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什么又被称为常败将军?(姜维为什么能当大将军)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4 19:26

我们经常听说一个历史人物一生很少失败,所到之处都是胜利欢呼。这样的数字叫做"常胜将军"我们都很欣赏常胜将军。这样的人才在哪里都很吃香。然而,在三国时期,有一个"经常被打败的将军"怎么打仗,怎么失败,可以说失败在兵家中是常事。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的弟子姜维。姜维为何屡败屡战?作为诸葛亮的弟子,他这么多仗都是因为带兵不好才打输的吗?

姜维有才华是肯定的。姜维的品行很高尚,因为他没有财产,是诸葛亮那样的清官。这是难得可贵的。在《三国演义》系列中,描述了他因蜀汉的失败而自杀的结局。看到这一幕,人们流下了眼泪,姜波勇气可嘉。

而《三国志》中记载的姜维的军事能力也非常突出。当将军的时候,打了几次大胜仗,包括平文山平康义,包括打败魏末名将郭淮。颜夕十七年,这是他执政后取得的唯一一次大捷,杀了许志,把河间[河关]、滴道、临洮三县人民拉了出来。在蜀汉的最后十年里,他是一名三脚架手。

不过列举了姜维的政绩,尤其是他上任之后的政绩。称之为常输将军也不为过。以下是战败清单,因为姜维在进攻,所以无功而返其实就是战败。

一次失利:颜夕十二年秋,姜维出兵攻永州,未能回。

两败:颜夕十三年,姜维出兵西平,未归。

三败:颜夕十六年四月,姜维攻南安,不能还。

四败:颜夕十八年夏,姜维与王靖交战,后有陈泰前来解围。

五大败仗:十九年秋八月,魏将军邓艾在上虞大败姜维。这次死了很多人,可以说是惨败。最后姜维只好学诸葛亮,把自己贬为将军,但权力还在自己手里。

六败:颜夕二十年,姜维率数万人出洛谷,至沈凌之地,与司马望拒之。结果毛没占领,就回来了。

七败:这次是假投降。结果大家都知道姜维死于成都之乱。蜀汉彻底完了。

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姜维粗犷、文质彬彬,立志成名。但是,玩弄别人的旅行,他的判断力很差,最终会死。老子有句话:“治大国者,犹烹小鲜。这句话是一个沉重的批评,说他粗民,屡为功名折腾,根本不懂治国之道,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直接灭亡。另外,防守汉中不是用步步抵抗,而是用游击的方法。此外,他受到黄浩的干扰,没有办法完全掌握蜀汉的全部力量。所以战略上的失误直接导致了汉中的失陷和成都的打开。

正真对他的评价是:清廉,宅弊少,财不盈,房不侧,吃喝玩乐全无,是个很自律的人。正真称姜维为学而不倦,素而俭,貌而俭。这个评价很高。但姜维的雅量并不大。有一个叫杨的大脑袋人。蒋琬跟他说话,他经常不理蒋琬。蒋琬至今仍在使用他,这在《三国志·评论》中有记载(3)蒋琬,蜀四贤之一。后来这家伙嘲笑姜维,姜维直接废他为庶人。所以从帅的头脑来说,姜维确实不适合当统帅。

唉,如果姜维当上了将军,他就是一个独立的将军,但是如果他掌管大局,他的能力一点都不缺。再加上他在阿斗后期不是一般的昏庸,所以姜维成为了一个屡战屡败的将军,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执掌蜀汉的大权。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就只剩下这么一个人能挑起蜀国的大梁。他曾与赵云交战数十回合,在加入蜀军之前曾凭借智谋攻下诸葛亮的大营。他就是蜀将姜维。然而,他对蜀国的贡献早已淹没在后人对诸葛亮的赞美中,甚至被所牵制。因为他九次被曹魏打败,被给了一个"经常被打败的将军"名,那么蒋薇真的如此不堪吗?为什么是a "经常被打败的将军"会不会给后人造成这么大的争议?

出道首战,姜维因为失败而一战成名。从此,他成了诸葛亮的座上宾,一路高升,后来成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表面上看,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野心,九次进攻中原时,魏国大胜,蜀国衰败,姜维屡败屡战。他似乎只是在攻击自己的国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姜维不顾国力衰弱,甘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其实,姜维主政蜀国是在诸葛亮死后19年。从33岁到52岁,姜维还是一个勇敢纯洁的军人,而不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虽然在与郭淮、邓艾等魏国将领的较量中几乎总是处于下风,但这也与当时蜀兵少、后主昏庸密不可分。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华还是和诸葛亮没法比的,尤其是在政治上,他几乎无所作为,所有的心思基本都在中原北伐上。在政治斗争中,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失误,他甚至为了躲避黄浩这样的无名小卒而对蜀国的政治事务置之不理。可见,姜维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像诸葛亮那样把蜀国打造成一个和谐的国家。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姜维才是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因为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无奈,但他从未放弃对未来的渴望。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事业,还是为了报答丞相诸葛的恩情,他还是用自己不足万人的军队多次与魏军作战,与强大的魏国和弱小的蜀国作战,基本上他都是主动出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收复中原的梦想。这样"经常被打败的将军",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佩的,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一生的信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