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男子的服饰有着怎样的特点?民国男子服饰是怎样的?(民国男子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6 00:52

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中华民国。自中国清朝灭亡后,漫长的封建社会终于结束了。从此,中国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也就是民国时代。当时孙中山还被称为国父,因为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经济也一直在发展。我们来看看当今民国男装的特点。民

国时期的男装有哪些?其实民国时期的男装就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一股西式服装东传的潮流给中国的服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一些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中国人开始效仿外国人,穿西装、穿裤子、戴手帕和围巾等。,成为中国普通大众模仿和追逐的对象。中国的服饰呈现出新旧交替、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局面,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趋于衰落和变化。

当时的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喜欢男装,所以有"中山装"被称为。然而,当时的中山装在形式上与现在所谓的中山装不同。还有一种男装"套装"。

近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融合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直翻领、口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世人称为中山装。从那以后,中山装变得非常流行,一度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男士标准服装之一。

因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所以西方也习惯称之为"羊毛套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数亿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装等时尚逐渐流行起来。虽然中山装在民间已经逐渐被遗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领导人在出席国内重大活动时仍习惯穿着它,比如国庆阅兵等等。

民国时期的男装

(1)帽子

民国时期,官员、士绅戴碗帽、票(毡帽)、绒帽、藤帽、草帽,普通百姓多不戴帽。某些职业的人戴着与职业制服相配的帽子。老年人和在户外工作的农民或商人在冬天穿得更多"猴帽"它被编织成一个有两个小孔的管子。戴的时候上端扎起来,一般卷起来只盖住头顶,天冷的时候放下来盖住整个头。

1.大礼帽

清末,礼帽传入中国。民国初年,在礼仪场合常见,故称礼帽。中国用传统工艺制作帽子。先将羊毛卷成毡坯,再将头盔烫成帽胎,整理装饰帽子。

大礼帽如果按款式分,有大礼帽和小礼帽两种。礼帽的帽顶很高,一般在14到19厘米之间。大礼帽比较小。

帽子除了款式之外,还可以根据材质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分为:皮帽、毛线帽、兔绒帽、灯芯绒帽等等。

礼帽也可以分冬夏两种款式,冬天黑色呢子,夏天白色丝葛藤。它的形状大多是圆顶,下面有一个宽檐。中西式服装都可以戴高帽,这是当时男性最庄重的服装。至于其他的帽子,样式很多,一般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职业而定,没有统一的体系。

粗花呢帽、皮帽

2、瓜皮帽子

瓜皮帽,又称"小帽子"六瓦帽,便帽的一种,是清代最常见、最熟悉的帽子。从儿童到老年每个人都可以穿。虽然不能上大雅之堂,但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甚至被人们整天佩戴。因其形状为多瓣状,类似西瓜皮,故称"西瓜皮帽子",这大概就是"瓜皮帽"名称的来源。这种帽上尖下宽,六瓣缝在一起,檐如筒。有的底部有一个约一至三厘米宽的小檐,有的则没有檐。只用一块织成的织锦(也叫鎏金)包裹一条窄边,前端钉上一个玉石或祖母绿饰物,帽顶钉上一个红色钮扣。俗称"帽子头"。"瓜皮帽"据传说,它是仿照明太祖洪武年间明太祖制作的六和帽制作的。取六合一统天下的吉祥之意,天下佩戴。冬春季节瓜皮帽的材质为缎,夏秋季节多采用场纱。颜色多为黑色,夹中红色,富贵用红金或石青锦。一些讲究点的人,直到清初,在颜色和纹饰上也穿它来搭配自己的袍服和袍服。虽然设计仍然是六瓣,但男子戴的瓜皮帽分为平顶帽和尖头帽。平顶有12瓣,尖顶有8瓣,尖顶只有6瓣。12瓣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佩戴的。八瓣是中年人戴的,尖顶上的六瓣是年轻人戴的。质地分为硬胎和软胎。平顶大部分是由硬轮胎制成,内衬硬纸板和棉垫。大部分尖塔都是软胎,方便你。不穿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藏在口袋里。军用飞机六折优惠"。又有帽子了"结",俗称"算盘结"都是用红色或黑色的丝毛编织而成,黑色或白色用于服丧。结的大小也随时变化。一度提倡樱桃式总结,后来大结流行。清末用珊瑚、水晶、珠子代替种子,种子小如豆,重如蓝。戴西施把帽子斜向前面,半遮着前额。到宣彤的时候,有七八个重叠的帽檐之多。

另外,为了区分帽子,另一个明显的"Logo ",如方形装饰品,这是"毛政"或者"帽子准"。帽子的材质取决于佩戴者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贵族或富人可以用珍珠、珠宝、玛瑙、祖母绿、珊瑚、猫眼等贵重宝石做帽子,更有甚者用毕夏首饰来炫耀自己的富贵荣华。一般人也可以用燃烧篮、喂食器(玻璃)、小块银等。作为帽子。当时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打着八旗的纨绔子弟,为了美观,往往会在疙瘩上挂一根一尺多长的红丝线做成的红缨,叫做"洪曼"。

3、上限

民国时期,这种帽子很流行,青少年和儿童经常戴。帽子前面的形状像一个舌头。戴的时候帽舌扣着,前面低。背部较高,变斜,看起来像瓦盖,所以有人称之为"瓷砖盖"一般由灰色或蓝色的粗花呢和布料制成。

另外,还有一种男学生戴的帽子,叫学生帽。形状与帽相同,但帽圆周更坚实。帽舌是厚膜的,不能扣。

(2)眼镜和笔

随着西式西装的热潮向东方蔓延,新的配饰开始出现,眼镜的流行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圆园里的镜片被固定在一个无框的金属框架上,一度被称为金丝眼镜。民国初年,男人最时髦的配饰是一副金边眼镜。当然,在大城市的外国公司的高级职员戴一副金边眼镜是非同寻常的,这成为他们地位的象征。后来,在小城镇"穿衣服的绅士"不想落后,也要带一副金丝眼镜,证明自己的时尚。有的人眼睛很好,明明不近视,却还需要找一副金丝眼镜来戴,太时尚太隐蔽了。

(3)表

西式手表,价格不菲,对于装饰不多的男士来说,确实很漂亮,很有品味。首先,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开始流行,然后,怀表开始流行。突然,每个人都要假装在胸前挂一个手镯。即使没有必要,他走在路上也要时不时停下来,掏出怀表看一看,让人知道他是个时髦的人。

(4)皮带

腰带是中国裤子不可或缺的。皮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裤子用的"腰带"一个系在上衣的腰部"皮带"腰带用黑色或蓝色棉布制成,宽约3厘米,也可用白色丝绸制成。按照习俗,孩子到了12岁,就要系上红色的腰带。另一种腰带最初是系在长袍腰部的带子。一般在腰间系一条湖色、白色或浅色的丝带,其长度可系于腰部,下垂与袍平齐。

(5)长围巾

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是大学生和大学、中学的老师。他们的衣服基本上和普通市民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习惯在长袍上戴一条长围巾。到了民国末期,这种服饰已经成为文人雅士的标志性服饰。那时候女人的手帕被男人广泛使用,放在西装口袋里显得特别绅士。

(6)手杖

民国初期,手杖与眼镜、怀表一起,装点着留学归来或文明人的虚荣世界,甚至让一些富婆忍不住装扮成男人。上世纪上半叶,由于好莱坞电影和西欧绘画的影响,人们逐渐喜爱手杖。那时候时髦男士的必备装备还叫"学者的"手杖其实就是常见的可视手杖。而是因为年轻人认为如果它被称为"甘蔗"和老人们扶着走路用的拐杖没什么区别。为了表明这是西方的学习方式,他们直接用英语"棍子"音译为"学者的"。拿一个。学者的"像英国绅士一样走在街上,让那些学过一点外语的男生感到骄傲。然而"学者的"风刮的时间不长,但是流行拿鞭子,西方骑马用的鞭子。和中国古代差不多,但是现代年轻人喜欢强调他的西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