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三餐吃什么?(古代一日三餐都吃什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2 05:13

现在中国有很多好吃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别的风味。不去那里,就很难品尝到最正宗的味道。但是,在古代,不同时期的条件下,人们能吃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很多人可能觉得,在秦汉时期,想吃一碗面是不行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面。是真的吗?/你不说。秦

汉时期真的没有面条产生吗?

1.古人吃什么?像现代人一样,米饭和面条?还是说古代人吃的食物现在已经灭绝了?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微信,讲的是秦朝一个大人物穿越咸阳城,想吃东西,结果各种麻烦。因为他想吃的东西,比如西红柿打卤面,炒青菜,大西瓜甚至茶叶,那时候基本都没有出现。

现在的中国,作为一个美食大国,闻名于世,但是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水平似乎远不如现在。那么秦汉时期人们吃什么呢?今天中餐中复杂的烹饪和多样的菜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回到大汉之前。他在街边咖啡馆点的第一餐是西红柿面的面条,酒保的原话是这样的:"艾玛。先生,你在开玩笑吗?面条到了宋朝才出现,西红柿原产于美洲,到了清朝才进入中土"。

2.分两部分,暂时不能压西红柿的故事,先说面条。

根据定义,面条是"面粉"以面团为原料,加水揉制而成;面团被滚动、挤压或揉捏、拉、拽、拽和戳以形成长的、管状的、片状的或其它形状的面制品。

面粉包括小麦粉、荞麦粉和大麦粉。有人算米线,但在当今中国普通人的语境下,面应该不包括米线制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魏益民近日发表专题文章,探讨中国面条的起源。

他的观点很简单:"蛋糕"是中国面条的原始原型;剁荞面是中国面条的早期形式;面条是挤压面条的鼻祖,是面条规模化生产的初级形式。手擀面是小麦传入西域、关中、中原后,在刀削荞面、烙饼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刀削荞面”与“剁荞面”相结合的家庭食用面。新疆拉条子是兰州拉面的祖先;拉面是手工面的雏形。

我国考古发现的研磨机很多,距今可达11000~9000年。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出土了一批5000年前的碳化小麦种子。河南灵宝县张家湾收藏了一件东汉时期的青釉陶器作坊模型,展示了人们磨米磨面的场景。

3.此外,根据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吃货记》记载,小麦在西汉时期从西域传入关陇,开始在中原大量种植。"在没有小麦种植的年代,肯定没有面筋,有弹性和延展性的小麦粉面条。那么,以前中原、关中、陇西、陇东有面条吗?如果有,面条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它是如何制作和食用的?"

一个重要的发现出现在2002年10月——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的一件距今约3900年的蓝纹红陶碗,发现与今天的"面条"一些事情。"面条"呈米黄色,粗细均匀,直径约3毫米,长500毫米。专家分析后认为,主要是小米和少量小米制成的。

在这个碗里"面条"书中还发现了动物骨头碎片,说明是一碗肉面。这一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根据食物、文字、壁画资料来看,之前在中国发现过"面条"最多也就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也开始挑战西方研究人员关于意大利面起源和历史的假设。

西汉时期,出于军事储备、安全和大型盛宴的需要,朝廷需要发展可以多人储存和食用的粮食生产技术,于是出现了"烤面条"。

烤好的面条含水量低,便于储存和携带。也是熟食,可以马上吃,也可以切成条状放在汤锅里煮。东汉崔莽(约公元103~170年)记载"水饼"、"做蛋糕"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面条的文字记载。需要注意的是,当时"蛋糕"和今天的意义不一样。

但由于当时陇西、陇东、关中、中原地区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原产于中国的黍、黍、荞麦、大麦(包括裸大麦)和大豆,所以小麦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并不太普遍。

所以秦朝的小麦粉面应该是比较少见的。还有"面条"这个词是由"创造的。汤饼"重命名它。所以确切的说,"面条"说它存在于宋代是不符合史实的。就算秦朝吃不到,汉朝也随时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