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3 12:13

明末清初也有很多人,虽然原本忠于明朝,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清朝。洪承畴是非常著名的人之一。更让人好奇的或许是洪承畴和小壮的关系。民间对他们的关系有多种解释,甚至认为洪承畴是因为小壮的美貌才投降清朝的。言下之意,洪承畴和小壮之间有一些不可告人

的关系。那么真相是什么呢?洪承畴和小壮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吗?

1.洪承畴简介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祖籍福建泉州南安杜英(今杜英镇梁山村下美),祖籍简言。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厌倦了在陕西做官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战争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间调任冀辽总督,晋松之战后投奔清朝,受到皇太极的高度重视。

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非常器重洪承畴,提拔他为掌管南方战事的大学士。洪承畴采用"爱抚为主,压制为辅"我们的行军战略以较小的代价平定了江南。同时,洪承畴建议满语"学中文,懂中文"了解汉人的礼仪习俗,提倡儒家思想,淡化了满汉差异。他还对顺治皇帝欢迎达赖喇嘛发表了评论。他的大部分意见都被清廷接受并执行。在洪承畴的推动下,传统文化的延续得到保证,各民族逐渐和睦相处。

顺治十年(1653年),奉命跑遍湖广、两广、云南、贵州等地,巡抚兼掌军务、俸禄。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回京。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去世。康熙皇帝颁布了一道皇家敕令,献上了少师,埋葬了文祥,埋下了首都的车道,立了一座皇家纪念碑。

2.洪承畴和小壮是什么关系?

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的秀才,厌倦了在陕西做官参政。崇祯年间,官至兵部尚书、冀辽总督。晋松战役失败后,他被清朝俘虏。可见洪承畴是明朝一个正经的官员,很受器重,但骨子里还是忠于明朝的。

起初,小庄只是皇太极的侧福晋,地位并不显赫,所以得不到宠爱。如果不是她的儿子福临后来当了皇帝(顺治皇帝),恐怕历史上很难记住她。

那么皇太极会默许孝庄勾引洪承畴吗?首先,因为不懂对方的语言,洪承畴很可能不会说满语,即使会,也不可能主动说。小庄地位不高,皇太极也不可能请语文先生教她语文。你为什么要勾引不懂语言的人?其次,如果真的想用美貌麻痹洪承畴,可以找一些年轻漂亮的姑娘。而且,小庄虽然不受重视,但毕竟是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不能给自己戴绿帽子。

真的让洪承畴投降还是"大叛徒"范文程的劝说;由于明朝李自成内乱,本来就不稳定。崇祯皇帝太任性多疑,杀了袁崇焕,大势已去。洪承畴知道崇祯自缢,是为清朝做了扎实的贡献。毕竟前主已死,无所顾忌。

3.洪承畴为什么投降?

一个不想死的人投降不是很正常吗?

当然,必须承认,洪承畴在刚被俘的时候还是不愿意投降的。据很多史料记载,他的态度相当强硬,清廷无奈,只好把他关起来,不给饭吃,只让他喝水消磨意志。但是,洪承畴什么都不怕。他绝食,七天不吃米糊。

上述说法是洪承畴死亡的重要依据,但细节说明洪承畴当时并不想死。

第一个细节,关于绝食,七天不吃不喝会怎么样?尤其是喝水,三天不喝水的人会脱水死亡。坚持七天没问题。我相信不吃不喝太假了。

第二个细节,清廷没给洪承畴粮食?只给他"泡水"。什么是蒸馏水?泡水指的是豆子和水。《礼记》里有一句关于喝水的话。韩郑玄注:"王云:煮豆子,边喝边吃。"

泡的水是豆汤,最差的是豆浆。所以清廷没有给他吃的。当然,我想说的是,洪承畴是坚决不会投降的。这是真的。但是,一心求死是不靠谱的。喝水喝豆浆然后继续生活应该是事实。

洪承畴不想死,还有一个人明白,那就是范文程。范文程奉命向洪承畴投降,洪承畴骂了他一顿。范文程不为所动,不是说投降,而是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正好一块泥从横梁上掉下来,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赶紧伸手"反复擦掉"。范文程见了,连忙告辞。

回去后对皇太极说:"洪承畴不想死。他那么珍惜一件衣服,更何况是自己的生命!"范文程,皇太极心里有数,于是继续投降,很快得偿所愿。

诱惑太离奇,我就不说了。但是,各种投降,加上重返明朝无望。由于种种原因,洪承畴投降了。

虽然有很多说法,但洪承畴不想死是事实。一个不想死的人能离投降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