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并一统六国为何会遭到后人批驳?(商鞅变法如何使秦国变得强大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4 19:52

导语:商鞅的法治极为成功,使秦国强大,统一了天下。为什么在他之后被大家诟病?商鞅推行的法治实际上是君主手中的工具,压榨人民的武器,受到儒道两家的抵制。

战国时期,乱世有纷争,诸侯国争霸。为了乱世生存,统一天下,各诸侯国都进行了各种改革,包括魏

国的李悝、赵国的吴起、燕国的胡夫骑射、南朝鲜的申不害、齐国的邹忌等。不可否认,最成功的改革是商鞅的改革。

不仅仅是战国时期,纵观历史,商鞅变法都是大有作为,成就辉煌。当时在变法方面,几乎没有人能和商鞅相比。

然而商鞅在后世的评价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许多人对他持批评态度,对他的改革嗤之以鼻。那么商鞅取得了怎样的成功呢?这种成功值得期待吗?换句话说,商鞅在成功的道路上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后世的人这么批判他?今天就主要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商鞅是怎么成功的,取得了哪些成就。他成功后经历了什么?

商鞅把法治带入了秦社会。

首先,我们来看看商鞅变法的成就。商鞅无疑是一个法家人物。他的所有变法措施都可以归结为法家的主流学术,法也是商鞅变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依靠法治,商鞅在秦国规划了一个庞大的蓝图,成功地让秦国走上了他规划的道路。他的成功使用规划了秦国的未来。让秦的老百姓生活在特定的框架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同时,在这样一个混乱复杂的战争年代,商鞅采取了奖励战功的政策,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作战实力。

毕竟在这样的乱世,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安身立命,在这样的乱世生存下去,而商鞅恰恰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他采取了重赏农耕的措施。

秦把激励种田纳入了法治轨道。

在战斗中,斩首敌人的数量是作为记录战争功绩的标准。战后获得的奖励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同时,这些奖励大多体现在爵位和土地上,甚至这种爵位和土地还可以由后代继承,这让当时的人们打消了顾虑,让他们不再担心自己会白忙活。即使他们享受不到这些功德,也能给后人留下一点生命。

商鞅在奖励战功的同时,也奖励农耕。毕竟2000多年前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农耕,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大部分是由农业经济带动的。

农业经济的繁荣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繁荣,而秦国有八百里平坦的渭河,本身就是一个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很好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商鞅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发展政策,同时鼓励人民劳动,奖励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就像以前的军事成就一样,奖励种田的具体规定也被写进了法律,让百姓也能享受到。

秦国法治先进,大大提高了君主决策的容错率

所以秦国的军事发展和经济发展是良性循环的。不仅如此,他的法律公开透明,与当时韩国的国家法治相比,是相当先进的。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逐步强大,其政治朝廷也变得非常强大,并为君主制定了一套具体明确的统治天下的措施,使君主不需要依靠自己的决定来判断一切。这大大提高了君主决策的容错率,大大降低了君主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这一措施直接保证了秦孝文帝、秦庄襄王这两代昏庸无能的君主在秦国的发展中依然能够大放异彩。

所以从经济的角度,军事的角度,行政的角度,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直接影响了后世秦国的发展,也有助于秦王嬴政统一全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秦王嬴政不是一个从基层起家的君主。他的成就绝对离不开秦国之前几代君主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商鞅的奉献。

商鞅变法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却遭到了后人的批评。

看了商鞅变法的成就,也许大家更不知道商鞅会被批判的事实。这样一个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他所服务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为什么还会受到后人的批判?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首先,商鞅实施的法律虽然相对限制了君主昏庸的决策,但他的法律确实是保护君主权力的手段。通俗地说,商鞅之所以实行法治,并不是为了约束君主的行为,而是为了通过法治来保护自己军属手中的权力。

以法律为武器,君主对一些事件的判断就会对一些人的任命有了依据,而这些人只能依靠法律的明确规定去做自己的事情,绝不能超越法律。这样,各路大臣手中的权力就会受到制约,君主手中的权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这是中国历史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可以说,商鞅的做法保证了君主专制的政策在后世得以贯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秦与嬴政的统一也离不开商鞅的原因。

商鞅的法治是君主手中的武器,是压榨百姓的工具。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商鞅不过是一个压制底层平民反抗的法治。他的法治只是君主手中的武器,只是君主用来镇压老百姓的武器。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所以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商鞅并不是真正的改革家,他只是一个在维权路上的普通大臣。

第二点,结合秦国后来的发展。众所周知,秦成朝以后,国法非常严格,对百姓的要求也非常高,以至于那个时代的人行为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言论也受到了很大的约束。甚至在秦始皇的政策指导下,出现了焚书坑儒等事件。

正是因为这些严酷的法律,人们才苦不堪言,以至于在乱世中沉寂了数百年的普通百姓再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严酷的政策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们没有办法惩罚秦国,所以秦国的法律也到了非常严酷的地步,其严厉程度已经让人无法忍受。它给人的巨大压力,随着时间的变迁,变成了压迫。我们都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在长期忍受这种压迫的环境下,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秦朝的怨恨。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后来的光武市大泽乡陈胜起义,起义后会赢得很多人的支持,全世界都会响应。后来秦国的法治成了压迫老百姓的工具和手段。人们在这种法律的压制下痛苦不堪。这种严酷的法律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使整个社会的发展畸形。既然如此,那就先在秦吧。

严苛的法律让商鞅首当其冲。

我们都知道商鞅是秦国提出法治的第一人,也是秦国进行政治改革的第一人。正是由于他的政治改革,秦国成为了一个以法治国的诸侯国。也是因为它的法治,秦成为一个统治非常严格的王朝。所以他作为秦国提出法治的第一人,必然首当其冲。

其实这种理解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商鞅时期是秦国最弱的阶段,而且当时没有明确的发展体系,发展非常缓慢,甚至经过之前的多代战争,又经过魏国多年的进攻和侵占,秦国已经从一个诸侯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半农半牧的原始农业部落。

秦献公时期,秦国采取以战养战的政策。虽然和秦国恢复了一点,但是这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生命力。所以这样的国家不适合所谓儒家的王道,也不适合道家的无为。本身就是刀上之鱼。如果没有更多的事可做,那就只能牺牲了。

所以商鞅的方法在时代是最实用的,只是后来秦国从诸侯国变成了一个王朝,容纳了山东六国的人。这些人都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由于国家的灭亡,他们被新的政治制度过度统治。制度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而秦国的法律本身就是一种统治政策,对人的行为要求极高。所以突然在全国大面积实行法治,势必会让大多数人不舒服,大多数人会感到压力。长此以往,压力会变成压迫,压迫必然导致反抗。所以,虽然人们结合后秦的发展历史对商鞅进行了批判,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批判并不是商鞅应该承受的。

法家实行严刑峻法,受到儒家君王和道家的抵制。

最后一个原因,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那是因为商鞅是法家的人物,他提倡的那种严刑峻法与道家的主流理论背道而驰。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儒家开始统治中国古代人民两千多年。

在当今排外尊儒的社会现状下,道家的无为思想成为了一种消极的避世思想,法家的适用法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这其实是思想的碰撞,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延伸。毕竟不同的理论各有各的说法。一派被推到历史正统的舞台后,另一派自然也就淡了。

所以,作为法家主流人物的商鞅,甚至作为法家宗师的韩非,在后来的历史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很多后人都无能为力。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商鞅实现的法治确实是不完整的,非常不完善的,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法治有很大的不同。在那个历史时期,他确实是君主保护自己权力的武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否定它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在这样的历史事件中的这个执政方针是最适合中国和中国的历史发展的,他也是最能够推动历史潮流的。

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些事件的理解和运用要结合历史。很多现在看起来很完美很有用的想法,在古代不一定合适。2000多年前,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维护君主手中的权力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所以商鞅其实做了一件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后来人们对他的各种批评,其实只是从后人的角度来看,是片面的。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就会看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件事情的出现,每一个决定的最终确定,都有其自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