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汉三杰第一人是谁?韩信、张良都比不上他(张良萧何韩信是不是并称汉初三杰)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4 12:39

汉初三杰是对刘邦成功建立西汉贡献最大的三个人。如果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比较,汉初三杰谁是第一?恐怕韩信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功绩。毕竟,再深奥的战略,也需要有人去执行。如果没有韩信,恐怕刘邦也不会如此轻易的打败项羽。然而韩信尽管成绩斐然,却落得个最

惨的下场。其实从综合能力上来说,张亮和韩信都不如萧何,萧何能死得好,是因为他有很强的洞察力和情商。

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是西汉开国丞相,刘邦的前上司,治理天下的一把好手。相比张亮的低调谦逊,韩信的张扬高傲,萧何的政治手段更胜一筹。他通过抹黑自己的名声来避免刘邦的怀疑。不用像张亮一样小心翼翼,也不用像韩信一样小心翼翼"狡兔死,走狗烹"我为自己骄傲,但我在朝廷身居要职,还能明哲保身。

萧何早年是沛县功臣。他担任沛县县令副职时,办案公正严明,政绩显著,在当地名声很响。泗水亭长刘邦,直属萧何管辖。作为一个经历过低级官场的老官员,萧何逐渐养成了独特的识人眼光。他觉得在他结交的朋友中,不拘小节的刘邦似乎有些特别。

沛县主官萧何在地位上优于刘邦,但他并没有倚仗自己的官职,反而对刘邦表现出更多的偏爱和照顾。刘邦每次押送犯人到咸阳,按照官方惯例,沛县官员出钱送礼,大多都是敷衍了事,只有萧何拿出五百铜钱分给对方,以示友好。正在咸阳出差的刘邦看到秦始皇浩浩荡荡的车队,不禁低声叹了口气:"男人就应该是这样的。"秦朝派遣帝国到沛县视察工作。帝国看中了萧何的能力,极力推荐他去咸阳工作,萧何婉言拒绝了。在他看来,秦朝的严酷统治早晚会注定崩溃,他不想帮助别人,也不想与暴君为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一次巡游中去世。宦官赵高与宰相李斯联手篡改遗诏,让幼子胡亥继位,逼迫长子傅肃拔剑自杀,名将蒙恬也被杀身亡。秦二世的残暴比秦始皇更甚,伴随着陈胜和光武喊出的一句口号"王子们会过得更好。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的火种传到沛县,刘邦正在那里和萧何、等人喝酒。三人分析了秦朝的国家政治,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顺从民意,高举反秦大旗。

刘邦喜出望外,问两个都有策略的萧何如何起兵。萧何说,前不久朝廷颁布法令,要派一批年轻壮士去咸阳修建阿房宫,沛县要护送100多名壮士。就这样,萧何和曹参向县令极力推荐刘邦,并请刘邦护送壮士前往咸阳城。然后在途中善待壮士,让他们心存感激,这样他们就可以集结起来,从内部进攻沛县。在萧何和的计谋下,刘邦故意把押解的壮士灌醉,并顺着陈胜和的话,说秦国手段极其苛刻,延日已死,不如放你们一条生路,逃之夭夭。壮士们被刘邦的话感动了,纷纷询问刘邦的计划。刘邦不慌不忙地说要造反。

壮士们听了刘邦的计划,心想反正逃了也未必能活。反正都死了,还不如跟着仁者刘邦反秦。沛县县令听说刘邦重整旗鼓谋反,大怒。他立即下令逮捕刘邦的妻子吕雉。好在威望很高的小何深得县令信任。他撒谎说他可以用吕雉做诱饵,这救了吕雉的命。

光武造反派陈胜势如破竹,沛县县令急,召萧何商议。萧何趁机要求释放吕雉,宽恕刘邦,骑虎难下的沛县县令只好答应了萧何的请求。刘邦则在萧何、曹参、樊哙的帮助下,杀了沛县县令,聚集沛县同乡,自立为沛公,开始了反秦斗争。策划人萧何,与刘邦的起步密不可分。作为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刘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萧何。根据楚怀王在彭城军事会议上的约定,在所有负责攻打秦国的叛军中,最先入关破秦者,可以封为关中王。作为世界的重心,关中王就像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所有的诸侯都想掠夺它,但事实证明,只有强大的项吃得下它。

侥幸进入关中的刘邦没有能力与项羽抗衡,只好牺牲函谷关,冒着生命危险去鸿门宴道歉。席间,项羽的军师范增多次使眼色,让舞剑的项庄舞剑杀死了暗藏皇权的刘邦。幸运的是,在项伯和张亮的保护下,他活了下来。吓得魂不附体的刘邦以上厕所为借口,通过小路一路逃窜。项羽瞧不起胆小如鼠的刘邦。主持分封大典的项羽为了堵住诸侯的嘴,强调西蜀和汉中地区也属于关中,于是封刘邦为汉中王,把他赶到了偏僻的巴蜀地区。愤怒的刘邦想和项羽一刀两断,被萧何及时制止,语重心长地说:"与其与死神搏斗,不如在汉中待一会儿。现在大王和项羽实力差距太大,君子以忍让。"不仅如此,萧何还拟定了"收巴蜀,归三秦,天下有利"萧何的计划成了刘邦未来的战略方向。

公元前206年,居住在巴蜀的汉王刘邦听从了大将韩信的建议,起用了张亮"明秀栈道,黑暗陈仓"计划成功攻占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然后东进,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时项羽才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是不甘于低人一等的刘邦,而不是关中地区的诸侯。楚汉四年,刘邦率领大军在前线作战,萧何负责在后方驻扎,保证粮草供应。在汉王控制的关中地区,萧何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处理政事军务,为前线和项羽与刘邦的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各路诸侯所辖地区的百姓相比,萧何对关中的治理大为改善,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也日益加快,足以满足前线将士的需要。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并没有失败,但正是萧何的不懈努力,让濒临死亡的刘邦再次起死回生。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项羽率领三万楚军大败刘邦所谓的50万汉军,逃跑的汉军死伤近10万人。刘邦带着十几个贴身护卫逃走了。按说,这次惨败足以让刘邦再也无力与项羽抗衡了。但就在刘邦心灰意冷的时候,萧何调动后方所有士兵,击溃汉军,将指挥权交给刘邦。眼看运气就要用完的刘邦,转眼间活蹦乱跳。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关键就在于他有如此难得的天赋。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在一次大宴上,刘邦充分肯定了萧何,说他胜利的关键是萧何、张亮,还有韩信,他们有封神的军事能力。刘邦认为萧何是头号开国功臣。很多来自前线的开国元勋都不服气,认为自己参加了大大小小几百场战役。萧何只知道在后方写字发号施令。他凭什么排第一?

刘邦对此有一个恰当的比喻。他把攻城的将军描述成追捕兔子的猎犬,而萧何是发现兔子踪迹的猎人。起初,大臣们认为多处受重伤的平阳侯曹参排名第一。听到刘邦的话,转而支持萧何为第一功臣,萧何成为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作为宰相,一直很重视汉朝。他一直维护着刘王朝的权威和统一,甚至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欺骗韩信入宫祝贺。只有这样,吕后才能逮捕战无不胜的韩信,并处以斩首的刑罚。世人评价韩信和萧何的关系:成功是萧何,失败是萧何。

其实作为刘邦的同僚,怎么会不明白皇帝的心思,自毁荣誉,求太平,让我们看一会儿"做人"萧何,难怪能成为三杰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