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最后有可能成功复辟国家吗?事实上,时钟是成败的关键。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0 22:13

蜀国后期很难阻挡魏国的军队,最终于263年被魏国所灭。然而,姜维还想做最后的挣扎,打算利用钟会来救活蜀汉,但最终功亏一篑,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其实姜维的成功主要看钟会能不能造反成功,因为钟会是主力,姜维手里的兵力不多。然而,钟会没能挺过这一关

,因此蜀汉的生命跨度难以持久。钟会也是急于求成,过早的泄了袋。最后和姜维一起被魏军杀死。

作为三国中后期的风云人物,姜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留下了许多谜团,导致后人对姜维有很多误解。最典型的就是陈寿,他对姜维的评价比较低。文武双全的姜维一心要建功立业,却打了无数个旅,判断失误,最终摔死"字里行间都有轻蔑,尤其是对姜的死。

然而,在姜维死后83年,一份藏于朝廷的秘密档案被发现,揭开了三国的一大谜团,也证实了姜维最后的巧妙计划。正因如此,有学者称姜维不可抹黑,是真正的英雄。

姜维本是魏国将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同僚排挤,最后投降诸葛亮。

诸葛亮对姜维评价很高。姜伯约勤于时事,深思熟虑,一丝不苟,事事考。永南(邵丽)和吉昌(马良)不如别人"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发现"这人的心在汉朝"。

忠于汉室,才华横溢,这两点让诸葛亮非常满意,所以从此姜维一路高升,很快就升到了中国军队征西将军的军衔。诸葛亮临死前,差点指定姜维为他的军事接班人。一个曹魏将军能让诸葛亮如此待他,可见姜维的才华。

但蜀国最后十年很乱,主要导火索是丞相费祎遇刺,由此内部纷争不断。尤其是宦官黄浩,深得刘禅信任,把成都搞得乌烟瘴气。为了避免灾难,姜维只能选择在栈中定场,而"九伐中原"(其实应该是11次北伐)。

公元263年,魏率军五路伐蜀,姜维到,要求分别派张仪和廖化守阳安关和桥,防患于未然。但是黄皓告诉刘禅魏军不会来了。请放心,刘禅对此深信不疑。

直到钟会围攻汉、乐两城,又派大军攻下关隘,才派援军占领重要关隘。魏虽然攻城略地,但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被姜维挡在剑阁,甚至"会(钟会)不能断,运粮县远,议归"我想撤回我的军队,回到中国。

不想,就在这时,邓艾取得了突出的战果,由景谷路偷渡,进兵至绵竹,诸葛瞻乘胜追击,敌军到达成都城下,刘禅主动投降。

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投降,《三国志》记载"他奉先主之命,放出铠甲,希望能在府城军前会合。士兵们很生气,拔刀砍石"姜维的士兵很生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投降。

但是,关于姜维的投降有一些争议,即:姜维是真的投降还是假装投降?

陈寿形容钟会"我要给五万维和人员当先导。魏兵大怒,杀了会和魏,而魏的妻子也全被牵连"没有说姜维投降是真是假。上面只是说钟会对姜维很大方。后来钟会除掉了邓艾,自立为益州牧,背叛了曹魏,准备起用姜维为先锋将军。结果姜维一怒之下被魏兵杀死。

那么姜维到底是伪造投降,唆使钟会造反,达到复兴汉室的目的,还是真的投降,之后被钟会赶尽杀绝?如果姜维诬告投降,陈寿为什么不记录?是因为陈寿看不起姜维吗?所以,这在当时成了一大谜团。

其实陈寿不知情或者说情有可原,因为直到蜀亡83年后,姜维假投降才确凿,真相大白。

公元346年,东晋桓温起兵入侵成都,收复蜀国。桓温的将军孙胜发现了一份只有23个字的秘密文件,这是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密函。

"愿陛下忍辱数日,臣欲还社稷于危难,日月清静重见"

原来,蜀国灭亡后,姜维偷偷给送了一封信,要他忍受被俘虏几天的屈辱,不久就可以"日月静,重见"。

所以,姜维怎么能"想让国家脱离危险"然后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钟会和邓艾的矛盾,先骗取钟会的信任,借钟会之手除掉邓艾,然后策动钟会造反,占据蜀国自立,抵抗援军,最后除掉钟会实现"国危则复,日月复"。

姜维已经实现了一半,可惜最后失败了。

蜀,一份密宫档案,虽然只有23个字,却证明了姜维是假投降,最后在死前策划了一个千古绝招。这个计划极其危险,一环套一环,任何一步走错都将万劫不复,可谓如履薄冰。遗憾的是,魏军中有一个叫魏官的人,破坏了这个巧妙的计划。否则,姜维很可能会把国家还给蜀汉。

所以批评姜维的人,包括陈寿,其实都没有看到或者忽略了这一点。姜维是真正的英雄!

然而,这样一个英雄却被残忍地肢解了。史书记载,姜维"大如水桶"胆囊被血淋淋地挖了出来。如此惨死,在蜀汉历史上绝无仅有。刘禅倒了,姜维还会倒,大节不亏,但姜维选择了一条危险的路,只能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