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子可以直接封亲王而清朝是怎样的呢?(明朝各皇帝封亲王)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4 21:13

说到明朝的边肖,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当时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还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明朝的故事吧。提到明朝,很多人会想到明朝的皇帝。明朝可以直接封太子,但是清朝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看

看细节吧!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三年第一次立太子为王开始,所有出生的太子基本都是王(留下一个太子,或者立为王,比如明在登基前只是禹王),给予大量封地和食者。甚至死去的王子也经常被追封为王。比如光宗一月有名的儿子朱常洛,生了七个孩子,五个都是幼子,都被追封为王。然而,也有例外。这个明光宗,因父亲奸淫宫女而生,被父亲的神祗冷落,所以看不起自己和臣妾所生的皇帝第五个儿子朱由检,没有立他为王。直到天启帝继位的第二年,皇帝的五弟才被封为信王。相信王运气好,天启七年皇帝驾崩,没有留下子嗣,于是哥哥最终做了崇祯皇帝,做了十七年的天子。

立太子为王,不是朱元璋主动的。汉高祖以来,哲人被立为王,封地,成为小皇帝。在明朝,历代皇帝都是让自己的儿子当国王,如果他们在位的时候有一个皇帝孙子,往往也会让他当国王。这些国王都是王子,他们的一个儿子是王子的继承人,其他的都被封为郡王。子子孙孙是皇亲国戚,享尽富贵。到明朝末年,皇室男性成员超过10万人。虽然很多下层皇族成员陷入贫困,但中上层皇族,尤其是被现代皇帝封为太子的皇子,却过得很好。他们是当地经济和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黄仁宇的《明朝财政》记载,仅河南一省就有八个王公和一大批中小贵族,他们消耗了从豫北43个县征收的80万吨粮食中的30万吨,仅相当于全省地租总收入的60%。

如此庞大臃肿的王室支持系统,是明末当地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这应该给当时还是明朝统帅的努尔哈赤敲响了警钟。

努尔哈赤是个衙内,但因为祖父和父亲被杀,吃了不少苦。但在统一辽东女真和改革国家的过程中,对所有士子的分封,基本上都是以战功大小和官职差别为依据的。1616年,努尔哈赤在河图阿拉登基为可汗时,已经有15个儿子,但只设立了4个贝勒,即大贝勒戴珊、三贝勒芒古台、四贝勒皇太极是他的儿子。贝勒阿敏是他的侄子。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封阿巴海的第三子,长公主贝勒,其中阿济格在两次战役中仍有战功。

皇太极继位后,开始建立爵位制度。为亲王,按宗室爵位分封。宗室爵位分十二等,每等又有若干等级。十二品大致可分为超品和品级:超品:太子、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贝子是王朝诸侯中爵位最低的,但也有例外。有些王子只被授予镇将军的头衔,或者没有。他们不再有封地和食者,而是按照不同等级的俸禄、银、米来支付。比如和硕王子,年薪1.2万,米露1万;多罗县王,年薪5200,工资5000。皇太极在位的时候,所有的诸侯只有皇帝的长子豪格和朔肃亲王,其他的都只是诸侯,没有封号。他可以让功勋帝国的兄弟、表兄弟甚至亲戚侄子做国王、贝勒,却对所有的士人刻薄。

皇太极的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继任者。顺治年间,只有年轻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名叫容,其他七个儿子都没有封爵。康熙帝继位前是太子。他是清朝皇帝中孩子最多的,但他把所有的儿子都分封了。除了皇帝的二儿子因为辞官直接被加冕为太子,其他的儿子都是根据功德封爵的。很少有被立为亲王的,也没有直接被封为亲王的。

雍正帝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之前是贝勒(白银2500两,大米2500两),康熙三十一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他被封为贝勒和太子是因为他的政治表现和行政能力,而不是因为他是皇帝的第四个儿子。

众所周知,康熙十四子胤禛(尹贵),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被任命为抚远将军,统率大军进入青海,被称为将军之王,以皇帝亲征的规格出征。"用黄旗的旗号,按照王的风格"但实际上他的爵位只是宗室爵位中的四等贝子(白银1300两,大米1300两)。康熙帝死后,尹贵被召回京城,立即被软禁在竟陵读书。后来因皇太后去世,被封为郡王,但后来又被撤下皇位,降为孤山贝子。

清朝的太子不是天生的国王,这是区别于明朝皇室的最大特点和进步。纵观清代皇室王公贵族的兴衰历史,宗族并没有成为国家财政的真正负担。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庄园,但不能像明朝的王侯那样有自己的侍卫。如果他们要出京,还得报皇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