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的真实照片)英国公开 圆明园 被烧毁前照片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07-01 23:26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宝贵财富,既有包罗万象的物质遗产,也有丰厚的精神馈赠。

说到最让国人遗憾的建筑瑰宝,非圆明园莫属。

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巅峰被英法联军彻底摧毁,水木清华、雕梁画栋全部毁于一场大火。曾经的观光塔,现在只剩下令人震惊

的废墟。

圆明园不仅被中国人誉为万园之园、瑶台元朗,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英国摄影师已经公布了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其中美丽的园林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和景观。

看着照片里曾经辉煌的圆明园,想到现在它的悲惨结局,真的让人感叹。

万园之园的诞生

圆明园曾经是雍正最喜欢的私家园林,在史料中有详细记载,在电视剧《宫中皇后》中也有展现。

然而,这座园林并非雍正所建。是康熙送给儿子的礼物,连名字都是后者取的。

圆明园由清初著名建筑师雷金玉设计并监制。后者在修建故宫时表现出非凡的建筑才华,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他想为儿子建一座花园时,他马上想到了雷金玉。

后者没有辜负康熙赋予的重任,为清朝最好的皇家园林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然而,圆明园的原始风貌是"小巧玲珑",而不是后世的恢弘大气。毕竟这只是一个王子的花园,不能逾越。

雍正一直渴望父爱,所以对康熙赐的园子非常重视。他四哥的时候,每年都在圆明园住很久。

成功登基后,克己节俭的雍正第一时间启动圆明园扩建,可见其对圆明园的深厚感情。

雍正对圆明园的期望是建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扩建后的圆明园规模庞大,占地350公顷,几乎是故宫的9倍。

为了方便后宫处理政务和嫔妃居住,雍正特意命人在园内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建筑。

这些宏伟的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缩影,是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结合。

连故宫都相形见绌,难怪当时的后宫嫔妃和皇室都喜欢住在圆明园。

雍正在修建圆明园时留下大量留白,一方面是他个人的审美偏好;另一方面也方便后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扩展。

圆明园真正成为人人称道的千园之园,还是在乾隆朝。雍正一生勤政。他虽然喜欢圆明园,但扩建时也严格控制预算。

另一方面,甘龙可以说是清朝的第一个败家子。他不仅野心勃勃,而且热衷于奢侈享乐,挥金如土。

乾隆继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扩建了亭台楼阁和景点,使整个地区的建筑达到600多处。

此外,他命令郎世宁在里面建造一些西方建筑作为装饰。

这些西方的建筑后来成为了圆明园的一大亮点,在英法联军第一次入侵时受到了称赞,并直言这就是东方的凡尔赛宫。

雕梁画栋,稀世珍宝

而且圆明园最吸引人的不是它那些雕梁画栋的古建筑,而是它那数不清的珍宝。

这些耀眼的珍宝是中国古代工艺的结晶,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比如圆明园用十二生肖名兽的头像作为喷泉的出水口。

它们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经过岁月的磨砺,依然金光闪闪,造型生动。

除了中国流传下来的古董,圆明园还收藏了许多西方的珍宝。

虽然乾隆即位后选择闭关锁国,但许多来自西方的新奇物件仍源源不断地流入宫廷花园,被许多王公贵族把玩。圆明园里的大多数珍宝都保存得很好。

除了这些珍贵的手工艺品,圆明园最有价值的藏品是历代的精美书画。例如,乾隆朝苦心编纂的《四Ku全书》就收藏在圆明园的藏书阁里。

这个宝库里还收藏了古代许多著名书画家的杰作,供帝王贵族欣赏。

据史料统计,圆明园收藏的各种珍宝总数已达150万件,比今天国家博物馆的收藏量高出一个头。

可以说,当时的圆明园不仅是一座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更是一座收藏丰富的世界级博物馆,任何人进入都会流连忘返。

19世纪上半叶,圆明园的名气不断传出,吸引了无数人羡慕的目光,而各国"强盗"它的觊觎也给它蒙上了阴影。

俗话说"如果一个人是无辜的,他就会有罪"当一个国家拥有稀世珍宝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实力,最后的结局必然是珍宝流失,国家灭亡。

当时腐朽的清朝只是西方列强砧板上的鱼肉,根本无力保护这些珍宝。

圆明园"激情"

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利益,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末军队对英法联军的优势装备和全新战术毫无抵抗力,一路溃败,连北京的门户& mdash& mdash天津很快沦陷。

清朝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英法并不满意。

1860年9月,他们再次组织部队进攻天津,不到一月就成功攻占。当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这时,清朝的统治者& mdash& mdash咸丰帝早已带着后宫女眷逃往热河避暑山庄,交出了庞大的都城。

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北京,开始了长达十多天的残酷屠杀和劫掠。

英法商人对珍藏在故宫和圆明园的东方字画珍品早就垂涎三尺,自然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劫掠目标。

他们先是洗劫了圆明园三天,英法的强盗把能拿的宝贝都抢走了。

光拿这些文物是不够的。肆无忌惮的侵略者也欣赏圆明园的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却拿不走。

看着被洗劫一空依然美丽的圆明园,英法联军又恶心又窝囊。他们直接放了一把火,把万园园彻底烧了。

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烧尽了花园里所有的可燃物,只留下烟熏火燎后摇摇欲坠的墙壁。

这种破坏文明、挥霍自然资源的做法受到了两国的批评。

然而,英国军方对此非常自豪。他们不仅把掠夺来的文物放进自己的博物馆,还公开拍卖圆明园的照片。

其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之前,英国摄影师费利兹·比特拍摄的照片引起了收藏家的广泛关注,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

这组黑白照片让世人充分了解了这座曾经美丽的皇家园林。

虽然清晰度比不上彩色照片,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圆明园宏伟的建筑,甚至可以分辨出上面精美的雕刻。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圆明园在建造过程中模仿了全国各地的名园景点。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古朴大气,还是南方园林的精致之美,在这里都能看到,是值得一看的最强园林。

不仅如此,照片中的圆明园还有很多东方风景,这也给了欧洲艺术家灵感。

无论是蜿蜒的河流,开满荷花的湖泊,雄伟的假山,精致的亭台楼阁,都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灵感。

照片发表后,引来无数人的欣赏和围观,很快在欧洲学术界引起轰动。无数艺术家和建筑师被照片中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并对圆明园的壮丽景色表示赞赏。

这些照片的公布也加剧了欧洲很多人对英法联军的不满。一方面,他们遗憾没能亲眼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

另一方面,他们也对盟军的劫掠暴行大为不满,认为他们破坏了人类伟大的建筑艺术,将来必然是历史的罪人。

照片里的风景真的很美,也许它本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圆明园这么美的地方,被残忍的破坏了,后人也无法保存。

为什么一直没有修好?

英法联军撤退后,满清皇室等了很久,才慌慌张张地回京。

面对圆明园的废墟,咸丰帝感到愧对祖先。所以在事态平息后,他很快就有了修缮圆明园的想法。

可惜,如此庞大浩大的工程,对于眼下风雨飘摇的大清来说,已经负担不起了。修复工作只持续了十个月,却因为缺钱而被迫停止。

虽然贪图享受的慈禧也有类似的想法,但她买不起,只能草草修缮颐和园装饰门面。

虽然才修复了10个月,但是圆明园已经恢复了很多过去的气象,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太一样。

之所以现在只剩下遗迹,是因为此后圆明园遭受了两次严重的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破城之后,他们又进行了一轮肆意的抢劫,圆明园再次"据"。

清朝灭亡后,北方陷入军阀混战,军阀也对圆明园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北伐后,国民党在北京定居后,才发现这座万园之园已经彻底破败,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圆明园遗址给予了多重保护,不仅禁止人们私自使用其中的石头和木头,还禁止破坏园中的自然景观,还进行了一些修缮。

随后的几十年里,民众和官方一直在努力收集从圆明园流出的文物,成效显著。

虽然很多人感叹圆明园的悲惨遭遇,但很少有人提出要修复它。

从政府到民间,大家都认为应该保持现状,以此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时光。

"落后就要挨打"从来都不是宏观叙事,而是屈辱近代史后的字字哭泣的总结。

圆明园矗立在那里,它的废墟,它的破瓦,它的衰败,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总是有"小清新"我喜欢重复"不要大国崛起,只要人民的尊严!"看似充满人文关怀,其实是不合逻辑的强行反对。

大国的崛起和小国的尊严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强大的祖国,人怎么谈尊严?

老祖宗很久以前就告诉我们,国不成家,国为恒泰,民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