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拥有万大军为何宁死却不推翻康熙?(鳌拜40万大军为什么不推翻康熙)
说起鳌拜,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很坏,坏得可怕,主要是因为他不仅坏,而且有权利。说鳌拜的权利如此之大,以至于他有一支40W的军队,这是非常有力的,但最终,鳌拜还是死了。所以有人要问了,40W军还有机会打吗?如果鳌拜当时试图推翻康熙呢?如果没有
,为什么?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示这些问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中国封建王朝,皇帝总是少受欺负,甚至被手握兵权的大臣废除,自己当皇帝,像"汉朝废帝"、赵匡胤等。,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八岁即位,年幼无知。作为辅政大臣,鳌拜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装备精良,能在北方调动40万大军。然而他虽然霸道,却始终没有推翻康熙,自立为帝。为什么?边肖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鳌拜对清朝的忠诚根深蒂固。
鳌拜一直忠于清朝,他没有其他想法。影视剧还虚构了鳌拜因剧情需要想当皇帝的情节。事实上,鳌拜出生于清朝之后的贵族家庭,很早就与皇太极并肩作战,为清朝立下了不少功勋。鳌拜与皇太极关系深厚,鳌拜对皇太极没有二心。
皇太极死后,鳌拜和其他大臣支持豪格。后来因为多尔衮和豪格势均力敌,鳌拜等人还是坚持让太子继承皇位,然后年仅六岁的福临做了皇帝,成了顺治皇帝。然而多尔衮一直称霸天下,鳌拜却没有屈服于多尔衮,毅然站在顺治一边。不过,这个多尔衮一直在整顿。这也是他在顺治皇帝去世前被任命为四侍郎之一的原因。他只是看到自己年轻,权欲膨胀,才不理会康熙的命令。
2.鳌拜可以调动40万军队,但不能完全控制他们。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拥有绝对的军政大权。鳌拜知道清朝皇帝对军队的控制。驻扎在鳌拜的40万大军名义上归鳌拜指挥,但军权来自天皇的皇权,军队归天皇指挥。诚然,鳌拜可以调动四十万军队,但这四十万军队是国军,是清军,不是鳌拜的军队。鳌拜调动军队的权力是清朝给的。为了清朝的安全,鳌拜可以调动这支军队。如果军队想和鳌拜一起造反,他们可能不会听他的。如果你煽动叛乱,鳌拜只能动员自己的军队,大多数人不会参加。更有甚者,可能会反过来对他不利。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侥幸换了康熙,其他太子即位,他也没有好下场。
3.鳌拜惧怕孝庄皇后,孝庄皇后是清初的靠山。
孝庄皇后,又称孝庄文皇后。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曾嫁多尔衮。他见多识广,斗争经验丰富,对国家政治事务有很强的解读和把握能力。在康熙眼里,她是一位有着深厚感情和政治才能的老祖母。然而在她的政敌眼中,她是一个相当有心计、所向披靡的优秀女政治家。她是清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也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有德、有识、有才、有名。从下面的典故可以看出她的政治才能。
一是投降洪承畴。崇德七年三月,清军俘虏了明朝冀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下令将洪押解到盛京,并派范文程轮流劝说。洪承畴依然不屈,皇太极犹豫不决,不愿意吃。见此情景,小庄自告奋勇,亲自劝说。"用一个罐子支撑住他的嘴唇。经过几天的努力,他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的铁柱下。
二是平息收储风波。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突发脑溢血去世。随着皇太极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不留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正在悄然展开。皇太极的长子苏豪格太子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多尔衮太子都对皇位虎视眈眈。但由于小壮的幕后活动,皇位最终落到了年仅六岁的福临手中。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一方面鳌拜受到褒奖,另一方面索尼坚持要制衡鳌拜。可以说拉着玩,权衡着艺术玩法的完美。鳌拜只是一个战士。面对这样一位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政治家,鳌拜仍然非常害怕。
4.其他部长助理对鳌拜的限制。
顺治皇帝也是年纪轻轻就登上了皇位,而且在登基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权力都是由摄政王多尔衮把持的。这件事在他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所以他想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选忠臣辅佐少爷,但不要让一个人单独辅佐朝廷,而是四个人联合起来,各显所长,互相牵制。这样既辅助了年轻业主,又避免了一人垄断的危害。他的想法可谓煞费苦心。
于是,在顺治皇帝的遗诏中,出现了四位辅政大臣。这四个人是:索尼、苏克萨哈、齐巴比隆和鳌拜。这四个人是顺治皇帝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索尼是土生土长的正黄旗人赫赛里哈拉,出生于"书香门第"索尼的天赋自然高于常人。年轻时是努尔哈赤的一级侍卫,"进进出出随员,随军征伐",对顺治皇帝极其忠诚,时任国务大臣兼内务府长官。顺治皇帝认为这个人坚定可信。
苏克萨哈是土生土长的正白旗人,他的父亲苏娜娶了努尔哈赤的第六个女儿额尔古纳。所以,苏克萨哈是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的孙子。由于这层关系,加上苏克萨哈聪明能干,他当时是内政大臣和太保亲王。顺治皇帝为此"表哥",倚重,所以托孤于他。
旗巴毕隆是一个黄旗人,鲁牛人,他的祖父也是努尔哈赤人。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和硕公主,父亲是清朝五大开国大臣之一的益都。当时是国务大臣、禁卫大臣、太傅亲王。
鳌拜,土生土长的黄旗人,瓜尔加人,是清朝开国元老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后裔。当时是国务大臣,内卫大臣,太傅亲王的职位。
从以上四位辅政大臣"简历"由此可见,这四人在开创大清传承方面功不可没,属于元老级人物。不过都是不同姓氏的军事贵族,既不是宗室,也不姓艾辛乔罗。他们是皇族之外的重要力量,可以牵制皇族的一举一动。其次,他们都属于上三旗,既显示了四人的高贵,又平衡了上三旗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牵制的作用。第三,他们四个人中有三个是皇族。这样,他们四个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顺治选择这四个人都是极其合理的。对内,这四个人可以全心全意的辅助少爷;从外部来看,他们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他们不是皇室成员,不太可能觊觎王位。而且他们四个共同协助政府,既减少了威权的潜在危险因素,又互相监督。
5.鳌拜的对手是英明的康熙皇帝。
康熙从小勤奋好学。从五岁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父母去世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拜武艺高超的侍卫舒默根为师苦练骑射技艺,他射箭狩猎,十箭九中,骁勇非凡。他经常虚心请教左右,甚至恬不知耻地请教身边的宦官。繁重的学业几乎压垮了他的身体,累得他咯血,还坚持放下。
康熙一生受满族骑射文化训练,受蒙古草原文化熏陶,受汉族儒家文化影响。正是这种多元化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
而且从康熙平三藩、接受台湾省、驱逐俄国、亲赴葛尔丹等伟大的历史功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开始"康干史圣"。对于出生在鳌拜的贝奥武夫来说,他根本不是对手。
6、鳌拜是专制的,不是反叛的。
第一,居功自傲。鳌拜是费英东的侄子,费英东是晋朝后期五位开国大臣之一。可以说他是名门望族。年轻人在南方与皇太极并肩作战,战功卓著。皮岛之战,他身先士卒,一举拿下皮岛战略要地。正因如此,皇太极被封为"鳌拜,一等功男;巴图鲁"(战士)后来在与明朝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在晋松之战中,杀了明军,升任禁卫军司令。清朝灭亡后,鳌拜率军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进而打败了大西政权。虽然鳌拜在四辅大臣中居末位,但他的贡献是其他三位无法比拟的。
二是孝庄皇后的纵容。鳌拜后期之所以敢不敬康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孝庄。两者有共同的利益,都是纯粹的满人思想,即重满抑汉。
正是因为肖壮和鳌拜同意攻打陈晗,才产生了肖壮对鳌拜的信任。让鳌拜带头打击汉人官员和那些支持重用汉人官员的人,包括年轻的康熙皇帝。正是这一点促成了鳌拜权力的上升,导致了鳌拜对康熙的谴责。
俗话说,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鳌拜的命运就是最好的写照。鳌拜虽无意谋反,但作为当时的权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不知收敛,狂妄自大成为康熙个人统治的绊脚石,激起了他的震怒,不得不杀,才会有这样的结局。尽管鳌拜被康熙除掉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谋反的坏人。他只是不想康熙掌权,失去权力。雍正当了皇帝,读了鳌拜的一些功绩,恢复了鳌拜的爵位,让他成为超级战士。
不知道大家看完鳌拜之后怎么看。
最新留言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