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后来答应了和蒙古一起打金国?(南宋为什么和蒙古联合)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1 18:26

说到南宋,这个国家真的很纠结。据说刚开始的时候,他没有和蒙古一起打金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和蒙古一起打。这真的很尴尬。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示这个问题吧!

王夫之评论南宋历史说:"用金灭辽失中原,用元灭金失

长江左"。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要知道,蒙古灭金始于1210年,止于1233年,历时23年。

战争初期,晋国人口一千万,疆域千里,根本不在乎蒙古这样的小国。但随着战争的进展,蒙古不断取得胜利,晋国被迫从中都(北京)迁至汴京(开封),依靠黄河和潼关生存。最后被迫放弃汴京,彻底灭亡在蔡州。

在这样长达23年的过程中,南宋对蒙古和晋国的态度根据战争的进展不断调整。

并不是说南宋一开始就要和蒙古灭金,也不是说南宋不会同意联合蒙古进攻晋国,从而防止晋国灭亡。

我预感到徐金国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应对。

南宋第一次得知蒙古攻打晋国是在1211年,也就是第三次宋金战争后的四年。

六月,按照惯例,宋王朝的使臣郁容要去晋国都祝贺晋国皇帝的生日,但是让郁容想不到的是,到了涿州就无法前进了。

不久,毓荣得知蒙古军队正在大规模进攻徐进,一战中,徐进30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

得胜的蒙古军已进居庸关,前锋已到都城,晋国被迫宣布戒严。

惶惶不可终日的晋王自然来不及迎接前来祝寿的南宋代表团,玉容等人被迫折返。

回来后,玉容报告了金国和蒙古开战,战败的消息。这时,南宋有识之士马上意识到,当年的历史将重演:金国灭亡不可避免,蒙古成为南宋邻国。

而南宋却找不到应对的办法:既不能主动进攻晋国,也不能与蒙古接触。

所以除了命令江淮、京沪、川军加强防备,并没有制定出一套应对未来局势的应急方案。

第二,金迁都汴京后,南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早在嘉定七年,即1214年,成吉思汗就计划向宋朝派遣使节,企图与他结盟,攻打晋国。但由于交通不便,苏布汉最终未能成行。

这一时期,蒙古多次大规模入侵郭旭,失去抵抗能力的郭旭只能坐看蒙古骑兵在长城以南、黄河以东、以北的腹地烧杀抢掠。

1214年,晋国被迫放弃中都,迁至汴京。7月12日,徐进使节抵达临安,宣布迁都的消息。

弱小的女真改变了南宋对徐金国的态度,朝廷分为两派:

有人主张强硬:

日常生活舍人甄修德报告宋宁宗,他建议停止每年的贡品,奖励军队的钱,并更新军备。甄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建议停止与女真的良好交往,停止缴纳年币,派兵镇守淮河。

还有的主张暂时断绝关系,却以各种借口拖延压岁钱。

也有主张支持的:

例如,淮西大臣乔行健认为强大的蒙古人足以摧毁晋国。晋国和宋国虽然是世仇,但现在是南宋的屏障,古人不能不重视。所以要继续给晋国输血,帮助他们抵抗蒙古。

支持两派的人很多,右丞相史也倾向于支持两派,但南宋最终采纳了强硬派的意见。

正式宣布停止支付金国年币。

三、不死典型:金发起第四次宋金战争。

俗话说,不死就不死。

南宋虽然停止了年币,但并没有断绝两国的外交关系。只是口头上建议在隆兴二年将年币金额降为25万两银丝。

然而,金国皇帝拒绝了。

不仅如此,晋国还以不缴纳年币为由,主动发动了对南宋的侵略战争。但有一段时间,被蒙古打得吐血的女真无法通过战场获得利益。

第四次宋金战争持续数年后,晋国多次被南宋打败,不仅兵败,而且毫无进展。

四川方向,名将洪雁阿林死于蜀口;在镜湖方向,擒获猛将黄易阿鲁;在淮河方向,整个时间更"根本没有军队。。

正如《黄金历史》评论的那样:"玄宗南征,士败马不同","民族精英几乎丧失殆尽","官邸的武功都在南方"。

最终在两条战线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进攻南宋。

徐进的罪恶行为导致南宋对和平失去兴趣。原本主张保持和解的宰相史被迫转而对金采取强硬态度。

事实上,在蒙古的不断进攻下,金国统治地区的山东、山西、辽东、河北都已经破败不堪。迁都汴京后,只能依靠黄河和潼关防御蒙古进攻。

南宋无论是否缴纳年币,都无法改变金国灭亡的命运。

随着西夏的灭亡,晋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第四,南宋最终决定统一蒙古,灭金。

窝阔台继位后,蒙古向晋国发起总攻,三支蒙古军队同时南下。窝阔台亲自率领中蒙军队渡过黄河,直奔汴京。

其中,拖雷率领的蒙古军在三散中消灭了徐金国最后的10万精锐,徐金国末代皇帝金爱宗在汴京被围前领兵逃亡。

这时,徐金国的死期就在眼前。

觉醒的金爱宗派遣使节到"冰冷的嘴唇和牙齿"道理,试图说服南宋,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此时的晋国已经失去了作用"Lip "的力量。

这一年,蒙古使节到南宋,要求南宋联合灭晋国。许多朝鲜大臣认为他们可以借此机会报告"靖康之耻",以及一百多年的血海深仇。

淮安安福使赵范虽然引用了当年联金灭元的例子,但最终还是带来了灾难"海上联盟"反对吧。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除了联合蒙古,并没有更好的对策。

著名的孟珙也认为:"如果国家有能力做事,那么士兵就不能给粮食。其次,它是执政的助力。否则黄金毁于一旦,(蒙古)贪得无厌,必至我。"

也就是说,南宋并没有坐山观虎斗的优势。与其坐着看晋国灭亡,不如抓住机会"和谐"。

最终,宋理宗决定派遣特使返回蒙古,并同意联手销毁黄金。

南宋在平定晋国的过程中,收复了淮河全境,包括寿、泗、苏、濠、海州五州一军二十郡。

此外,京师西迁,收复唐、邓、十一县和邳州两县。

所以,从整体上看,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和联合金灭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所以南宋对晋国的态度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晋国的强弱而不断变化的。如果晋国能够抵抗蒙古,那么南宋自然不会冒险破坏和平,联系蒙古进攻。

相反,由于晋国灭亡在即,南宋无奈出兵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最终选择与蒙古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