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敬老政策是什么样的?(汉朝的初期政策是好的)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10 11:26

尊老一直是现代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传统美德。既然是传统,自然自古就有。我们现在对老人有很多方面的照顾和优惠政策,那么在古代,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对老人的照顾呢?今天就来说说从西汉开始的尊老政策。

纵观历代,赡养老人的做法千差万别,最好的

是汉朝。西汉初期,国家一恢复稳定,皇帝就颁布了一项关于养老的圣旨,规定8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养老。老了,给几根棍子,吃粥"治疗。

汉高祖宣布,凡年过五十的人,如果人品好,能带领大家行善,都可以担任"三老"职务,从乡到县,还有县长程维"用事物教学",不徭役,每年十月赐酒肉;文帝圣旨:"老人不暖不饱肉。今年年初,人们不时向长辈们询问,没有布帛酒肉的馈赠,如何帮助天下子孙供养亲人?今天说官方应该是接收人,或者陈苏,意思是养老!有命令。"

成帝元年,享受这一法定待遇的老年人最低年龄降为70岁。每年秋天,当地政府都会进行人口普查,对老人进行登记,并举行隆重的授棒仪式。

比如《后汉书·礼记》中记载:"中秋月,郡与道,皆与民比例。70岁的给玉簪,喂粥。八十,九十,礼物加。玉杖很长,上面装饰着鸽子。不噎着的鸽子,希望老人不要噎着。"从这个记载来看,汉代养老不仅务实,而且有良好的健康愿望,如上所述"不噎着的鸽子,希望老人不要噎着"。

1959年,甘肃武威县醉磨子18号汉墓出土一根鸽子杖,杖尾系有王杖圣旨木简。根据这张木简和1981年同一地点出土的一张西汉圣旨木简的记载,可以看出汉代养老敬老的法规一直是一致的,每隔一段时间,皇帝就会公布敬老的法规。

最耐人寻味的是,西汉的圣旨明确规定:"高年赐王杖(即前文中的玉杖),其上有鸠,使百姓见之甚于节。""70多岁,王杖六百多石,入府不得人心。"

当时"六百石"官职是卫生员令、县官令、小县令,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换句话说,汉代70岁的老人生活在"政治"享受世界上厅级干部的待遇,拿着权杖进府不用鞠躬,可以和地方官平起平坐;"政治"这种待遇也体现在“能力”上绕道"。驰道是车马之路,绝对禁止别人走。即使是王子也不允许。可见汉朝的老人有多特别!

此外,汉代诏令还明确规定,严禁各级政府擅自招收或拘禁老人,也不得虐待或殴打老人,违者"关于放弃市场"。

据记载,汝南云阳白水阁主任张敖辱骂接王杖之人,并拖老人修路。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太守无法审判张敖,廷尉(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也无法定案,只好请皇帝定夺。皇帝说:"你应该通过比较诏令来抛弃市场。"张敖最终被判死刑。这件事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

也许是受了汉朝的影响。后来各个朝代对老人的待遇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对我老,对人老,是流传千年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