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是什么人(徐光启有多厉害)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2 09:26

说到徐光启,不知道你了解多少。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名的。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人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都说这个徐光启真的很厉害。先来看看徐光启的生平和徐光启的简介吧!

轮廓

徐光启(1562.4.24-1633.11.8),法华会(今上海)人,

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天主教圣名保罗,汉族。崇祯朝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侍郎。

徐光启一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尤以农学为著,翻译了《几何原本》、《太西水法》、《农业行政百科全书》等书籍。同时,他也是沟通中西文化的先驱。他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皇帝赐太子太保、少保、石文鼎。

角色的生活

徐祖籍苏州,移居上海前是农民。徐光启的爷爷靠做生意发家致富,但父亲徐思成下来后,还是转行务农。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清坊(今上海市黄浦区巧家路)。少年时,徐光启在龙华寺学习。

1581年,明朝万历九年,金山卫试进士后,在家乡教书,娶了本县处士吴小喜之女。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一次乡试失败。为了养家糊口,徐光启像父亲"弱冠弥补了学生的高等教育,粮食足够进宫读书,家里穷,就教中年孩子。"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母去世,徐光启父母年过半百。再加上洪水,徐光启一家每况愈下。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了寻找出路,徐光启与同乡董其昌、张鼎、陈继儒一起到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乡试,徐光启落榜。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到广东韶州讲学,结识了耶稣会士拉札罗·卡塔尼奥(Lazzaro Cattaneo)。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调到广西周迅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受到考官焦红的表扬,以顺天府为中选。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未能考中进士,回乡任教。万历二十八年(1600),他去南京拜见老师焦红,第一次见到耶稣会士利玛窦。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光启没有参加考试。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在南京被耶稣会士让·德罗查受洗入天主教,教名保罗。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入选翰林院。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次年春翻译印刷出版。翻译完《几何原本》后,他又根据利玛窦的口述翻译了《度量法的意义》一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翰林阁三年期满,被翰林院授予检讨。同年,徐光启的父亲在北京去世,他回到家乡保留制度。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拉扎罗·卡塔尼奥应邀在上海传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的开端。在守制期间,他整理并定稿了《测义》,并将《测义》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相互参照,整理汇编了《测义》一书,论述了上高定理,开辟了双园和农家别墅,进行了作物引种栽培试验,并作了《地瓜疏》一书。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回京,复职。由于秦对日食的计算不准确,他与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撰写了《简平仪说》、《平昏图说》、《日晷图说》、《夜拨图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向耶稣会教士P. Sabbathino de Ursis学习西方水利,翻译了6卷《太西水法》。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与朝中部分大臣意见不合,徐光启病休赴天津。他在方山、涞水两县种植水稻,进行各种农业试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稿》、《北方农耕志》等书,为《农业行政百科全书》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年礼部侍郎沈阙三封附信,要求查处外国传教士,因南京教难。徐光启在《述章》中为传教士辩护。同年,徐光启回京,复职。次年被任命为左春芳、左赞善。病后回到天津,制定了“粪规”。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发兵进犯山海关,徐光启被召入京。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他多次要求练兵。后升为河南道御史少湛,督通州新军。然而,由于军队薪金和装备供应方面的困难,训练计划并不顺利。

明日启元年(1621年)三月,徐光启回天津养病,六月辽阳沦陷。他被召回北京,并被敦促使用红色易大炮来帮助保卫城市,但他在12月再次辞职,因为他与兵部部长意见不合。

天启四年(1624年),徐光启升任右侍郎,学士。当时魏忠贤专权,他不肯上任。第二年,他被解雇。徐光启回上海后,将积累多年的农资"系统地展开、审查、批准和安排",汇编成后来的《农业百科全书》。他和P.Franciscus Sambiasi共同翻译了《灵岩的勺子》。他还把自己的军事文章编成一本书,印刷出版了《徐的话》。

天启五年(1625年),徐光启隐退后,重点更新和校正了以前的农业丛书。经过勤奋学习,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天启七年(1627年)完成了《农政书》的初稿。

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被召回北京,复职。

崇祯二年(1629),升任礼部侍郎左。由于秦对日食的计算不准确,崇祯皇帝同意徐光启主持开历修订。同年,皇太极率数万大军进逼京畿,崇祯皇帝召集群臣平台商议此事,徐光启担任护战角色。

崇祯三年(1630),升任礼部尚书。

崇祯四年(1631年),多卷历书相继问世,即《崇祯历书》。

崇祯五年(1632年)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维修部。

崇祯六年(1633年)加太子太保,也是文渊阁大学士。同年11月8日,病逝于任上。

性格成就

天文学

日历修订

历朝历代都重视历法的编纂。但到了明朝末年,就明显落后了。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天文学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是明朝禁止历法研究政策的结果。沈明德福《万里野集》说"中国天文学的开端是历法所禁止的,研究历法的人被派去守卫,而制作历法的人则绝望",指的就是这件事。

明代实行的大历表沿用了元代的时间表,长期以来已经严重不准确。据《明史》记载,从1481年开始,就有人建议修改历法,但提出者不是被惩罚就是"古老的法律不能轻易改变","祖宗制度不能变"被拒原因。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时,斯又一次预测失误,朝廷判决徐光启和传教士共同翻译西法。是邢云路修订历法的参考,但很快就消失了。直到崇祯二年五月日食,徐光启计算最准,礼部邀开历局。有了徐光启监督历法修订,历法修订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入侵中原,历法修订工作在明朝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当时帮助徐光启修订历法的中国人有李之藻、李天敬,外国传教士有龙华民、熊三巴。

崇祯历书的编撰

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崇祯历书》的编撰和为历法改革而撰写的各种疏奏。在历书中,他引入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确引入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将星等概念引入中国天文学界,并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张全天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入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精确公式,并首次做出了视差、气差和时差的修正。

《崇祯历书》的编纂完成于崇祯四年(1631年)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137卷46种书,分五次呈现。前三次是徐光启本人所赠(23种,75卷),第二次是徐光启去世后李天经所赠。第四次修订是徐光启本人(13种,30卷),第五次是徐"手工订购和一半"最后由李天敬完成(10种,32卷)。

其他汇编

徐光启翻译古文,润色,修改实验。除了主编《崇祯历书》一书。还亲自参与了《测天论》《大测》《日缠历索引》《测全意》《日缠表》等书籍的具体编撰。

数学

数学应用

徐光启在他的历法修订中详细论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他一共提出了十个方面。度绕过十件事"),分别是:天文历法、水利工程、性情、兵器艺术和军事工程、会计和财务管理、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地理勘测、医学、钟表漏制造和其他计时器。完整地描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徐光启还建议在这些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

平移几何元素

徐光启对数学最大的贡献是《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徐光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学位的研究"同时,他还写了两本书,《毕达哥拉斯的意义》和《衡量异同》。"几何"名字的由来。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分科叫做"玄学"。"几何"单词"在汉语中不是一个专有的数学术语,而是一个虚词,意思是"多少"。徐光启第一个把"几何"“A”这个词作为数学的一个技术术语,用来指代数学的这个分支。他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翻译。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推行学堂,以几何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成为中学必修科目。《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来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因此,这个过程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始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完成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农业

农业管理百科全书

徐光启一生撰写了许多农学著作,包括《农政全书》、《地瓜疏》、《农遗杂疏》、《农书稿》、《太西水法》等。徐光启在农书上的著述,比起他在天文历法上的著述,在体积上没有那么多,但更费时、更勤奋。

提倡在农业中引进甘薯

天启年间,徐光启遭到魏忠贤的排斥,请假到上海生活,开始致力于农业研究。徐光启不仅研究了大量的农业资料,而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实验。甘薯最初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最初仅在福建沿海的少数地方种植。徐光启将其引入家乡,多次种植,最终获得成功。在上海推广后,他把红薯的种植范围扩大到了全国。

编写农业管理百科全书

《农政》一书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基本思想贯穿其中,那就是徐光启的"农业行政"思想。

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复职,此时完成了农书初稿,却无暇顾及历书,直至死于任上。陈子龙,他的主人,和其他人负责修订。崇祯十二年(1639年),也就是徐光启死后六年,以刻板的形式印制,定名为《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60卷,50多万字。12令包括:农书3本,田制2本,农耕6本,水利9本,农具4本,树艺6本,养蚕4本,蚕桑品种2本,种植4本,放牧1本,制造1本,荒政18本。

军事

军事思想

徐光启认为农业是富国强兵的基础,所以徐光启一直重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徐光启提出"设置障碍,整顿车马,储备军事装备,训练将领,训练士兵,严格执行制度,分清奖惩",但他认为这些只是"世俗的谈论,国家的理念"。他对敌防御的中心内容是"这么多词中,有两个很重要。一句是细化,一句是责任。一旦提炼,就会有深谋远虑的人取长补短,不随时间流逝;事实一旦说明,忠君爱国的人就会为国家考虑,比贾谊好十倍也不错。""精致"还有"责任"它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

训练部队

徐光启大力提拔管仲"八个无敌"(物资、技术、武器、选兵、军队的政教素质、训练、情报、指挥)和晁错的"四、先敌"(装备不好,选兵不当,对兵无知,选不到将军")。Do "八个无敌"可以天下无敌,如果是"四、先敌"然后兵无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从材料到备用"。"为中外国防制作实用仪器","极度挑选和训练精英士兵拯救胜利","千百年来打造资本平台(堡垒)的计划永远是安全的","监督朝鲜与外国结盟的特使"“徐光启集,辽左危已甚疏”。这些措施和措施都是"八个无敌"、"四、先敌"思想和"精致"、"责任"精神结合的产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启和时任登濑总督的袁可立都是少数积极主张加强对朝鲜战略控制的军事家。

在这些方法和措施中,徐光启特别重视士兵的选拔和训练,他提出"选拔需要实践选拔,实践需要实践实践"这个想法。

枪支制造

徐光启特别重视武器的制造,尤其是火炮。管状火器最初是中国发明创造的,但到明末,制造火器的技术逐渐落后。由于边防的需要,急需引进火炮制造技术。为此,徐光启多方建言,一直在不断地疏通。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应用、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兵、骑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徐光启可以说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应用于战争理论的第一人。

编写规则和代码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徐光启奉命在通州、昌平监督训练新军。期间撰写了《选练百字文》、《选练规则》、《练艺规则》、《形名规则》、《火攻略》、《制粉法》等。这些"脱衣"其实就是徐光启写的各种律典,也是近代中国较早的一批律典。徐光启"真实选择"、"实训"责任感。

书法

徐光启作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现存手迹不多。其中,徐光启用飘逸的行书写出了卢完颜的《论秦鹤与高峰》诗,出自"徐光启《海上生晚"从碑文和书法风格来看,此字迹可能是徐光启的早期作品。这幅书法虽然用笔稍弱,但风格古朴,与董其昌等人颇为相似,松江文人圈的相互影响也可见一斑。

个人工作

解释毛泽东六首诗中的意义,几何元素,测量意义,测量异同。

地瓜疏、狗牯驿、建平一说和太西水法

农业书籍的草稿、平方算术、刻字同文和算术的序言、考公季

《实践规则选编》、《杂农遗》、《农政全书》与徐的话。

崇祯历书,九章算法,凌邵,兵法战术

性格评估

明史:棺材合上的那一天,什么都没有了。

慈海:科研范围广泛,以农学和天文学为亮点。

简明英国百科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影响最大。

张普:公早期,他入馆,就是管天下,讲法治,学了很多书,会用。诗词书法,总是好的,就是雕虫小技不够学,识屏不够用,献给明治历和兵,没人感兴趣。

“史明·文远斯”:从督察长耿的指示,我再次质问罗汝芳。我以如芳为祖教书,擅长指挥哥哥和李志。

《文丁公醒世》(姬旭):今崇祯皇帝在戊戌变法后即位,拜见原官,为日服事,为官补宴。选择讲师的标准是"知识透彻,言行端正,年纪重,见识广",学术纯洁,涵养深厚,影响深远,才智超群,通达古今,修行明理。

明末清初的查继祚:一生学有所用,穷尽所有爱好,广谈阔论,废寝忘食。

明末文学家张浦,古代执政大臣,清廉开明,清新公允之比。

清代思想家梁启超说:精金美玉,不朽之作。

晚清教育家黄杰为挽救汉宋以来空语音的失传,对象数之学进行了思考。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余:我认为海派文明的开创者是明代的学者徐光启。

欧洲问题专家陈乐民是中西交流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