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其他地方都被破坏了。为什么这个恩典之殿是唯一没有被摧毁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3 10:26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长陵唯一没有被破坏的寺庙的问题。很多人也问过,长陵其他地方都被破坏了,这个庙却一直打得好好的,所以很多人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而自信的分析和揭示。

十三陵的情况在当年几经磨难。以在地面上举行祭

祀仪式的殿为例。只有长陵的殿被战火焚毁,孤零零地留在天寿山数百年。为什么长陵的恩殿能完整保存下来?至今没有权威答案,既有客观原因,也有看不到的天意!

1、十三陵地面建筑灾害。

从上图可以看出,明成祖朱迪的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的中心,其子朱高炽(仁宗皇帝)的墓在其父的西面,也就是"子女随父葬,祖辈继承"赵穆制。

之后,周围的墓葬为长陵服务,成为明代中后期的陵墓集中区。最早的陵墓依山势筑墙,长12公里,模仿城墙体系,配有城垛、城门、瞭望塔,并派兵把守。

十三陵有一个特点。每座陵墓的建筑都是一个整体,但在布局和形制上,都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南京孝陵一脉相承,只有大小之别,没有形制之别。

都是纪念馆前,宫殿(地穴)后,门廊、厅堂、明楼、宝城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从神道、石桥、无字碑到宝城,一条笔直的道路逐渐上升,形成了笔直而深邃的地形。在跌宕起伏中,遥望远山近水,浑然一体。从风水角度来说,确实是王其森森,庄严肃穆。

非常遗憾的是,地面建筑几乎被毁,没有完全保存下来。它的灾难来自正统十四年"土木堡的变化"起初,当漠北的瓦刺军进攻北京时,来了一个"在十三陵。楚人火了,可怜的焦土。"文明被游牧民族践踏。明陵的建筑精华——恩殿毁于数次战乱,只有长陵的恩殿"孤独的守望"!

2.坟墓"龚伟"风水宝地

俗话说"还不如靠山"看地图,燕山残脉从西北高原向东蜿蜒曲折,成为天然靠山屏障。左右的天寿山和另一边的未名山就成了左右阙,就像陕西乾县的甘岭,左右的山头就成了天然的双阙。

作为一生都在战争中挣扎的朱迪,他也从一个军事家的角度来看待自己陵墓的天然险峻,易守难攻。这是保护长陵恩殿的基本条件。

因为墓葬有仆从把守,周围也有仆从,所以战争首先烧在外围墓地,这也是长陵得以生存的另一个因素。

长陵的工程实在是太大了。雇佣了40多万军人和民工,用了18年才完成。

3.长陵宏伟的恩殿

长陵的恩殿是他的孙子朱瞻基(宣德章)在宣德二年(1427年),即朱迪死后三年建造的。效率挺好的,而且不是"豆腐渣工程"苍桑历经五六百年的巨变,依然安然无恙!

进了义恩门,就面对北面高耸的义恩殿,完全符合主人的身份。它是所有明十三陵中最宏伟的建筑,与故宫博物院的太和殿齐名。双子座"!

"伊恩"这意味着感激和祝福,它仍然是仿照朱迪的金殿,这是在他去世前建成的。规模无与伦比!朝堂九间,宽五间,进深五间,共四十五间。

黄瓦红墙(朱砂色)重檐。寺庙高大的屋顶由60根金丝楠木支撑。中间的四根主柱由高12米、直径1.17米的单木支撑。方、柱、檩条、椽、斗拱、雀代等都是楠木做的。

朱迪的铜像看起来像一个坐在九龙须弥山宝座上的止水。正殿位于三层汉白玉平台上,高3.2米。在钩子围栏周围,看起来大厅很大!

4.保护兵临城下的敌人

长陵和定陵隔河相望。然而,定陵位于整个墓地的西部。这座陵园修建得很晚,但体积仅次于长陵。虽然已经近400年了,但是早就坏了。地上铺着黄瓦绿苔,柱子是瓦的。两座坟墓每天都在夕阳下默默守望。

定陵被三次大火烧毁,几乎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清军入关,对最东、最西的德陵、定陵,甚至"到处都是砖块和瓦片,大火持续了三天。"在此之前,李自成攻占了十三陵,火烧之下的十三陵高温爆裂,定陵、德陵、庆陵的地面建筑也被摧毁。

三年后,顺治四年(1647年),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清廷对明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崇祯年间修缮了四陵寝。清廷经过50年的工作,对已经被自己破坏的定陵和德陵进行了大修。

由于清廷的关注,解决了十三陵的治安问题,客观上保护了末代长陵的殿恩。

这也是一场战争。在1948年底的战役中,为了保护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民解放军敦促将军傅和平谈判。经过努力,北平终于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和平解放,包括长陵在内的十三陵也终于安然无恙。

5.结论

长陵的义恩堂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祭祀大殿,它的幸存可以说是明十三陵最后的地面建筑遗址,这也让我们可以赌一赌中国古建筑的汉唐原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