明有些甲骨文是先用毛笔书写,再用青铜刀或玉刀雕刻而成的(刻刀出土于安阳)。"当然,刻字前用毛笔写字只是一部分情况。很多甲骨文都是直接刻上去的。经过练习,甄人对字的结构非常熟练,一般不需要先写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场关于甲骨文应该先刻书还是直接刻书的争论。

董作宾(1895-1963),甲骨文研究专家,甲骨文"先写"意见的代表人物。他曾在《殷墟二版序》中以一块甲骨为例,讲述自己的观点:这块甲骨正面左上角的字是刻上去的,笔画细而有力,背面右上角的字是未刻上去的,笔画肥而柔。背面还有四段没刻,包括"镇湖"两个字,字体很粗。这是先写后刻的例子。

另一位甲骨文专家张炳泉先生在对一块甲骨的研究和解读中也发现,在这块甲骨上的一些字旁边,还可以看到写这个字时的痕迹,也就是在刻这个字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写字时的粗细来刻。

并坚持"无书雕刻"陈(1911-1966)是著名的文献学家。他认为碑文里有苍蝇一样小的字,不容易先写后刻。胡厚宣(1911-1995)的观点综合了两个学派的观点。他认为"小字不刻书,大字刻书后。"在他看来,甲骨文中的汉字需要刻很多次才能完成,所以必须先写后刻。其中,小字往往是用小刀在一瞬间写出来的。

甲骨文先刻书后刻实物的说法,为商代使用毛笔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人们也期待更多的实物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