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交了哪些税?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1 10:13

交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很多时候,即使我们买了东西,其实也是在不知不觉中交税的。有人算过一个人一生要交多少税。虽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确实说明了我们在纳税的事实。其实古代人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也需要交税。但是,古代人的税是什么税,他们

是怎么纳税的?

李世民来说,唐高祖和他孙子的皇后的死是情感上的痛苦。但是从权力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消除了两个潜在的制约因素。

自李渊去世那年(625年)起,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包括“折府”、“贞观法”、“新礼”等制度。官兵制度和贞观法出台较早。在此,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另一件大事——税收。

李渊时期,定了一个“租租调整制”的规矩。它本质上是人头税: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年轻人,每年支付多少食物和衣服,出差多少天,都有固定的标准。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会没事吗?其他人有一些负担。

第一种叫做‘家庭税’。顾名思义,家庭税是以家庭为单位征收的,收税的依据是家庭财产,或者说白了就是土地。家里有多少亩好田,多少亩差田,多少亩枣园,根据产值换算出一个总数,根据这个总数确定税收水平。唐高祖当时比较单纯,所以分为三个层次。此时的李世民,人们已经开垦土地,恢复生产,户数也逐渐增多。贞观九年(635),“设天下三等户,定为九等”。因为三等太厚,他们被当作九等征税。具体税值,四千到五百(一千文是一两银子),差不多就是现在的一千多到一万多,算是一笔不大不小的支出。

第二种叫做‘仓库税’。易仓不是什么新鲜事。李渊时期称为‘社仓’,一般称为‘长仓’,意为国家物资储备。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国家按保护价收购;歉收时粮价上涨,国家以保证底价卖给大家,起到调节粮价、缓解饥荒的作用。它已经存在好几代了。

仓库有两种操作模式。一个是国库出钱,一个是老百姓每年出钱。两种本质差不多,因为国库的钱也是老百姓收的。汉代国家多买,隋唐则实行征收制度。

唐高祖的形势尚不明朗。李世民上台后,义仓的建设更加规范。最早提出这件事的是戴周。他打了报告,说现在国库空空。我攒下的那一点点家当,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转。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政府会非常被动。建议仓库一般为其建造。李世民看了报告后说:这是好事,但不要让它成为人民的负担。请有关部门讨论一下。报告转到财政部,大臣(户部大臣)组织人员研究,拟定了一个方案:‘亩产两升。存放在县城里,以备来年不测。“一是随田征收,相当于地税;二是税率每亩两升,差不多两斤半粮食;第三,全国铺开,各县市都要建立储备。

与“租一个平庸的”相比,家庭税和仓库税不是“正供给”,而应该属于一种“小税”。但几年后,它们发展成了决定性的税收,一举吞噬了‘租金平庸’,成为国家的‘正供给’。

自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一直没有新的皇后。贞观十一年(637),一个14岁的少女进入后宫,被封为‘才子’(皇后以下,是公主、棺材、美女、才子)。小女孩的名字叫武则天。武才人在宫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她的戏直到二十年后才正式上演。

李世民大刀阔斧地修改了一些规章制度,在国外总是打胜仗,大概是对自己满意了,又再次着手搞冥想。但在这种情况下,上帝不知何故只是丢了脸。说到闭关禅,不是这个灾难,就是那个灾难。年初刚学完禅礼。今年4月,一场地震推倒了甘源寺庙前的一棵槐树。7月份,更是雪上加霜。洛阳发生水灾,淹了皇宫。6000多人淹死了。就算祥瑞没有,灾难还是那么多。这时,魏徵同志又来凑热闹了,频频报告皇帝要从头到尾干完,居安思危!李世民在上一次冥想中没有为他而战,所以这次我会忘记这件事。

此时马周还是州监委(御史台)主任,作报告,更不礼貌。一是说现在人民负担太重,怨气很大;二是国家刚刚复苏,经不起折腾。这个时候,铺张浪费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他还打了个比方,说汉武帝喜出望外。好在是在“文景之治”之后,国家积累了元气。假设汉武帝是汉高祖刘邦的接班人,国家就要被搞垮。李世民只是给老爹起了个庙名‘高祖’。这是什么意思?

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升任太爷,大摆筵席。在宴会上问魏徵:"你觉得我最近的工作怎么样?"

魏徵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就名气和功德来说,比当初好太多了。如果要说服人,恐怕不如当时"

"野草更旺,大家也要更服气。为什么没有当时好?"

"可能有点自负。骄傲使人落后。"

"为什么我感觉不到?举个例子吧。"

魏徵给他举了个例子:陛下起初怕没人出主意,孙第一个出主意,赏了他一座庄园;后来能够正常听取意见,比如戴舟对案件判决的质疑,欣然采纳;最近变得不愿意接受意见了。前段时间,黄德深写了一封反对修建洛阳宫的信。陛下差点想收拾他,但他听了我的建议后勉强接受了。这不是骄傲。这是什么?

再说几句皇甫德申吧。这家伙不仅仅是反对建造洛阳宫殿。他一个小小的副县长(中牟县丞)向皇帝做了报告,一口气批评了三件事:第一,修洛阳宫是浪费人和钱;二是收地租(应该不是税收‘租金’中的租金,可能指仓库租金),属于搜括人;第三,社会上流行一些奇形怪状的发型,都是皇亲国戚带来的坏头。(‘洛阳宫,劳役;收地租,收得厚;风俗之高,盖过皇宫。”)李世民看到这个报道,气不打一处来。对方说:"我觉得这个皇甫德山,政府最好不要派一个人,收一桶米。只有我宫里的这些女人都剃了光头,他才能满意!"我准备以诽谤罪惩罚他('我要以诽谤罪对待他。')

这时,魏徵出来劝皇甫德山不懂事,但底下人出谋划策,没有把话说得更激烈。上面的人恐怕一点都不认真。他的话虽然狂妄,陛下听听得见的部分,也就过去了。(‘自古书不渴,触不到主心。所谓疯子的话,圣人选择怎么做,只有陛下自己能判断!”)李世民想想,还是做个圣人吧,不但没治好皇甫德申的罪,还给了他奖金和升职。所谓不愿听意见,指的就是这件事。

一个国家做得好是好事,但如果自满,必然会变成坏事。李世民当了一等皇帝,立了多少功劳都是其次——历史上还有比他更大的功绩,比如不久之后的唐玄宗。但能一直坚持下去的,是极其难得的。有上帝的敲打,有敢说话的直臣,更重要的是能听进去,这样最后才能有那个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