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邦不杀韩信派他去攻打匈奴那还需要和亲么?(刘邦为啥不让韩信去攻打匈奴)

游客投稿 历史趣闻 2023-10-09 18:52

刘邦虽然建立了汉朝,但是对付不了匈奴,只好摆平此事。但是被送去的公主基本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双方的信任问题也没有解决多少。如果刘邦不杀韩信,派他去攻打匈奴不是更好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需要亲戚了。韩信的军事能力在当时已经达到了最强。但是刘

邦非常害怕韩信。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绝对不会有一个人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韩信死的很冤。

韩信死了,汉朝绝对没必要亲匈奴。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说,韩信会派更多的士兵,越多越好。汉初,经过楚汉之争,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财力物力都非常有限。就算韩信能再战,兵力不足,财力物力有限,韩信也不可能把匈奴搞垮。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第一,韩信说"多多益善"当时说给刘邦听是出于个人目的(目的是向刘邦要兵权)。其实韩信中的战争主要是以塔为主,包括"最后一战""黑暗陈仓""四面楚歌"等等,都是策略问题。他从来没有依靠过"多多益善"我打过仗,所以对部队人数没有特别要求。

当时刘邦领兵去匈奴打仗。他之所以被冒顿围困在邓白山上,显然是因为他的不明智和轻率地被冒顿所欺骗。这并不是缺乏人力和财政资源。如果韩信去打仗,绝对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有人说,不对,陈平不是和刘邦打仗了吗?陈平是一个非常足智多谋的人。但细看陈平一生的谋略,主要是教刘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军事方面的很少。就算是军事,说到底也是战略布局,没有具体的战术打法。因此,陈平虽然追随刘邦,但在战术指挥上并无助益。再加上陈平,他一直听刘邦的,刘邦也一直认为他能打好仗。因此,陈平不能也不会提出任何异议。就算提了,刘邦也不会听他的。

第二,如果韩信没死,汉朝初年在财力、人力、军队上也不会这么弱。

韩信不朽的前提是韩信不造反,刘邦不怀疑韩信。只要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刘邦内部割据异姓诸侯的战争就不会打响。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当时那些不同姓氏的叛逆王子们。

燕臧茶造反,是因为他是韩信的老幕僚。因为刘邦处置韩信(韩信在北京被捕,降为淮阴侯)后,听说刘邦在攻击韩信的老部下,他吓得造反了。赵造反,是因为是韩信的旧部,韩信怂恿他。后来燕王卢绾本来和刘邦关系很近,后来受到惊吓,造反了。

刘邦攻打陈思时,梁王彭越又害怕了,不敢和刘邦一起出兵,也不愿意和刘邦一起出兵。结果刘邦一怒之下,抓住他,把他当老百姓抛弃了。然后吕后骗了他,杀了他。于是,淮南王英布害怕了,派军队反叛。于是刘邦攻打英布,杀了英布,自己却受了重伤。

可以说,除了韩王信之外,所有反叛的诸侯都与处置韩信杀死韩信有关。就连韩王信也因为刘邦不信任他,把镇迁到他那里,这让他造反了。韩王信和韩信的迁移也是韩信不满和不安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种内部战争割据诸侯,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极大地损害了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在与匈奴的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

第三,如果韩信死了,匈奴的问题就不用刘邦甚至韩信来解决了。

当时,燕王、臧茶和赵王(包括赵)在边境与匈奴作战。唯一与匈奴人并肩作战的是韩王信。韩王信打不赢匈奴,多次向刘邦求助,引起刘邦怀疑,迁都。

虽然韩王信打不赢,但有各种因素:第一,韩王信是一个偏师,兵力有限。第二,韩王信并没有真正反击。毕竟,那是他的军队。他害怕他会结束军队,成为一个人的军队。第三,刘邦不信任他。他在考验刘邦。

总之,如果当时刘邦找到了一个好的机制,既能控制边疆将领,又能把兵马交给他们调度,打匈奴,他可能就不会赢了。毕竟战国末至秦,匈奴遭受李牧、蒙恬等将领的沉重打击,根本没有喘息之机。只要刘邦吸取战国末期和秦朝的经验(而且现在已经不用建万里长城了,秦朝的前人都种了树,他只需要后人乘凉),对付匈奴就不是一件难事。