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不一意北伐转而屯田发展蜀汉还会灭亡吗?(如果诸葛亮不死北伐能不能成功?)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2 12:00

诸葛亮是三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之一,官至蜀汉丞相。他为了复兴汉朝而献身北伐,最后还没出生就死了,星落五丈原。诸葛亮晚年一直在发动对曹魏的北伐,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很多人说是因为北伐,蜀国国力越来越弱。那么如果诸葛亮不同意北伐,转而屯田

开发,蜀国还会灭亡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比一下,有没有蜀汉建立的政权可以不用北伐就能保住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蜀国建立的政权有十几个,包括自蚕丛建立以来延续了700多年的古蜀国、西汉末年公孙述建立的家族(又称程汉)、三国时刘备建立的蜀汉、十六国时期李雄建立的程汉、 五代王建建立的前蜀,五代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北宋建立的,南宋吴建立的伪蜀。

这些政权很少进行北伐,但没有一个能持续很久。当然,之所以不能长久,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政权相对弱小,不战而降就被其他地方的政权打昏了。相对来说,蜀汉政权是所有这些政权中最强大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政权根本不能与蜀汉相比。有一个很合适,国内外环境和差不多,就是孟知祥建立的后蜀。

像蜀汉一样,后蜀王朝只经历了两代,在孟尝君时灭亡。

历史学家认为,孟尝君是一个为了享乐而亡国的皇帝。北宋灭后蜀国时,赵匡胤严厉指责孟尝君说:"当你用七宝装饰这个的时候,你应该用什么来存放食物呢?如果你这样做,不要死!"用赵匡胤的话说,就是说,他贪图享乐,误导了他的国家。

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另一个记录,它记载在《舒朗·焦健》中:"常之行,众人抱路而泣,常掩面而泣。从二江到梅州,一路上数百人惊恐万状,盖与王彦不同。"为什么那些普通人冒着生命危险哭着给孟畅送行?很简单,因为后蜀统治时期,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很少打仗,所以人民生活很好。他们认为孟尝君是个好皇帝,舍不得与他分离。

后蜀很少打仗,另一个证明是,首先后周和北宋很多州相继投奔后蜀(后蜀很有钱)。后来,当后周和北宋到处征伐的时候,孟尝君也急了。他出兵北伐,与南唐交战。简而言之,他想在战争中占据主动。但是他的军队里没有一个人能带兵打仗,打的仗都是败仗。连孟畅自己都感叹:"我和我的祖先已经用温暖的衣服和美味的食物培养了40年的学者。一旦我们面对敌人,就不能为我们在东方放一箭。虽然我们要加固城墙,但谁会和我们一起守恶!"

孟畅为什么会失败?即只重视发展国内生产,不投身北伐。所以,四十年来,那些部队都很懒,没有得到锻炼,不会打仗。

从这个角度回头看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不管北伐,选择休养生息,蜀国最后的结局会不会和孟尝君差不多?

显然,正是由于这一地区的特点,中国的政权不可能建立起统一的王朝并一直坚持下去。除了在蜀国,还有一些地区是可以依靠的(比如刘邦潜入,获得了三秦之地。刘邦依靠三秦巴蜀之地,最终打败了项羽。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孟尝君为何在最后时刻出兵关中?是他明白这个道理。可惜他的军队不行。我明白了,我拿不下来。

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开辟另一个根据地。只是诸葛亮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成功。

所以诸葛亮没有去北伐,对蜀国来说只有一个结局,像后来的蜀国一样,死的更快!

(参考资料:《三国志》、《新五代史》、《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