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死才是曹操最大损失?郭嘉和司马懿谁更厉害?(郭嘉为什么要曹操杀了司马懿)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9 19:00

郭嘉的英年早逝也让曹操心痛不已。这样一个天才的离去,是曹操最大的损失。如果魏国人才不多,对吴国或蜀国来说都是危险的。毕竟三国时期人才竞争最激烈,往往一个人就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过郭嘉和司马懿的关系也很微妙。郭嘉说他看不透司马懿,很想见到司马

懿,只是没有机会。

最近电视剧《三国秘笈》正在热播。郭嘉在前11集没有出现,12集结尾才出现。前期对这个角色的准备已经非常到位,简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郭嘉虽然刚刚出场,但是瑟瑟发抖的人却一直站着不动,看得入神,从没出过差错。进城不到一天,就打乱了福寿等人蓄谋已久的安排,似乎有点神化了。

但其实三国秘笈并没有神化郭嘉。真实历史上郭嘉那么厉害,甚至更厉害。如果他两年后死了,能在赤壁之战中给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早就统一天下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被周瑜火烧,荆州水师十余万损失。曹操只好狼狈回江陵,却发现剩下的兵马都是病、弱、伤、闷,根本无法守城。至此,曹操只好借酒浇愁,连连哭叹道:"如果郭奉孝在这里,他会先预料到敌机,以免落单。"曹操的一声叹息,让在座的贾诩、程羽、荀攸等谋士都沉默不语,不知如何安慰。

在军事行动中,战略远比战术重要,尤其是在乱世的复杂局势中,"先打谁,再打谁,具体时间"这个战略问题尤其重要。所以,在一个军事集团中,除了最高领导人和决策者之外,最重要的人就是战略参谋。比如秦国项的战略顾问,提出了远攻近攻的战略计划,奠定了大秦帝国统一的基石;再比如汉高祖的战略顾问韩信,他提出"汉中对策",帮助刘邦先入关,再战天下。楚汉相争五年,汉朝就要建四百年了。再比如东汉开国名将耿弇,他也是战略顾问。他决策河北,谋划南阳,为光武中兴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刘备在得到诸葛亮这个战略谋士之前,都是手足无措,直到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刘备的事业有了转机;同样,孙权也有鲁肃的' "沙发上的最佳策略"还有周瑜的"关于现状",你得跟曹操和刘备叫板,不然怎么可能靠张昭的文士之助而成功?

而曹操最重要的战略顾问是谁?

毫无疑问,是郭嘉。

总的来说,曹操作为名将,他的军事理论和战术指挥能力要强于他的战略能力,这就需要他的谋士集团帮他加固。在曹操的谋士群体中,荀攸和程羽擅长战术,只有于迅和郭嘉是战略专家,而于迅的才华偏于行政,确实能帮曹操解决"先打谁,再打谁,具体时间"这个战略问题,只有郭嘉。

公元197年,曹操在张绣大败,被袁绍的书信羞辱。正是郭嘉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负论,说服曹操先拿下吕布,又派钟繇稳住关中,再与袁绍决战取胜!

公元198年,曹操征召吕布,战争持续了半年。兵疲力尽,曹操准备放弃。是郭嘉力劝曹操急攻,为胜利打下基础。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对峙官渡,刘备突然造反。曹操想自讨苦吃,众将极力劝阻。正是郭嘉力挺曹操的李,把刘备打跑了,为曹操避免了两面受敌的窘境。。

公元203年,袁绍死后,次子郭嘉反目,郭嘉提出"急则护,缓则争心"战略规划,让曹操从容不迫而不急于进攻,从而分别轻松攻破了两个袁。之后乌桓也是郭嘉决定帮助曹操。虽然有一些风险,曹操毕竟没有担心。

总之,曹操做事,但是急躁,所以他需要郭嘉这样的超级智囊,在敌人面前深得信任,谨慎,随时准备改变,为他提供周密全面的战略计划,在黄盖的假投降,风向的改变等细微细节上控制曹操的风险,这些都是曹操其他谋士无法企及的。

有人说,曹操不是还有个毒贾诩吗?事实上,在曹操下河之前,贾诩确实劝过曹操说:“曹操,你知道吗?昔日破袁家,今接哈南,声名远播,军事潜力极大。如果利用旧楚的仁慈,娱乐官员,安抚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就不能唤起群众,就是江东取衣。"但是贾诩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在这个乱世,谁会相信"不战而败"废话,所以连后来的历史学家裴松之都说:"这个计划在当时并不合适。当时韩遂和马超的追随者还在关心关羽,已经很清楚不能让吴伟坐在杜英威胁武辉。往荆州者,亦孙、刘争之。荆人顺从刘著的威严姿态,畏惧孙权的军事战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怎么可能安全有保障?"

此时,如果郭嘉在曹操身边,他一定会详细分析形势,设身处地为曹操着想,想清楚进攻孙刘之利弊,从而帮助曹操做出完美的决策。就算拿不下孙柳,也绝不会有赤壁大败。

当然,这也不能怪贾旭的参谋水平。毕竟这老鬼天生就是这么世故圆滑的,什么都做不了,还经常避重就轻。毕竟他不是曹操的嫡系,80岁才能身居高位,享受富贵。

但是郭嘉不一样。虽然在智谋上不一定比贾诩高多少,但他年轻,有闯劲,有气魄,有胆识。历史书上说他"每个月,我都会在法庭上发言。,凡事都很自信,这样的战略参谋是对决策者最大的帮助。

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术顾问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官渡之战伊始,程羽就力劝曹操不要分兵防守兖州,为曹操保存了宝贵的兵力。荀攸甚至建议帮助曹操斩颜良,惩罚文丑,这极大地挫伤了袁俊的精神。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于迅也多次分析形势,为曹操呐喊助威。然而,在赤壁之战中,曹骏的大部分谋士突然消失了,并且没有提供一个计划。于是乎,曹老板用自己的心思对抗刘备、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的超级决策团队。曹操自然在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赤壁之战,输得一塌糊涂。

所以曹操为郭嘉喊冤,意在间接批评身边的谋士。你为什么不能像郭奉孝一样在关键时刻给别人提建议?

看来曹操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提醒大家反思自己的行为,吸取经验教训,给自己留面子。这就是领导艺术。

最后,为什么曹操这个强大的谋士群体在赤壁之战中如此弱小?

第一,赤壁不同于曹操以往的战争,是水战。而北方战术参谋荀攸程羽不懂水战,又因为年纪大了学不进去,故步自封,逐渐淡出了曹魏的历史舞台。

其次,曹操统一北方后,权威逐渐增强,对皇权的侵犯。荀叔与曹操政见不合,双方现已裂痕;程羽意志坚强,所以得罪了很多人,被诬为谋反。曹操虽然保护他免于被杀,但他心灰意冷,在赤壁之战前夕交出兵权,也就没怎么在意。贾诩的情况上面已经描述过了。其实这些辅导员就算再努力,也是老了,弱了,胆子也在下降。还是比不上诸葛亮,周瑜,鲁肃这些年轻气盛的人。

看来曹操的顶尖人才储备在这个世代轮换的时候已经开始落后于对手了。

其实曹操后来打了周瑜的主意,专门派了一个名人蒋干去游说,但周瑜没有跟随;他还拉拢太史慈并亲自给他写信,还偷偷把中医"当归"特尔想了想暗示,但太史慈也没有理会。最后曹操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找了几个他不太喜欢的人求助。

一个是司马懿,小乌龟,河内司马家的杰出小辈。要不是曹操不在,反正他也不会在。具体原因大家都知道。

一个是汉室宗室的成员,柳椰光武帝刘秀子和王福龄之后的柳岩。其实,我认为小刘灿也算是个人意见"没办法了"四个字,他的才华可能仅在郭嘉之下,而且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活的时间长到了魏明帝、曹睿时期。可惜他家境不好。他与刘勰中的刘备、刘表一家都是汉朝人,男主如曹操,却能勉强"给叶一个心腹的位置";如果你像曹丕那样心胸狭窄,很难重用他,往往不听从他的建议。在明帝时期,终于有希望摆脱它("叶认识皇帝,也看到了亲重"),但很遗憾最终还是被小人陷害了。"然后我就疯了,我成了大英雄,担心自己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