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靠什么生活?蜀国在哪些方面比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5 07:26

《三国演义》以蜀为主角,渲染了他们与刘的感情。蜀国虽然人才济济,但与魏国和吴国的差距很大。不过蜀国最后活了将近50年,蜀国肯定还是有过人之处的,不然早就被俘虏了。吴肯定不想动舒。毕竟蜀国有时候可以用来对付魏国,那魏国为什么不能拿蜀国呢?事实

上,在某些方面,蜀国还比略胜一筹,否则它可能早就灭亡了。

对于一些熟悉演义的三国迷来说,说起蜀汉政权,第一印象往往是义勇军。所谓一个鲁,两个赵,三个典韦,四个关隘,五匹马,六个张飞蜀,三国武功前六,国力强大。然而,这一切都被评书和言情想当然了。其实西晋统一中国时,蜀国只有28万户94万人口,东吴52.4万户230万人口,魏国103万户443.28万人口。可见蜀国是最弱的国家,而"反派"曹操建立的魏国比蜀国和吴国加起来还强。

宜州自古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东汉末年,中原战乱频仍,蜀国被和刘璋父子占领。依山傍水,人民安居乐业。但刘备入川时,与刘璋打了三年仗,益州百姓一度"饥饿奶油草地"。刘备攻陷成都后,兵败掳掠"给士兵买酒,从舒城拿金银给士兵",把原本相对丰富的宝物弄成了空中的一个,以至于日常军费开支都成了问题(这和《演义》中描述的仁王刘玄德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蜀、吴的夷陵之战,刘备的惨败,大大损失了的财力和军力;在诸葛亮的时代,征南侵北的战争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一个州的蜀国在三国中实力排在最后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是什么让贫瘠的蜀汉政权年复一年地发动战争,支撑了近50年的局面呢?

织锦作为中国传统的高档多彩提花面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织锦以精制染色的桑蚕丝为经纬原料,使用多种金银线。它的编织方法数不胜数。在中国四大名锦中,蜀锦的历史最为悠久,其制作技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成熟,而其他三大名锦的兴起则要等到宋代。西汉蜀锦各具特色,但少而不名。到了东晋汉明帝时,蜀锦的品种和色彩大大丰富,不仅销往全国,还通过西北丝绸之路远销西域乃至欧洲各国,成为西方贵族眼中不可多得的上品。

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强调农业,压制商业。即使是鼓励生产的英明君主也常常鄙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认为它们无助于国力的增强。毕竟,诸葛孔明无愧于卧龙之名,他的眼光不同于世俗。他敏锐地发现了蜀锦的巨大商业价值。历史上,诸葛亮在蜀汉实践了"重基础不抑末"我们的政策不仅鼓励官办、商办和个体手工业者从事蜀锦的生产,还亲自在自己的住处周围种植800棵桑树作为示范,号召益州人种桑养蚕,为生产蜀锦提供原料。蜀汉还在成都设立织锦官员,集中织锦工匠,管理行业。成都"金冠城"那是化名为。

所谓"蜀道难通,难于上青天"有了精美的蜀锦,没有便捷的交通,同样无法实现蜀锦的商业流转。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秦代宰相诸葛下令人力修复川陕交界的栈道,开通了从蜀国到当时蛮荒的贵州、广西的陆路运输。有了交通的便利,蜀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兴盛起来。《后汉书·左慈传》中已有记载,曹操派人到蜀中买锦,可见蜀锦也是魏、吴的流行商品。那么,仅仅依靠蜀锦作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否足以延续蜀汉的生命呢?

据宋代《太平玉兰》记载,刀匠濮院曾在顾颉为诸葛亮制作了3000把刀。他做的刀可以劈开一个装满铁珠子的竹筒。比如割秸秆",被称为魔刀。濮院随蜀军北伐中原,是中国历史上学者撰写的史料中很少能留下姓名和事迹的工匠之一,足见钢刀制作技术之精湛。蒲元高超的制刀技艺主要依靠三点:四川冶炼业的发达,对前人制刀技艺和经验的传承,高超的热处理技术。其中,四川发达的冶炼技术是蒲元制刀技术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蜀汉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制造的钢兵器就名扬天下。到西汉中期,工匠反复加热锻造铁块以提高钢的质量,称为"百炼钢"。然而,白钢原料块炼铁的生产效率很低,限制了白钢的发展。因此,古代工匠发明了炸钢技术,即将生铁加热熔化,在炉中搅拌,借助于空 gas中的氧气进行碳化,得到钢。三国时期,钢煎还是一门新技术,能掌握的工匠很少。据濮院铸刀"特殊异常法"根据记载,可以判断濮院一定是用了炸钢的技术。

另外,最后一道工序"淬火"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淬火,就是将锻钢刀在火中烧红,然后在冷水中突然冷却,反复数次,使刀身坚韧有弹性。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实则难度极大,不仅需要有经验的工匠,还与水质有很大关系。《诸葛亮传》中写道,濮院对淬火用水的水质了如指掌。在他看来,"蜀将双烈",适用于淬刀。在顾颉铸刀时,他派士兵去成都取河水。由于山路崎岖,河水打翻了一半,战士们掺了些流水。结果到了之后,立刻被濮院看到了,让所有人都佩服不已。事实上,中国人在炸钢技术和淬火效果受水质影响的事实上比欧洲领先了1600年左右,可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三国时期,四川的工匠无疑是这项技术的佼佼者。

蜀锦美,蜀刀削金断玉。有了这两项技术支撑蜀汉的事业,孔明和他的后继者可以反复远征,仍有余力。这些技能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智慧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后人在为那些讲故事的言情小说中的枭雄事迹叫好的时候,不妨看看这些真实的历史,看看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