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官上任怎么防止被冒名顶替?(古代新官上任告示)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4 18:26

古代,新官上任。如果分配到他所在的偏远乡镇,可能要一个月或者半个月才能顺利上任,但当时没有网络。官员被冒名顶替怎么办?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法院需要想办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公布一些独特的物件或者信件。这些相当于官员的身份证,

以免让人误认。这里有一些古人想出的方法。如果是你有更好的计划吗?

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想鉴定一个人的身份,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最简单的是彩色照片,高级的如指纹、血液等。那么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如果新官上任,一般用什么来标识自己呢?

古代说秦始皇时商鞅变法,个人很难被冒名顶替。同样,官场之上也有一套确定自己身份的方法。

第一种方式是发聘书。

古代新官上任前,朝廷会统一发放委任状,这样新官到了任职地,一般都会把委任状交给当地的交接人员。这种配置有点类似于现代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是委托书在古代不叫录取通知书,叫"表白"虽然是一种授官证明,但是通过审核后,需要用这个委托书换取一个加盖公章的文件,有点类似于通知书上的学校印章。

我们现代的录取通知书,大部分都是各个学校精心设计的。在古代,委托书是专门设计的,很难被复制。比如唐代的忏悔文书用的是金花五色绢纸,宋代用的是绢锦。到了清代,图案更加精美。除非是高手,否则基本不可能复制。

第二种方式是发放专门的身份证。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东西只有匹配身份才能佩戴,普通人不能轻易使用,否则就是违法的。隋唐时期,朝廷制作"鱼符号"每个官的鱼符都不一样,三品以上用金,五品以上用银,五品以下用铜,每个鱼符都是"私人定制"上面有每个人的姓名、官职等基本信息,是识别身份非常重要的对象。

第三种方式是戴帽珠。

其实看清宫剧应该对这种方法有所感触。清朝大臣的红帽子上都有一颗小珠子,根据官职的高低而不同。这个小珠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帽珠"。

到了清代,八级以下的珠子都是雕金冠,七级才能用黄金,其次是贝壳、水晶、绿水晶、蓝宝石、珊瑚,最后一种是红宝石珠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顶子"换句话说,在清朝,如果要区分一个官员的官阶,只需要看他帽子上用的是什么珠子就可以了。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鉴定官员的方法虽然严格,但现在还是比较容易模仿的。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反模仿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毕竟普通人还是很难模仿基因什么的。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