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办学和周游列国的钱从哪来?(孔子周游列国哪来的钱)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0 18:26

孔子周游了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他周游列国,试图传播他的思想,让君主接受他的思想。但其实很多君主对他的态度都差不多,孔子也经常四处游历,但孔子无论想做什么,都需要资金支持。那么孔子办学和周游世界的经费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能一直做这些事?孔子

的收入情况如何?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孔子对钱的态度异常豁达洒脱。

现代对孔子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发现,古代儒家把孔子塑造成一个无欲无求、无情无烟火的圣人,带有政治意图,这绝对不是真正的孔子。

孔子是一个很务实很接地气的人。对他来说,钱是实现理想的工具。他不爱钱,但也不会装清高。他需要钱,但他不会因为钱而放弃坚持。

富而贵是人之所欲;不按其道得之,则无处。贫穷和吝啬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你没有顺便得到它,不要去。意思是:富贵是人们追求的,贫穷是人们痛恨的。但是,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追求财富和摆脱贫困。

有钱可求,虽然我是个挥鞭人,但我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你不能要求,就按我说的做。意思是:富贵合道,连鞭打人的任务都可以做。如果不符合道,那就按照自己的爱好做事。

孔子认为,君子不可为利忘义,但不需要节俭,安于贫穷。

2.孔子对金钱有很大的需求。

如果我们不刻意去研究,可能会忽略了孔子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谓孔子周游世界,一般是几十人一队,包括弟子、马夫、仆人等。对于这么大的团队来说,吃喝拉撒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更何况孔子及其弟子一直活跃在贵族阶层。参加他们的聚会,宣传他们的思想,孔子一行至少要有体面的生活,维持基本的社交礼仪。

孔子一行走遍天下,13年不生产,还得维持应有的排场,开销肯定少不了。

孔子周游列国后,深感壮志未酬,于是召集弟子讲学。孔子收徒不教类,徒多"又穷又便宜"穷弟子上学只需要拿10条肉干当礼物。孔子有3000个弟子,通常认为这是一个虚数,但弟子的数量肯定很多。要保证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成本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孔子认为君子应该精通六艺。六艺中的声乐、射箭、骑马等都是阔气的项目,这些教学设施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孔子召集弟子讲学,相当于办了一所半公立大学,成本很大。孔子死后,弟子守孝三年。后来很多弟子一起整理编纂《论语》,需要很多钱。

总的来说,孔子的弟子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一直在不停地奔波和搬家,这些都需要极其优越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

3.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

有人可能会说,以孔子的名声和威望,难道没有人资助吗?是的,一定有很多。但孔子很清楚,人都是短舌软舌的,他拒绝接受有目的的补贴和大额补贴。不能拿别人的钱,自己赚。孔子干脆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他的代理人是他的弟子子贡。

自贡的生意有多牛逼?前人已有记载。《论平衡与知识》包含:"子贡善于生活,意思是高低之期,算在合适的时间,所以货殖多,比陶铸有钱。"很多人认为子贡因为出身富贵之家,所以擅长经商,低买高卖,积累了大量钱财,成为孔子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这种观点忽略了孔子对自贡的影响。

子贡很小的时候(有人认为他18岁)就成了孔子的弟子,但直到孔子开始环游世界,子贡才跟随孔子,那时子贡25岁。在这一点上,子贡与师兄弟完全不同。师兄弟一直在孔子身边,子贡周游列国时才临时加入孔子的队伍。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子贡离开孔子的七年,应该是基于孔子的授意或启发,慢慢布局事业,为孔子周游世界做准备。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贡在孔子身边侍奉。这种理解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子贡在孔子刚开始周游世界的时候就跟随孔子。

在孔子周游世界的时候,子贡作为孔子团队的后勤官、外交官和先锋,帮助孔子处理一些杂事和困难,同时子贡也没有停止经营一个商业帝国。他的商业活动与孔子周游世界密切相关,相互支撑。子贡视孔子为日月,苦心经营孔子庞大的商业帝国。孔子得以顺利周游世界,召集弟子讲学。这个商业帝国功不可没。

至于另一个问题,子贡是商业帝国的真正掌舵人,还是只是一个代理人?这恐怕已经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无法解开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