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清朝百姓对圆明园为何麻木不堪?真正原因是什么(清朝时圆明园的模样)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4 02:26

说到圆明园边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圆明园是当时帝王的御花园。明清两代的皇帝都很喜欢圆明园。但是因为八国联军侵华,圆明园被毁了,被抢了空,拿不走的被毁了烧了。最后的圆明园简直就是一片废墟。当时圆明园被毁,清朝的人都很麻木。为什么?让我们和边肖一

起来看看吧!

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那时,北京的人们看着街上的人群。起初,盟军找不到去圆明园的路。是北京的人帮盟军找到了去圆明园的路。

洋人烧了圆明园,抢了圆明园,就撤走了,清朝的人就有利可图了。大量的老百姓、土匪、流民闯入圆明园抢劫残存的金银财宝,很多老百姓发了横财。

外国人闯入北京,圆明园被烧毁。当时清朝没有人起来反抗盟军。没有人认为这是国耻。圆明园被烧了,里面的东西被抢了。这是外国人和朝廷之间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是当时清人心理的典型写照。

人们认为国家属于皇帝。既然国家是皇帝和朝廷的私有财产,那圆明园烧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国家不是我的,是皇帝的。这个国家的样子对我来说重要吗?

当时清朝连年战乱饥荒,百姓卖儿卖女都活不下去,整天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再加上之前多年残酷的文字狱,不许百姓问政,百姓早就养成了不问政事,不关心国事的心态。

晚清老百姓之所以有这样的麻木心态,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高明"文字狱的政策,文字狱的作用就是让普通百姓和知识分子成为轻率顺从的温顺奴隶。太好了,老百姓确实变得听话了,但是国家有难的时候,老百姓就不会管你朝廷是死是活了!

相关阅读:

圆明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元,是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宫殿。它位于北京西北郊,毗邻颐和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元。此外,还有许多小花园,分布在东、西、南三个方向,被星星包围着。

该园占地350多公顷,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景点150多个。万园之园"被称为。每年夏天,清帝都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所以也叫"颐和园"。

圆明园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由康熙皇帝赐给第四子胤禛。雍正1722年登基后,对原有的园林进行了扩建,在园林的南面修建了郑达光明堂和秦征堂,以及内阁、六部和军部的许多值房,希望在这里避暑"避免噪音,听政治"。乾隆年间,除圆明园局部增建重建外,紧接东面建长春园,东南并入万春园。圆明三园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蕲春园(万春园)进行了改扩建,使其成为主要园林之一。道光统治时期,国事衰败,财力不足,却偏爱万寿、香山、玉泉"三山"尽管在热河避暑,木兰狩猎,我们仍然不放弃圆明三园的重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劫掠文物,焚毁。同治皇帝想修缮它们时,由于财政困难,被迫停下来重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后,遭到土匪袭击,最终化为废墟。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经营150多年,曾以其宏大的地理规模、杰出的建筑技艺、精美的建筑风光、丰富的文化收藏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所有园艺艺术的典范",被赞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理想与艺术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